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物书舍-齐物书舍-第55页
齐物书舍的头像-齐物书舍
管理员
万物静观皆自得丨微信公众号【齐物书舍】

《老子》60_03_校笺_04_顾广圻

<p>《老子》60_03_校笺_04_顾广圻</p>-齐物书舍
顾广圻云:“傅本及今《德经》皆无上、下两‘也’字。藏本‘傷’下有‘人’字,是也,傅本及今《德经》皆有。”
02513

《老子》17_音韵_02_古棣

<p>《老子》17_音韵_02_古棣</p>-齐物书舍
古棣云:“有、譽、侮为韵,有、侮入之部,譽入鱼部,此为之鱼合韵。按劳健说,有、譽、侮皆入是(之)部;王力据《诗经》,侮入侯部;按谐声例,侮从每声,造此字时当入之部。”
04013

《老子》80_03_校笺_10_吴澄

<p>《老子》80_03_校笺_10_吴澄</p>-齐物书舍
吴澄云:“舟輿、甲兵,非一人所可独用,谓什伯之器也。无所乘、无所陳,不用也。无所往,则无用乎舟輿;无所争,则无用乎甲兵。”
04613

《老子》24_06_校笺_20_唐玄宗

<p>《老子》24_06_校笺_20_唐玄宗</p>-齐物书舍
唐玄宗疏云:“餘食者,残餘之食。贅行者,疣贅之行也。残餘,食之秽;疣贅,身之病。以此‘自見’、‘自是’等行,其于道而论之,如残餘贅疣,人所共恶之。谓之‘贅行’者,为‘自見’、‘自是...
03013

《老子》73_04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73_04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五语句,帛书甲本作“□□□,□□□□□,不言而善應,不召而自來,彈而善謀”,前两语句全损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中间两句同此;最后一句“繟然”作“彈”,无“然”字。按:“彈”为“行...
04313

《老子》22_07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22_07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句,帛书甲、乙本皆同。今从帛书甲、乙本。苏辙本“有”字无,謂“不自伐,故功”。其他诸本皆同帛书本。
03513

《老子》23_08_校笺_08_易顺鼎

<p>《老子》23_08_校笺_08_易顺鼎</p>-齐物书舍
易顺鼎云:“王冰《四气调神大论篇》注引此并无‘樂’字。”
02413

《老子》43_01_校笺_05_毕沅

<p>《老子》43_01_校笺_05_毕沅</p>-齐物书舍
毕沅云:“《淮南子》无上‘之’字。”
04913

《老子》78_03_校笺_04_张煦

<p>《老子》78_03_校笺_04_张煦</p>-齐物书舍
张煦云:'吕、葛同开元(水海按:开元作'故柔勝剛,弱勝强')。林、苏二句乙转。'
02713

《老子》46_06_校笺_08_张舜徽

<p>《老子》46_06_校笺_08_张舜徽</p>-齐物书舍
张舜徽云:“帛书《老子》,凡‘常’字,多作‘恒’,以其传写时代甚早,故不避汉文帝讳,仍原文用‘恒’字。此后各本,凡用‘恒’字处,皆改作‘常’矣。亦犹用‘邦’字处为避高祖讳,皆改作‘...
02713

《老子》78_述评

<p>《老子》78_述评</p>-齐物书舍
这一章节老子以水之道为喻,说明'柔弱胜刚强'的道理。最后,又概括出了一个著名的辩证法命题--'正言若反'。 老子以水为喻,说明柔克刚之理,是有其社会根源和认识论根源的。春秋晚期,老子亲身...
04513

《老子》47_04_校笺_10_蒋锡昌

<p>《老子》47_04_校笺_10_蒋锡昌</p>-齐物书舍
蒋锡昌云:“按:‘不行而知,不見而明’,系承上文言,言不出行而知天下,不窥見而明天道也。”
03913

《老子》29_07_校笺_19_陈鼓应

<p>《老子》29_07_校笺_19_陈鼓应</p>-齐物书舍
陈鼓应云:“‘或載或隳’:‘載’,安;‘隳’,危。河上公注:‘載,安也;隳,危也。’‘載’,王弼本原作‘挫’字,和上下文义不符,因据河上公本改正。‘夫物或行或随,或歔或吹,或强或羸...
02813

《老子》07_03_校笺_04_王卡

<p>《老子》07_03_校笺_04_王卡</p>-齐物书舍
王卡云:“‘是以聖人後其身’,《意林》无‘是以’二字。”
05413

《老子》30_08_校笺_17_水海

<p>《老子》30_08_校笺_17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此三句,《德篇》(通行本为第五十五章)亦见。帛书甲本於彼处作“即老”,於此处作“而老”;乙本於彼处作“則老”,於此处亦作“而老”。按帛书之义,“則”、“即”、“而”通用。《...
04213

