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物书舍-齐物书舍-第213页
齐物书舍的头像-齐物书舍
管理员
万物静观皆自得丨微信公众号【齐物书舍】

《老子》20_14_校笺_16_宋常星

<p>《老子》20_14_校笺_16_宋常星</p>-齐物书舍
宋常星云:“若昏者,收敛视听,有如不明之貌也。察察者,私智泛用,窥探细微之谓也。”
03010

《老子》20_16_校笺_14_水海

<p>《老子》20_16_校笺_14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道藏苏辙本注文云:“寂然无朕,不見其止宿也。”按苏注文当作“寂兮若无所止”。然道藏苏辙本经文作“寂若无所止”。
03012

《老子》39_附论

<p>《老子》39_附论</p>-齐物书舍
关于“灵”(繁体字为“靈”)为楚语说。 《老子》“神得一以灵”、“神毋已灵将恐歇”两句,其中“灵”之义,古今学者,约有以下几说。 其一训“灵”为“灵变”。河上公注云:“‘神得一以灵’...
03012

《老子》51_06_校笺_13_水海

<p>《老子》51_06_校笺_13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《老子》故本当无“德”字,或有“德”字者,乃涉上文“德畜之”而致误。詹剑峰云:“道是德之体,德是道之用,作用附丽于本体,故德兼于道。用不离乎体,举道足以包德。所以,这里独举...
0309

《老子》55_02_校笺_11_水海

<p>《老子》55_02_校笺_11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俞说非是。《老子》故本当作“蠭喂蛇弗螫”,帛书本不误也;河上公注正与帛书本相似,恰恰说明河上公注本,原初当与帛书本同一流传系统。可能因“蠭蟹”皆属“毒蟲”之类,后人则以“毒...
03012

《老子》13_08_校笺_06_王念孙

<p>《老子》13_08_校笺_06_王念孙</p>-齐物书舍
王念孙云:“‘及’,犹‘若’也。···《老子》曰:‘吾所以有大患者,為吾有身;及吾无身,吾有何患!’言若吾无身也。又曰:‘取天下常以无事,及其有事,不足以取天下;’言若其有事也。‘...
03010

《老子》59_07_校笺_13_高亨

<p>《老子》59_07_校笺_13_高亨</p>-齐物书舍
高亨云:“按:《说文》:‘柢,木根也。’盖根、柢二字对言则别,混言则通也。‘視’读为窴,窴,置也,立也。視、窴古通用。《诗经·鹿鸣》:‘視民不恌。’郑笺:‘視,古示字也。’《仪礼·...
03013

《老子》15_03_校笺_07_陈柱

<p>《老子》15_03_校笺_07_陈柱</p>-齐物书舍
陈柱云:“‘頌’之籀文為‘額’,则‘容’亦古假借字,不必改。”
03011

《老子》62_01_校笺_09_楼宇烈

<p>《老子》62_01_校笺_09_楼宇烈</p>-齐物书舍
楼宇烈云:“‘奥’,原为室之西南角,室中幽隐之处。‘奥’与‘暖’一声之转。‘暖’,蔽障,隐翳之意。所以王弼注:‘奥,犹暖也。可得庇荫之辞。’”
03010

《老子》16_05_校笺_10_水海

<p>《老子》16_05_校笺_10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“静曰復命”与“静,是謂復命”意思同。作“是謂復命”,且与上下文例不合。唯帛书甲、乙本作“静,是謂復命”,文畅意足。“復命”,命,本性;復命,復歸本性,意指回復到虚静的本性...
03012

《老子》16_10_校笺_07_顾欢

<p>《老子》16_10_校笺_07_顾欢</p>-齐物书舍
顾欢本御注:“知守真常之道,则必竟虚静如容谷,无不含容也。”
03010

《老子》75_04_校笺_13_水海

<p>《老子》75_04_校笺_13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朱谦之说非是。《淮南子·精神训》所云虽本于《老子》,然非《老子》原文,不足為据。且此二句是承上文“求生之厚”而申言,非单独為“一段”明矣。又,“賢”后他本有“於”字,而帛书...
03014

《老子》28_03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28_03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两句,帛书甲本作“恒不雞,復歸婴兒”,《甲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‘德’字原无重文号。按下文‘德乃足’、‘德不貣’例,此处当作‘德不離’,写者误将‘德’字重文号置於恒字之下。乙本此三处...
03013

《老子》52_03_校笺_06_水海

<p>《老子》52_03_校笺_06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“没”、“殁”古通(二字皆为明纽物部),但《老子》原文当作“没”。“没身”即终身。“殆”,《说文》云“危也”。“不殆”即没有危险。河上公注为“不危殆”是也。朱谦之谓“不殆”...
03012

