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物书舍-齐物书舍-第4页
齐物书舍的头像-齐物书舍
管理员
万物静观皆自得丨微信公众号【齐物书舍】

《老子》27_03_校笺_19_吴澄

<p>《老子》27_03_校笺_19_吴澄</p>-齐物书舍
吴澄注云:“計,計數多寡也。籌策,計算者所用之算,以竹为之。計數者必用籌策,然常人所为尔。有道者观之,则岂謂之善哉?善計者以不計为計,故不用籌策。”
03915

《老子》02_02_校笺_02_彭耜

<p>《老子》02_02_校笺_02_彭耜</p>-齐物书舍
彭耜云:“‘皆知善之為善’,达真、清源上并有‘天下’字。‘斯不善已’,苏‘已’作‘矣’。”
05215

《老子》49_08_校笺_10_张煦

<p>《老子》49_08_校笺_10_张煦</p>-齐物书舍
张煦云:“林(希逸)作‘歙歙’···《御览》六十七引作‘愉然’。”
02515

《老子》49_11_校笺_08_水海

<p>《老子》49_11_校笺_08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应作“孩”。《说文》云:“咳,小儿笑也。从口、亥声。孩,古文咳从子。”《字汇补》云:“咳,与孩同,小儿也。”由此可知,“孩”為“咳”的古字,“咳”则为今字。按高亨、张舜徽等...
04115

《老子》04_01_校笺_07_严可均

<p>《老子》04_01_校笺_07_严可均</p>-齐物书舍
严可均云:“(景龙本)‘久不盈’,各本作‘或不盈’。”
04115

《老子》33_03_校笺_04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33_03_校笺_04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易州、罗卷无‘者’字、‘也’字。”
04915

《老子》11_07_校笺_06_水海

<p>《老子》11_07_校笺_06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當有“故”字,因為最后两句是本章的结语。二“之”字亦非衍文,由帛书本可证。他如河上公本、想尔本、王弼本、王羲之本、傅奕本、范应元本等古本皆有此二“之”字。 又,...
03115

《老子》58_今译

<p>《老子》58_今译</p>-齐物书舍
治理者的政治宽宏,他的民众就敦厚;治理者的政治严苛,他辖境之内的人就狡狤。灾祸是幸福依靠它转化的因素;幸福是灾祸潜伏、转化的根子。谁能知道祸福相因的究竟呢?难道没有转化的规则吗?正...
04715

《老子》35_08_校笺_08_朱谦之

<p>《老子》35_08_校笺_08_朱谦之</p>-齐物书舍
朱谦之云:“按:景福、磻溪、楼正、室町、高翻诸本均有‘之’字。又《永乐大典》王本作‘用之不足既’,他王本‘足’亦作‘可’。遂州、傅、室町、《中都四子》亦作‘可’。按:《说文》:‘既...
02515

《老子》62_08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62_08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不胃求□得,有罪以免輿”,前句“謂”假为“胃”,损掩一“以”字;后句“與”假作“輿”(上古二字皆为余纽鱼部)。帛书乙本同此,唯“謂”假作“胃”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...
08915

《老子》17_04_校笺_04_薛蕙

<p>《老子》17_04_校笺_04_薛蕙</p>-齐物书舍
薛蕙云:“‘信不足,有不信’,‘信不’上—有‘故’字,‘足’下一有‘焉’字。”
03515

《老子》65_08_校笺_02_彭耜

<p>《老子》65_08_校笺_02_彭耜</p>-齐物书舍
彭耜云:“‘然後乃至大顺’,司马作‘乃復至於大順’,叶无‘至’字。”
05015

《老子》18_04_校笺_09_许抗生

<p>《老子》18_04_校笺_09_许抗生</p>-齐物书舍
许抗生云:“邦,甲本作‘邦’,乙本作‘國’。今从甲本。昏亂,甲本作‘亂’,乙本作‘亂’,疑即为‘悶’字,悶为‘閔’之借字。閔即借为‘潣’字。潣,浊也。傅奕本、通行本皆作‘昏亂’。”
04215

《老子》81_音韵_01_江有诰

<p>《老子》81_音韵_01_江有诰</p>-齐物书舍
本章江有诰韵读谓无韵。高本汉则以信、善為韵。武内义雄以積、有、多為韵。
04215

《老子》67_13_校笺_17_张扬明

<p>《老子》67_13_校笺_17_张扬明</p>-齐物书舍
张扬明云:“慈是三寳之首,也得三寳之全。故用之于戰,則歼暴虐之敌,必然万众一心,其戰必勝。用之于守,則保卫善良之民,必然众志成城,其守必固。”
03015