《老子》11_03_校笺_06_毕沅

<p>《老子》11_03_校笺_06_毕沅</p>-齐物书舍
毕沅云:“埏,王弼作‘挻’。陆德明曰:‘河上云:挻,和也。’不言河上与王弼异字,疑河上亦作‘挻’。按:古无‘埏’字。‘八埏’之‘埏’,《淮南子》作‘夤’。《说文》:‘挻,长也;’《...
03213

《老子》61_今译

<p>《老子》61_今译</p>-齐物书舍
大国的态度,就像是江海处于下流那样谦下;就像天下之母那样,处于雌柔的根本地位;就像江海那样,处于众流归附之地。雌柔的常常以沉静胜过雄强的;因为她沉静,所以最适宜处下。因此,大国用对...
03313

《老子》18_01_校笺_07_张舜徽

<p>《老子》18_01_校笺_07_张舜徽</p>-齐物书舍
张舜徽云:“四句‘有’字上,帛书甲本皆有‘案’字,乙本则作‘安’,皆语词。今本无之,不害意也。”
05313

《老子》20_01_校笺_09_奚侗

<p>《老子》20_01_校笺_09_奚侗</p>-齐物书舍
奚侗云:“《庄子·缮性篇》:‘缮性于俗學,以求复其初,滑欲于俗思,以求致其明,谓之蔽蒙人民。’又云:‘附之以文,益之以博;文灭质,博溺心;然后民始惑乱,无以反其性情而復其初。’此即...
04213

《老子》68_音韵_04_本章韵读

<p>《老子》68_音韵_04_本章韵读</p>-齐物书舍
本章韵读:武、怒、與、下,鱼部。德、極,职部;人、天,真部。
03613

《老子》39_02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39_02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两句,帛书甲损缺“地得一以寧”的“一”字;帛书乙本如此。今从乙本。严遵本、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诸唐宋元明清人本皆同帛书乙本。
04213

《老子》21_08_校笺_11_水海

<p>《老子》21_08_校笺_11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帛书乙本作“以順衆父”(甲本“仪”,同“父”)。“順(简作顺)”,循從,依從。《释名·释言语》:“順,循也,循其理也。”《广韵·稕韵》:“順,从也。”《诗经·大雅·皇矣》:...
03313

《老子》42_06_校笺_13_成玄英

<p>《老子》42_06_校笺_13_成玄英</p>-齐物书舍
成玄英疏云:“孤、独、鳏、寡,乃不善之事,以此為惡,人之常情,而王公贵人,用斯自牧,足明贵以贱為本、高以下為基,以劝脩行之人,必须处心谦顺。”
03113

《老子》49_06_校笺_06_许抗生

<p>《老子》49_06_校笺_06_许抗生</p>-齐物书舍
许抗生云:“‘得信’,甲本缺‘得’字,乙本作‘德信’,傅奕本作‘得信’。‘德’即‘得’也。今据傅本改。”
04513

《老子》28_04_校笺_12_吕惠卿

<p>《老子》28_04_校笺_12_吕惠卿</p>-齐物书舍
吕惠卿云:“知其榮,守其辱,去华歸根,虽被以天下之所甚恶,而不能累焉,故為天下谷。”
05313

《老子》51_07_校笺_01_校堪

<p>《老子》51_07_校笺_01_校堪</p>-齐物书舍
此三句,帛书甲本作“□□弗有也,為而弗寺也,長而弗宰也”,前句损掩“生而”两字,据王弼本校补;中间一句,“恃”作“寺”,为“恃”的假借(上古二字皆为之部);后句“弗”块排本作“勿”...
04713

《老子》29_08_校笺_09_水海

<p>《老子》29_08_校笺_09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古棣以“去奢”在后為是,不失為精到见解。“甚”,异常安樂。《说文·甘部》:“甚,尤安樂也。”段玉裁注:“人情所尤安樂者,必在所溺爱也。”引申為贪爱淫樂。《老子》反对淫樂,指...
05813

《老子》05_05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05_05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二句,帛书甲、乙本皆同此。今从帛书本。《甲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‘聞’,乙本同,通行本多作‘言’。《老子想尔注》本亦作‘聞’。”按:索洞玄本、遂州本及《文子·道原篇》引亦作“聞”,与...
05313

《老子》53_06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53_06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□食,貨□□□”,“食”前损掩一“猒”字,“貨(简作货)”后损掩“财有餘”三字;帛书乙本作“猒食,而齎财□□”,“財(简作财)”后损掩“有餘(简作馀)”二字,《...
03613

《老子》08_述评

<p>《老子》08_述评</p>-齐物书舍
这一章节是通过赞水,来歌颂“上善之人”。“上善之人”的言行德性有类似水的,而水是“几于道”的,故“上善如水”。水德“几于道”,最显著的特征是:一、“善利万物”,滋润万物而无取于万物...
0291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