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物书舍-齐物书舍-第5页
齐物书舍的头像-齐物书舍
管理员
万物静观皆自得丨微信公众号【齐物书舍】

《老子》17_04_校笺_04_薛蕙

<p>《老子》17_04_校笺_04_薛蕙</p>-齐物书舍
薛蕙云:“‘信不足,有不信’,‘信不’上—有‘故’字,‘足’下一有‘焉’字。”
03515

《老子》65_08_校笺_02_彭耜

<p>《老子》65_08_校笺_02_彭耜</p>-齐物书舍
彭耜云:“‘然後乃至大顺’,司马作‘乃復至於大順’,叶无‘至’字。”
05015

《老子》18_04_校笺_09_许抗生

<p>《老子》18_04_校笺_09_许抗生</p>-齐物书舍
许抗生云:“邦,甲本作‘邦’,乙本作‘國’。今从甲本。昏亂,甲本作‘亂’,乙本作‘亂’,疑即为‘悶’字,悶为‘閔’之借字。閔即借为‘潣’字。潣,浊也。傅奕本、通行本皆作‘昏亂’。”
04215

《老子》81_音韵_01_江有诰

<p>《老子》81_音韵_01_江有诰</p>-齐物书舍
本章江有诰韵读谓无韵。高本汉则以信、善為韵。武内义雄以積、有、多為韵。
04215

《老子》67_13_校笺_17_张扬明

<p>《老子》67_13_校笺_17_张扬明</p>-齐物书舍
张扬明云:“慈是三寳之首,也得三寳之全。故用之于戰,則歼暴虐之敌,必然万众一心,其戰必勝。用之于守,則保卫善良之民,必然众志成城,其守必固。”
03015

《老子》39_03_校笺_04_高明

<p>《老子》39_03_校笺_04_高明</p>-齐物书舍
高明云:“帛书甲、乙本无‘萬物得一以生’与下文‘萬物无以生將恐滅’二句对文;王弼、河上公及世传诸本皆有此二句。此乃本章经文之一大差异,其中必有一误。河上公本‘其致之’三字之注文云:...
04815

《老子》21_03_校笺_05_纪昀

<p>《老子》21_03_校笺_05_纪昀</p>-齐物书舍
纪昀云:“‘惚兮恍兮,其中有象’,按:此二句,一本在下二句之下。”
03115

《老子》22_03_校笺_05_水海

<p>《老子》22_03_校笺_05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今譣帛书甲、乙本,則有“多則惑”句,與战国中期的《慎子》所引本句合,马叙伦说谬也。帛书甲、乙本作“惑”是。“惑”,惑乱,迷惑。《说文·心部》:“惑,乱也。”《玉篇·心部》:...
04115

《老子》23_01_校笺_04_陶绍学

<p>《老子》23_01_校笺_04_陶绍学</p>-齐物书舍
陶绍学云:“姚鼐以此句属上章,而下节亦通為一。”
04815

《老子》44_02_校笺_02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44_02_校笺_02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张嗣成‘亡’作‘失’,后人妄改也。‘亡’與‘病’韵。”
05015

《老子》44_述评

<p>《老子》44_述评</p>-齐物书舍
这一章,老子讲的中心是“少私寡欲”。老子开宗设问,尖锐地提出名利与生命孰重孰轻的问题。“名与身孰亲?身与货孰多?得与亡孰病?”一气三问,咄咄逼人。当时世人,大多“轻身而徇名货,贪得...
03315

《老子》77_音韵_05_本章韵读

<p>《老子》77_音韵_05_本章韵读</p>-齐物书舍
本章韵读:道,幽部;之、之,之部;幽之合韵。益,锡部;足,屋部;锡屋合韵;餘,鱼部;屋鱼旁对转,屋鱼合韵;者、者,鱼部。有,之部;居,鱼部,之鱼合韵;也,歌部,鱼歌合韵。
04815

《老子》47_04_校笺_08_水海

<p>《老子》47_04_校笺_08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“明”虽通“名”,但《老子》原本作“名”,而不作“明”。“名”、“成”(见下句)为韵107德篇校笺译评(二字皆入耕部);所以,不必改“名”为“明”。 又,《韩非子·喻老》云:“...
04915

《老子》27_05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27_05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句,帛书甲本损掩“无纁”二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乙本同此句。今从乙本。宋刊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御注本、楼正本、唐玄宗疏本、李约本、强思齐本、杜光庭本、宋徽宗本、苏辙本、邵若愚本、...
02415

《老子》31_01_校笺_06_王念孙

<p>《老子》31_01_校笺_06_王念孙</p>-齐物书舍
王念孙云:“按:‘善’、‘飾’二训,皆於义未安。古所谓兵者,皆指五兵而言,故曰:‘兵者不祥之器。’若自用兵者言之,則但可谓之‘不祥’,而不可谓之‘不祥之器’矣。今按:‘佳’,当作‘...
03115

