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老子》36_08_校笺_16_宋徽宗
宋徽宗注云:“利器者,國之所以制人。君见赏则人臣用其势,君见罚则人臣乘其威。赏罚者,治之具,且不可示,况治之道乎?圣人所以操利器而不示,非用其强也,盖有妙道焉。能穷海内而无智名,威...
笔记:「气的生理功能」
《老子》15_10_校笺_08_汉语大字典
《汉语大字典·补遗》云:“,同‘曠’。《马王堆汉墓帛书·老子乙本·道经》:‘涛呵其若濁,呵其若浴(谷)。’按:今本《老子》第十五章作‘曠兮其若谷。’”
《老子》62_05_校笺_02_陆德明
《老子》16_07_校笺_04_张舜徽
张舜徽云:“‘復命,常也;知常,明也。’各本均作‘復命曰常,知常曰明’,今据帛书甲、乙本写正。此言安静可以復还性命,乃物理之常;知此常理而能守之,然后謂之明也。”
《老子》64_07_校笺_03_彭耜
《老子》42_06_校笺_03_彭耜
《老子》27_03_校笺_12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‘善數者无籌策’,按:范同此(傅奕本),各本‘數’并作‘計’。‘无’字,白同此,各本作‘不用’。‘策’,彭、寇、赵、臧疏、磻溪并作‘算’,馆本作‘笇’。成疏曰:‘何劳算...
《老子》28_10_校笺_01_校勘
此两句,帛书甲本作“楃散□□□,□人用則為官長”,“樸”假作“楃”(上古二字皆為屋部,属叠韵通假),前句损掩“則為器”三字,后句损掩“聖(简作圣)”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乙本“聖...
《老子》51_音韵_03_姚文田
《老子》55_08_校笺_13_水海
水海按:河上公注为“日祥”(日以长大)、成玄英疏为“多祥”(多贪世利)皆为误解。李道纯不解“祥”义,以“不祥”改训“祥”,更是误甚。他如:训“祥”为“妖祥”、“眚祥”、“祥痒”、“...
《老子》32_06_校笺_10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:范谓王同古本,则范见王本同此。又三十七章‘夫亦將不欲’,與此文‘夫亦將知止’文例一律,‘不欲’即‘知止’之谊。以《老子》校《老子》,亦可证此文不误。胡说非是。按:‘...
《老子》33_08_校笺_07_张舜徽
《老子》58_01_校笺_08_张煦
《老子》13_11_校笺_10_吴澄
吴澄注:“天子之尊,四海之富,皆以其身為天下者也。知道之人,愛惜貴重此身,不肯以之為天下。宁不有天下,而不轻用其身。夫惟如此,乃可以寄託以天下也。‘寄’,犹寄百里之命之寄;‘託’,...
《老子》60_01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全损,乙本如此,今从乙本。帛书《老子甲、乙本释文》校“亨(pēng)”为“烹”,不取(说见下)。严遵本、范应元本及《韩非子·解老》引“國”下皆有“者”字,严遵本和《韩非...
《老子》19_05_校笺_02_陆德明
《老子》80_05_校笺_03_范应元
《老子》20_08_校笺_19_陈鼓应
陈鼓应云:“‘我’:本章的‘我’,不必特指老子自己,亦可视为体道之士的一种泛称。‘泊’,淡泊,恬静。‘未兆’:没有迹象,形容无动於衷,不炫耀自己。‘兆’,朕兆,迹象。”
《老子》68_01_校笺_11_宋常星
《老子》39_14_校笺_05_蒋锡昌
《老子》71_音韵_01_江有诰
《老子》74_03_校笺_12_范应元
《老子》78_01_校笺_12_蒋锡昌
《老子》46_01_校笺_06_毕沅
毕沅云:“河上公、王弼‘播’作‘糞’。‘糞’、‘播’古字通用。《御览》引《文子》曰:‘却走馬以糞,車轨不接于远方之外。’《韩非子》、《淮南子》引并作‘糞’。”
《老子》47_03_校笺_09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‘近’乃‘少’字之误。《吕氏春秋·先己篇》云:‘不出於门户,而天下治者,其惟知反於己身者乎?’《论人篇》云:‘太上反诸己,其次求诸人。其索之彌遠者,其推之彌疏;其求之彌...
《老子》79_04_校笺_07_冯达甫
冯达甫云:''與',助,支持。善人,有德司契的人。善人消怨而不生怨,故得天道之助。能否得天道之助,则视其有德无德。这是自然规律,谁能违反?嫌怨不是调和可能解决的,必须消除结怨根源才行...
《老子》01_07_校笺_14_水海
水海按:慎察“两者”,当指“无名”与“有名”。此“两者”,是承上文“无名,萬物之始也;有名,萬物之母也。故恒无欲也,以觀其眇;恒有欲也,以觀其所噭”而言。“两者同出”,而“異名同謂...
《老子》49_04_校笺_10_张舜徽
张舜徽云:“帛书甲、乙本并作‘也’字,是已。今据改。此数句,谓人君好恶不形于外也。德者,得也。德乃借字,本字当作息。《说文》:‘惪,外得于人,内得于己也。’此承上文而言群下之善与不...
《老子》29_05_校笺_16_水海
水海按:古棣说為是,《老子》故书当作“或炅或吹”。“炅(rè)”,“熱(简作热)”的古字。王冰注《素问·举痛论》谓:“炅,熱(简作热)也。”《老子·德篇》“靓勝炅”,《甲本释文》校...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