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老子》30_06_校笺_07_严復
《老子》57_01_校笺_06_武内义雄
《老子》66_05_校笺_10_徐仁甫
徐仁甫云:“‘是以聖人處上而民不重,處前而民不害’。按:‘處前’当作‘居前’。‘居’、‘處’本同义词。二章‘功成而弗居’,七十七章‘功成而不處’。可证《老子》书中‘居’、‘處’可以...
《老子》67_03_校笺_03_毕沅
《老子》38_06_校笺_06_刘师培
刘师培云:“按:《韩非子·解老》云:‘···凡人之為外物动也,不知其為身之禮也。众人之為禮也,以尊他人也,故时劝时衰。君子以為禮,以為其身。以為其身,故神之為上禮。上禮神则众人贰,...
《老子》38_07_校笺_06_张松如
张松如云:“···若此(指《韩非子·解老》对四句的释文),就其联系性而言,则如韩引句有双‘失’字;就其区别性而言,则如众本句只一‘失’字;谊皆可通,两義并长。”
《老子》24_01_校笺_10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馆本、遂州本全句正作‘喘者不久’。‘喘’《说文》云:‘疾息也。’又‘企’与‘跂’古通用。《庄子·秋水篇》‘掇而不跂’,《释文》:‘跂,一作企。’《庚桑楚篇》‘人见其跂’...
《老子》24_06_校笺_10_俞樾
俞樾云:“‘其在道也,曰:餘食贅行。’按:此河上公本也。河上注曰:‘使此自矜伐之人,在治国之道。’是河上本作‘在道’。王弼注曰:‘其唯於道而论之,若卻至之行,盛馔之餘也。’则当作‘...
《老子》22_01_校笺_02_陆德明
《老子》73_02_校笺_04_严可均
《老子》42_04_校笺_06_水海
水海按:应作“中”,帛书《老子甲本释文》也校为“中”。他本作“冲”、“盅”,皆是借字,非本字也。“中氣”,即陰和陽合和统一而形成的“中和之氣”。《老子》本作“中氣”,是老子当时使用...
《老子》75_04_校笺_03_范应元
《老子》25_06_校笺_05_朱谦之
《老子》77_09_校笺_12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河上注‘不欲示人知己之賢’,是河上‘見’亦作‘示’,顾欢同。遂州本‘見’作‘貴’。‘斯不見賢’,‘斯’即‘廝’字。‘斯’、‘廝’古今字。《左传·哀公二年》‘人臣隷圉免’...
《老子》49_01_校笺_08_水海
水海按:应从帛书乙本作“聖人恒、无心”。今譣之河上公注:“聖人重改更,贵因循,若自无心。”可知河上公本原来亦作“聖人恒无心”。张舜徽、张松如二人之说是也。但张松如在今译本句时,把“...
《老子》27_12_校笺_04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罗卷、馆本、易州‘此’字同此,各本及《韩非子·喻老》、孙盛《老子疑问反讯》引并作‘是’。按:‘要妙’借为‘竅杪’,《文选·西京赋》曰:‘微行要屈;’薛综注曰:‘要,或为...
《老子》52_05_校笺_06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‘終身不救’与‘終身不勤’二语相对成文,而用意相反。‘勤’借为‘瘽’,《说文》曰:‘瘽,病也。’‘救’借为‘逑’,《说文》曰:‘逑,聚敛也。’(罗运贤说不逑即无得之意)...
《老子》30_02_校笺_06_纪昀
《老子》52_音韵_02_顾炎武
《老子》30_07_校笺_11_古棣
古棣云:“‘是謂果而不强’,应从帛书。这一句是总结前四句的。这五句的意思是说:勝利了不要骄帛书老子校笺译评842傲,勝利了不要夸耀,勝利了不要剋伐自己,勝利是不得已,这就叫做‘果而不...
《老子》31_12_校笺_01_校勘
此两句,帛书甲本前句同,后句作“以悲依立之”,“哀”假作“依”(上古二字皆为影纽微部,为双声叠韵假借)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改;乙本作“殺□□,□□□立□”,前句损掩“人衆”二字,后句...
《老子》55_03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同;乙本作“據鳥孟獸弗捕”,“據”为“攫”之音借(“據”,上古见纽鱼部,“攫”,见纽铎部,鱼铎可对转通韵,故上古二字双声叠韵,可同音假借),“孟”为“猛”之音借(上古...
《老子》10_06_校笺_13_释德清
释德清云:“‘明白四達’,谓智无不烛也。然常人有智,则用智于处,衒耀见闻。聖人智包天地,而不自有其知,谓含光内照,故曰‘明白四達,而无知’。老子问人能如此乎。”
《老子》57_08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全损;帛书乙本仅损一“聖(简作圣)”字,今据王弼本校补。严遵本无“是以”二字,“曰”作“云”,谓“聖人之言云”。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王羲之本、傅奕本、景龙本、顾欢本、御...
《老子》57_音韵_05_水海
《老子》37_02_校笺_11_阴符经
《老子》15_08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□呵其若楃”,“沌”字损掩,“兮”时译為“呵”,“樸”假作“楃”(上古二字皆属屋部);乙本作“沌呵亓若樸”,“兮”亦时译為“呵”,“其”作“亓”。河上公本、葛玄序...
《老子》63_04_校笺_12_宋常星
《老子》80_02_校笺_06_水海
水海按:作“民”是。“使民重死而遠徙”,正与“小邦寡民”相应。又:“重(zhòng)”,意动用法,以···为重,意即看重、重视。“重死”,把死看得很重,意即不轻易冒生命危险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