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物书舍-齐物书舍-第215页
齐物书舍的头像-齐物书舍
管理员
万物静观皆自得丨微信公众号【齐物书舍】

《老子》30_08_校笺_09_易顺鼎

<p>《老子》30_08_校笺_09_易顺鼎</p>-齐物书舍
易顺鼎云:“《内经》卷一王冰注引作‘不道早亡’,疑唐时本有作‘亡’者。”
03111

《老子》33_08_校笺_09_朱谦之

<p>《老子》33_08_校笺_09_朱谦之</p>-齐物书舍
朱谦之云:“《意林》卷一、《群书治要》卷三十引《道德经》‘死而不妄者,壽’,并引河上公注(河上公注谓:‘目不妄视,耳不妄听,口不妄言,则无怨恶于天下,故长壽。’),知河上公所见古本...
03114

《老子》34_04_校笺_10_蒋锡昌

<p>《老子》34_04_校笺_10_蒋锡昌</p>-齐物书舍
蒋锡昌云:“按:‘常无欲’三字,盖涉王注‘故天下常无欲之时’而衍。敦煌丁本无此三字,是也。按十四章:‘搏之不得名曰微。’《广雅·释诂》二:‘微,小也。’故此‘小’非大小之小,乃搏之...
0319

《老子》14_06_校笺_10_老子甲本释文

<p>《老子》14_06_校笺_10_老子甲本释文</p>-齐物书舍
《老子甲本释文》校注:“攸,乙本作謬(简作谬)。按《庄子·天下篇》论庄周‘謬悠之说’,成玄英疏:‘謬,虚也。悠,远也。’疑攸当作攸,读為悠,意為謬悠虚远。通行本作皦(jiǎo)。”
03110

《老子》16_03_校笺_13_水海

<p>《老子》16_03_校笺_13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“云云”,与“耘耘”、“芸芸”、“酝”,皆为叠音词(又称重言形况字),用於描写容状。这类叠音词,属双音单纯词,一般来说,其中的个字,只表示音节,不表示意义,即段玉裁所谓“古...
03113

《老子》21_02_校笺_03_彭耜

<p>《老子》21_02_校笺_03_彭耜</p>-齐物书舍
彭耜云:“‘惟恍惟惚’,陆:王弼作‘怳’。纂微诸本‘惟’并作‘唯’。”
03110

《老子》76_04_校笺_19_达真子

<p>《老子》76_04_校笺_19_达真子</p>-齐物书舍
达真子云:“用兵有言:不敢为主而为客,不敢进寸而退尺,善勝敵者不争。皆意不在于强也,是以兵强則不勝者此也。”
0319

《老子》25_09_校笺_15_汤一介

<p>《老子》25_09_校笺_15_汤一介</p>-齐物书舍
汤一介云:“老子讲的道是先于天地存在,只是说在时间上先于天地存在,而不是在逻辑上先于天地存在。老子讲的‘道’虽是无形无象,但不是超空间的,而是没有固定的具体的形象,这样的‘道’才可...
03111

《老子》28_06_校笺_07_张煦

<p>《老子》28_06_校笺_07_张煦</p>-齐物书舍
张煦云:“苏‘樸’作‘朴’。”
0319

《老子》33_07_校笺_02_彭耜

<p>《老子》33_07_校笺_02_彭耜</p>-齐物书舍
彭耜云:“‘不失其所者,久’,邵‘所’下有‘止’字。”
0316

《老子》16_02_校笺_05_毕沅

<p>《老子》16_02_校笺_05_毕沅</p>-齐物书舍
毕沅云:“河上公本作‘吾以是觀其復’,王弼本作‘吾以觀復’,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作‘吾以觀其復也’。”
03110

《老子》70_音韵_04_本章韵读

<p>《老子》70_音韵_04_本章韵读</p>-齐物书舍
本章韵读:知、知,支部;行、行,阳部。宗,侵部;君,文部;侵文合韵。知、知,支部。希,微部;貴,物部;微物通韵。矣,之部;玉,屋部;屋之合韵。
0319

《老子》23_03_校笺_08_古棣

<p>《老子》23_03_校笺_08_古棣</p>-齐物书舍
古棣云:“通行本这两句作‘孰為此者?天地。天地尚不能久,而况於人乎!’高亨校通行本第二句说:‘此天地二字,涉上文而衍。尚不能久者,谓飄風、驟雨不能久也。王注曰:言暴疾每兴不长也。河...
03111

《老子》27_06_校笺_05_张煦

<p>《老子》27_06_校笺_05_张煦</p>-齐物书舍
张煦云:“吕同王弼本(作‘是以聖人常善救人,故无棄人’)。”
03111

《老子》50_01_校笺_01_校堪

<p>《老子》50_01_校笺_01_校堪</p>-齐物书舍
此句,帛书甲本仅残存一“生”字;帛书乙本作“□生入死”,损掩“生”前“出”字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补。传世诸本及《韩非子·解老》所引皆同此句。《文选·秋兴赋》注引句末有“也”字。
03113