《老子》54_03_校笺_04_毕沅

<p>《老子》54_03_校笺_04_毕沅</p>-齐物书舍
毕沅云:“《韩非子·解老》、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同傅奕,无‘於’字。”水海按:庄达吉本《淮南子》引无“於”字,汪一鸾本《淮南子》引有“於”字。毕说不确。
04615

《老子》55_06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55_06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两句,帛书甲本作“終曰號而不发,和之至也”,“冬”作“終”(上古字少,无“終”字,以“四时尽”之“冬”字为“終”字,“終”则为后起字),“日”误写为“曰”;“发”,“当为憂之省,...
04215

《老子》57_09_校笺_05_罗运贤

<p>《老子》57_09_校笺_05_罗运贤</p>-齐物书舍
罗运贤云:“《东征赋》注引‘我无為而民自化,我无事而民自富’;《西京赋》注引‘我好静而民自正,我无欲而民自朴’。《御览》六二四及六五九亦并以‘我好静而民自正’句,置于‘我无事而民自...
02415

《老子》13_09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13_09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句,帛书甲、乙本皆如此。今从帛书本。许抗生则校此句為“故貴以身為天下”,改字改义,已非帛书原貌。河上公本、顾欢本、傅奕本、景福本、唐玄宗疏本、葛玄序文本、杜光庭本、司马光本、(宋...
04015

《老子》58_07_校笺_03_焦竑

<p>《老子》58_07_校笺_03_焦竑</p>-齐物书舍
焦竑云:“‘人之迷也,其日固久矣’,《韩非子》作‘人之迷也,其故以久矣’。一作‘民之迷,其日固久’。”水海按:凌瀛初本《韩非子·解老》引无“日”字,而乾道本和道藏本《韩非子·解老》...
03015

《老子》14_12_校笺_02_焦竑

<p>《老子》14_12_校笺_02_焦竑</p>-齐物书舍
焦竑云:“‘執古之道’,古本‘道’下有‘可’。”
02915

《老子》37_03_校笺_04_严可均

<p>《老子》37_03_校笺_04_严可均</p>-齐物书舍
严可均云:“御注、王弼作‘之樸’。”
03415

《老子》63_06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63_06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□□□□□□□,□□必多難”,前句损掩七个字,《甲本释文》校补为“夫輕諾者必寡信”;后句损掩“多易”二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。帛书乙本作“夫輕若□□信,多易必多...
03615

《老子》16_11_校笺_08_蒋锡昌

<p>《老子》16_11_校笺_08_蒋锡昌</p>-齐物书舍
蒋锡昌云:“此‘公’、‘王’、‘天’三字,皆用作实字。二十五章:‘故道大,天大,地大,王亦大;’与此文例相似,可证。此文‘公’、‘王’即四十二章之‘王公’;或先言‘公’,或先言‘王...
04215

《老子》17_03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17_03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两句,帛书甲本作“其次畏之,其下母之”,“母”为“侮”之假借(“母”,明纽之部;侮,明纽侯部;二字可双声假借)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改。乙本同甲本,唯“其”作“亓”。今从《甲本释文》...
02715

《老子》65_述评

<p>《老子》65_述评</p>-齐物书舍
本章节的主旨是宣传淳朴无为即“以不知知邦”的思想。 本章《老子》提出“愚之(民)”的主张。对于这一主张,古来有三种看法。一种认为老子主张愚民政策,是要使老百姓愚昧无知,便于统治;这...
03515

《老子》19_01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19_01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两句,帛书甲本“聖(简作圣)”作“聲”(為“聖”之音假,二字皆為书纽耕部),无“而”字,“倍”假作“負(简作负)”(二字皆属并纽之部)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改;乙本前句“聖”省作“取...
04415

《老子》80_03_校笺_08_曹道真

<p>《老子》80_03_校笺_08_曹道真</p>-齐物书舍
曹道真云:“水行则用舟,陆行则用輿,今既樂其土,不迁、弗遠徙而就利,民不相往來,故无用大國,不侵小國,守土,介胄、戈矛,不战安用?”
04915

《老子》67_01_校笺_06_张煦

<p>《老子》67_01_校笺_06_张煦</p>-齐物书舍
张煦云:“开元、林、苏、吕、葛、赵‘吾’作‘我’,吕、葛、赵‘我’下有‘道’字。”
04115

《老子》69_03_校笺_03_彭耜

<p>《老子》69_03_校笺_03_彭耜</p>-齐物书舍
彭耜云:“‘行无行’,下‘行’,行师也。行师应敌而不强争。”
0331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