《老子》35_01_校笺_11_蒋锡昌

<p>《老子》35_01_校笺_11_蒋锡昌</p>-齐物书舍
蒋锡昌云:“按‘大象’即指大道而言,盖以道有法象,可为人君之法则,故谓大道为‘大象’也。四十一章‘大象无形’,言大道无形也。‘執大象,天下往’,谓圣人守大道,则天下万民歸往也。河上...
0305

《老子》15_08_校笺_11_水海

<p>《老子》15_08_校笺_11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“沌”,愚昧无知貌,混沌无知。《玉篇·水部》:“沌,混沌也。”《集韵》:“沌,混沌,元气未判。”又云:“忳,愚貌。《老子》‘忳忳兮’,或作‘沌’。”又云:“沌,沌沌,愚也。...
03011

《老子》15_述评

<p>《老子》15_述评</p>-齐物书舍
本章节旨在说明善道者的修养、表现和精神境界。 老子认为,道是深奥玄妙、恍惚不可捉摸的,得道者的精神境界也是深远通达、难以令人记识的。这种人办事冷静谨慎、思虑周全,举止谦恭庄重,生性...
03011

《老子》67_12_校笺_07_水海

<p>《老子》67_12_校笺_07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当作“則必死矣”。严遵本则近于此经文。作“死矣”者,为传写者误脱耳。傅奕本作“是謂入死門”,与帛书甲本相差甚远。可能傅本为项羽妾墓本原文。不过,作“則必死矣”,...
03011

《老子》68_04_校笺_04_俞樾

<p>《老子》68_04_校笺_04_俞樾</p>-齐物书舍
俞樾云:“此文王弼无注,河上公以‘是謂配天’四字为句,注云:‘能行此者,德配天也;’‘古之極’三字為句,注云:‘是乃古之極要道也。’然此章句句有韵,前四句以‘武’、‘怒’、‘與’、...
03015

《老子》72_音韵_03_本章韵读

<p>《老子》72_音韵_03_本章韵读</p>-齐物书舍
本章韵读:威,微部;至,质部;微质合韵。居,鱼部;生,耕部;耕鱼合韵。猒、猒,叶部。见,元部;愛、貴,物部;元物合韵。
0309

《老子》42_03_校笺_02_毕沅

<p>《老子》42_03_校笺_02_毕沅</p>-齐物书舍
毕沅云:“衰,诸本作‘抱’。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‘負’作‘背’。”
03012

《老子》25_05_校笺_07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25_05_校笺_07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按:范同此(傅本),惟‘彊’字作‘强’,河上注曰:‘(我不見道之形容,不知当何以名之,)見万物皆从道所生,故字之曰道也。’则河上有‘故’字。成疏曰:‘取其通生之德,故字...
0306

《老子》27_02_校笺_04_毕沅

<p>《老子》27_02_校笺_04_毕沅</p>-齐物书舍
毕沅云:“开元石刻‘謫’作‘讁’,俗。”
0307

《老子》48_03_校笺_07_朱谦之

<p>《老子》48_03_校笺_07_朱谦之</p>-齐物书舍
朱谦之云:“敦煌、御注、庆阳、磻溪、室町、高翻均有‘之’字。罗卷脱第一‘損’字。”
03010

《老子》29_07_校笺_19_陈鼓应

<p>《老子》29_07_校笺_19_陈鼓应</p>-齐物书舍
陈鼓应云:“‘或載或隳’:‘載’,安;‘隳’,危。河上公注:‘載,安也;隳,危也。’‘載’,王弼本原作‘挫’字,和上下文义不符,因据河上公本改正。‘夫物或行或随,或歔或吹,或强或羸...
03013

《老子》31_08_校笺_13_唐玄宗

<p>《老子》31_08_校笺_13_唐玄宗</p>-齐物书舍
唐玄宗疏注云:“夫不能以德怀来而用兵求戰勝,故虽克勝,犹惭德薄,不以為美。夫勝必多殺,故以勝為美者,是好樂殺也。”
03010

《老子》58_02_校笺_04_张煦

<p>《老子》58_02_校笺_04_张煦</p>-齐物书舍
张煦云:“‘詧詧’,吕等作‘察察’。‘缺缺’,林作‘缺’。”
03010

《老子》14_07_校笺_06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14_07_校笺_06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易州‘其下’作‘在下’。”
03010

《老子》61_03_校笺_14_水海

<p>《老子》61_03_校笺_14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张舜徽说是。这三语还是继续用比喻说明“大国处下”的主张,言雌性常常以安静而勝过雄性,因为她能安静,所以最适宜处下。或云“要做到安静,就得居下位”(复旦本),因果颠倒,不合《...
0306

《老子》20_08_校笺_18_唐玄宗

<p>《老子》20_08_校笺_18_唐玄宗</p>-齐物书舍
唐玄宗疏云:“我,老子自称,言我抱道含和,獨能泊然安静,於彼世间有为之事,情欲等法,略无形兆。”
030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