《老子》39_03_校笺_04_高明

<p>《老子》39_03_校笺_04_高明</p>-齐物书舍
高明云:“帛书甲、乙本无‘萬物得一以生’与下文‘萬物无以生將恐滅’二句对文;王弼、河上公及世传诸本皆有此二句。此乃本章经文之一大差异,其中必有一误。河上公本‘其致之’三字之注文云:...
04815

《老子》21_03_校笺_05_纪昀

<p>《老子》21_03_校笺_05_纪昀</p>-齐物书舍
纪昀云:“‘惚兮恍兮,其中有象’,按:此二句,一本在下二句之下。”
03115

《老子》73_02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73_02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二句,帛书甲本全损,按所损之字数,《甲本释文》校为“知此两者,或利或害”。帛书乙本“两者”之前损掩一字,不可得知所损为“此”字,还是“知”字,《乙本释文》校为“此”,其他文字皆同...
03415

《老子》23_07_校笺_06_王弼

<p>《老子》23_07_校笺_06_王弼</p>-齐物书舍
王弼注云:“失,累多也。累多則失,故曰‘失’也。行失則与失同体,故曰‘同於失’也。”(此注陶鸿庆云:“此当云:‘失,累也。多則累,故曰失也。行累則与失同体,故曰同於失也。’‘累’,...
05215

《老子》45_06_校笺_05_吴澄

<p>《老子》45_06_校笺_05_吴澄</p>-齐物书舍
吴澄云:“阳之躁,勝阴之寒;阴之静,勝阳之熱;亦相反而相为用也。”
02815

《老子》78_02_校笺_02_彭耜

<p>《老子》78_02_校笺_02_彭耜</p>-齐物书舍
彭耜云:''以其无以易之也',李'易'如字,移也,改也;纂微、苏、曹、陈并上无'以'字,下无'也'字;叶同上,又无'其'字。'
03615

《老子》27_02_校笺_12_古棣

<p>《老子》27_02_校笺_12_古棣</p>-齐物书舍
古棣云:“‘善言者无瑕適’,按:帛书甲本和乙本皆如此;傅奕本、河上公本皆作‘謫’,王弼本作‘讁’;《老子想尔注》本与帛书同,作‘適’。按:《老子》故书当作‘適’。‘讁’、‘謫’、‘...
03315

《老子》01_08_校笺_07_沈一贯

<p>《老子》01_08_校笺_07_沈一贯</p>-齐物书舍
沈一贯云:“凡物远不可见者,其色黝然玄也。大道之妙,非意象形称之可指,深矣,远矣,不可极矣,故名之曰玄。”
03715

《老子》02_03_校笺_04_李道纯

<p>《老子》02_03_校笺_04_李道纯</p>-齐物书舍
李道纯云:“‘有、无相生’已下六句,多加一‘之’字者,非也。”
04915

《老子》03_04_校笺_06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03_04_校笺_06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罗卷、易州无‘是以’、‘之’、‘也’四字。臧疏、宋刊河上无‘之’、‘也’二字。《治要》引无‘也’字。按:治亂字当作‘薙’,《说文》曰:‘薙,除艸也。’今通用‘治’。”
03815

《老子》04_01_校笺_18_吴澄

<p>《老子》04_01_校笺_18_吴澄</p>-齐物书舍
吴澄注云:“‘沖’字本作‘盥’,器之虚也。道之体虚,人之用此道者,亦当虚而不盈,盈则非道矣。沖,直中切。”
05115

《老子》52_02_校笺_06_蒋锡昌

<p>《老子》52_02_校笺_06_蒋锡昌</p>-齐物书舍
蒋锡昌云:“道藏王弼本作‘既知其母,復知其子’。譣谊,藏本为长,当据改正。‘既知其母,復知其子’,言圣人既知萬物之母为道,復知道之子为萬物也。”
03815

《老子》29_08_校笺_06_王卡

<p>《老子》29_08_校笺_06_王卡</p>-齐物书舍
王卡云:“影宋本(宋刊河上公本)‘泰’字,原作‘泰’,据《治要》、《道藏》本与《天禄》本改。”
02615

《老子》06_述评

<p>《老子》06_述评</p>-齐物书舍
老子的“浴神”并非宗教性质的神灵,而是“道”的喻称。 “浴神不死”,它养育天地万物,它永存不灭,它是“恒道”。“恒道”,是产生天地万物的总根源,所以“是谓玄牝”,“是谓天地之根”。...
03815

《老子》53_05_校笺_09_陆希声

<p>《老子》53_05_校笺_09_陆希声</p>-齐物书舍
陆希声云:“观衣服多文采,则知其君好淫巧,蠹女工矣。观佩带皆利劍,则知其君好武勇,生国患矣。”
0321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