齐物书舍-齐物书舍-第212页
齐物书舍的头像-齐物书舍
管理员
万物静观皆自得丨微信公众号【齐物书舍】

《老子》03_03_校笺_08_易顺鼎

<p>《老子》03_03_校笺_08_易顺鼎</p>-齐物书舍
易顺鼎云:“《晋书·吴隐之传》曰:‘不見可欲,使心不亂。’《文选·东都赋》注、沈休文《钟山诗》注两引亦皆无‘民’字。《素问》卷一王冰注引《老子》亦无‘民’字。”
03013

《老子》52_01_校笺_04_朱谦之

<p>《老子》52_01_校笺_04_朱谦之</p>-齐物书舍
朱谦之云:“傅奕本作‘可以為天下母’,诸本无‘可’字,惟道藏王本此句下注‘善始之,则善养畜之矣,故天下有始,则可以為天下母矣’。《道藏·宋张太守汇刻四家注》与藏本同,殿本误脱此二十...
03014

《老子》10_音韵_02_朱谦之

<p>《老子》10_音韵_02_朱谦之</p>-齐物书舍
朱谦之云:“按:離、為,歌部,兒、雌、知,支部。為,古音怡,此歌、支通韵。又,有、恃、宰、德为韵。奚侗,高本汉同。陈柱以離、兒、疵、知、雌、為、之、有、恃、宰、德為韵,则不但歌、支...
0309

《老子》19_04_校笺_17_易顺鼎

<p>《老子》19_04_校笺_17_易顺鼎</p>-齐物书舍
易顺鼎云:“《文子》引‘絶學无憂’在‘絶聖棄智’之上,疑古本如是,盖与三‘絶’字意义相同。今在‘唯之与阿’句上,则意似不属矣。或谓‘绝聖棄智’以下,皆以两句足义,此止一句,恐非。不...
03011

《老子》80_01_校笺_07_焦竑

<p>《老子》80_01_校笺_07_焦竑</p>-齐物书舍
焦竑云:“‘使民有什伯之器’,一无‘民’,一作‘什伯人之器’。‘而不用’,一下有‘也’。”
03012

《老子》67_13_校笺_07_武内义雄

<p>《老子》67_13_校笺_07_武内义雄</p>-齐物书舍
武内义雄云:“敦、遂二本作‘以陳則政’。”水海按:譣今存遂州碑本作“以陳則止”,武内义雄則失之也。
03011

《老子》20_18_校笺_16_朱谦之

<p>《老子》20_18_校笺_16_朱谦之</p>-齐物书舍
朱谦之云:“敦煌本、遂州本‘獨’正作‘欲’。又,王羲之本‘貴’下亦有‘求’字,此帖断为明皇增字后所作无疑。”
03012

《老子》73_04_校笺_21_王弼

<p>《老子》73_04_校笺_21_王弼</p>-齐物书舍
王弼注云:“夫唯不争,故天下莫能与之争。顺則吉、逆則凶,‘不言而善應’也。处下则物自归。垂象而见吉凶,先事而设诚,安而不忘危,未兆而謀之,故曰‘繟然而善謀’也。”
03010

《老子》40_今译

<p>《老子》40_今译</p>-齐物书舍
向着对立面转化的,是道的运动;保持着柔弱状态的,是道的作用。天下的万物,都是从有名有形的东西转化而来的,有名有形的东西,又是从无名无形的东西转化而来的。
0305

《老子》77_03_校笺_09_蒋锡昌

<p>《老子》77_03_校笺_09_蒋锡昌</p>-齐物书舍
蒋锡昌云:“《文子·十守篇》云:‘天之道,抑高而舉下,損有餘補不足。’盖同王本。”
03012

《老子》25_08_校笺_14_吴澄

<p>《老子》25_08_校笺_14_吴澄</p>-齐物书舍
吴澄注云:“‘王’,谓圣人之有位者。古今惟道最大,无可与比。此以天、地、圣人与道并言,而曰‘四大’何也?盖天、地得此道以為天地,圣人得此道以為圣人,其所以能大者,以其有此道也。‘王...
0307

《老子》78_05_校笺_04_焦竑

<p>《老子》78_05_校笺_04_焦竑</p>-齐物书舍
焦竑云:''故聖人云','故'一作'是以'。古本'人'下有'之言'。'
03015

《老子》36_02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36_02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二句,帛书甲本前句同此,后句作“□□强之”,损掩“必古(姑)”二字,《甲本释文》和高明误校为“必固”;乙本同此。今从乙本。景龙本“古”作“故”,謂“將欲弱之,必故强之”。宋刊河上...
0306