《老子》30_07_校笺_14_清世祖

<p>《老子》30_07_校笺_14_清世祖</p>-齐物书舍
清世祖注云:“不矜其能,不伐其功,不驕其势,其果常出於不得已,是乃果而勿强之道也。”
03114

《老子》55_08_校笺_05_武内义雄

<p>《老子》55_08_校笺_05_武内义雄</p>-齐物书舍
武内义雄云:“‘益生曰祥’之‘祥’字,罗振玉所藏敦煌本作‘詳’,按‘祥’为‘牂’之假借,与‘壯’同义,与下‘物壯則老’之‘壯’字相应。”
03110

《老子》63_05_校笺_03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63_05_校笺_03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馆本、卷子成疏无‘是以’以下十三字。”
03110

《老子》64_14_校笺_04_焦竑

<p>《老子》64_14_校笺_04_焦竑</p>-齐物书舍
焦竑云:“‘復衆人’,古本‘復’上有‘以’。”
03112

《老子》18_02_校笺_10_刘师培

<p>《老子》18_02_校笺_10_刘师培</p>-齐物书舍
刘师培云:“按:‘大僞’与‘仁義’对文,则‘大’非大小之大···‘大’即‘汰’字。《新书·道术篇》:‘厚志隐行谓之洁,反洁为汰;’则‘大’者,夸诞之谓也。”
0319

《老子》20_09_校笺_13_苏辙

<p>《老子》20_09_校笺_13_苏辙</p>-齐物书舍
苏辙云:“人各溺於所好,其美如享太牢,其乐如春登臺,嚣然从之,而不知其非。唯圣人深究其妄,遇之泊然不动,如嬰兒之未能孩也。”
0318

《老子》41_11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41_11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句,帛书甲本损掩;乙本如此。今从乙本。严遵本、河上公本、王弼本等皆同乙本。
03113

《老子》27_06_校笺_16_王弼

<p>《老子》27_06_校笺_16_王弼</p>-齐物书舍
王弼注云:“聖人不立形名以检于物,不造进向以殊棄不肖。辅万物之自然而不为始,故曰‘无棄人’也。不尚贤能,则民不争;不贵難得之貨,则民不为盗;不見可欲,则民心不乱。常使民心无欲无惑,...
03110

《老子》50_11_校笺_04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50_11_校笺_04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范‘故’作‘哉’。《经幢》‘地’字作‘之道’二字。《弘明集》六《释慧通驳顾道士夷夏论》引作‘生生之厚,必之死地’,盖节文。磻溪、馆本、赵写无‘也’、‘焉’二字。”
03115

《老子》05_03_校笺_02_陆德明

<p>《老子》05_03_校笺_02_陆德明</p>-齐物书舍
陆德明云:“‘其猶橐籥’,‘橐’,他各反。‘籥’,音药。”
0318

《老子》36_01_校笺_10_武内义雄

<p>《老子》36_01_校笺_10_武内义雄</p>-齐物书舍
武内义雄云:“按天文钞河上公本及景龙碑作‘翕’,范应元所见王弼本亦作‘翕’,《韩非子·喻老》引亦同。似王、河两本均作‘翕’,后人改王本为‘偏’或‘歙’,而改河上公本为‘噏’。”
0316

《老子》16_04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16_04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各復歸於其□□□”,损掩“根曰静”三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乙本同此。今从乙本。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御注三本、景福本、邢玄本、楼正本、强思齐本、杜光庭本、司马光本...
0317

《老子》08_01_校笺_04_王安石

<p>《老子》08_01_校笺_04_王安石</p>-齐物书舍
王安石注云:“善者可以继道而未足以尽道,故上善之人若水矣。”
0318

《老子》11_07_校笺_13_余培林

<p>《老子》11_07_校笺_13_余培林</p>-齐物书舍
余培林云:“‘有’,指車、器、室,‘无’指轂、器、室的中空的地方。两个‘之’字都是语中助词,没有意思。就形而上的‘道’而言,‘无’是体,‘有’是用;就形而下的‘器’而言,‘无’是本...
0318

《老子》57_01_校笺_10_朱谦之

<p>《老子》57_01_校笺_10_朱谦之</p>-齐物书舍
朱谦之云:“邢玄、磻溪与《文子·上礼篇》引均作‘政’。柰卷作‘以正之國’。《尹文子·大道下》引《老子》曰:‘以政治國,以奇用兵,以无事取天下。政者,名法是也。’顾本成疏‘政谓名教法...
031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