笔记:「器官,进行生理活动所需要的能量,来源于气…」

笔记:「器官,进行生理活动所需要的能量,来源于气...」-齐物书舍
机体的脏腑、经络等组织器官,进行生理活动所需要的能量,来源于气、血、津液;它的生成和代谢,又依赖于脏腑、经络等组织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动。因此,无论在生理还是病理方面,气、血、津液和脏...
0308

《老子》64_音韵_07_水海

<p>《老子》64_音韵_07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“其安也,易持也;其未兆也,易謀也。”持【dǐe】、謀【mǐwe】為韵,二字皆入之部。又此為虚字脚,富韵。“其脃也,易判也;其微也,易散也。為之於其未有也,治之於其未亂也。”判...
03010

《老子》81_02_校笺_04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81_02_校笺_04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馆本、卷子成疏、臧疏‘知者’两句在‘善者’两句上。卷子成疏上‘知’字作‘智’,‘知’为‘智’省。”
03012

《老子》38_02_校笺_02_河上公

<p>《老子》38_02_校笺_02_河上公</p>-齐物书舍
河上公注:“下德···德不及上德,故言下德也。不失德者,其德可见,其功可称也。以有名号及其身,故无德也。”
0309

《老子》38_08_校笺_06_朱谦之

<p>《老子》38_08_校笺_06_朱谦之</p>-齐物书舍
朱谦之云:“傅、范本、室町本亦有‘首’下‘也’字。”
03015

《老子》41_08_校笺_07_罗运贤

<p>《老子》41_08_校笺_07_罗运贤</p>-齐物书舍
罗运贤云:“《御览》六五九引‘偷’作‘渝’。”
0305

《老子》26_05_校笺_08_王昶

<p>《老子》26_05_校笺_08_王昶</p>-齐物书舍
王昶云:“开元、至元‘本’作‘臣’。”
03015

《老子》02_01_校笺_05_张煦

<p>《老子》02_01_校笺_05_张煦</p>-齐物书舍
张煦云:“吕知常本两‘已’字作‘矣’。安素轩石刻本皆作‘已’。”
03014

《老子》53_06_校笺_10_朱谦之

<p>《老子》53_06_校笺_10_朱谦之</p>-齐物书舍
朱谦之云:“‘飲食’,殿本作‘飫食’。”
03012

《老子》11_06_校笺_07_水海

<p>《老子》11_06_校笺_07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帛书甲乙本有“也”字,义盛。当以“當其无”断句,如上,张说非是。 又,河上公注云:“‘鑿户牖以為室’,谓作屋室。‘當其无,有室之用’,言户牖空虚,人得以出入观视;室中空虚,...
0305

《老子》61_07_校笺_06_范应元

<p>《老子》61_07_校笺_06_范应元</p>-齐物书舍
范应元云:“過,越也,畜聚也。不過兼畜入事,两得所欲,則大小相安,然大國兼畜,常宜谦下。”
0306

《老子》20_10_校笺_05_范应元

<p>《老子》20_10_校笺_05_范应元</p>-齐物书舍
范应元云:“‘儽儽兮其若不足,似无所歸’,此句王弼同古本;河上公作‘乘乘兮若无所歸’;严遵作‘若无所之’。今从古本。‘儽’,力追切,《说文》:‘垂貌;’《博雅》云:‘瘦貌。’”
0308

《老子》47_音韵_06_本章韵读

<p>《老子》47_音韵_06_本章韵读</p>-齐物书舍
本章韵读:户、下,鱼部。牖、道,幽部。者,鱼部;少,宵部,楚音鱼宵通押。知,支部;名、成,耕部,支耕通韵。
03014

《老子》48_音韵_02_朱谦之

<p>《老子》48_音韵_02_朱谦之</p>-齐物书舍
朱谦之云:“按此章益、為、為韵,益、為皆支部。又損、損,事、事,句各自谐。”
03013

《老子》61_03_校笺_13_张舜徽

<p>《老子》61_03_校笺_13_张舜徽</p>-齐物书舍
张舜徽云:“‘恒’,各本作‘常’,沿汉人避讳而改也。今据帛书甲、乙本写正。牝牡犹雌雄也。牝之以静勝牡,亦即知雄守雌以弱制强,以柔克刚意。奚侗曰:‘静者不争,比于江海善下。’按:‘為...
0309

《老子》65_03_校笺_05_易顺鼎

<p>《老子》65_03_校笺_05_易顺鼎</p>-齐物书舍
易顺鼎云:“王无‘也’字,是。‘多知故’当连读。古称‘巧伪’為‘故’,《淮南子·原道训》‘偶智故,曲巧伪诈’,是其证。”
0305

《老子》20_01_校笺_08_水海

<p>《老子》20_01_校笺_08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“絶學,无憂”句作為下章(通行本二十章)之首句,显然它与下文“唯之與阿·..”文义无法联系,故河上公本、王弼本等旧本分章有误。但把该句作為“絶聖棄知·.·”章的末句,也有不妥...
0301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