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老子》03_02_校笺_03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:罗卷无‘為’字。《北堂书钞》二七引作‘不貴貨,使民不盗’。王弼注曰:‘貴貨过用,贪者竞趣,穿窬探箧,没命而盗。’则《书钞》所引,疑古本也。今王作‘不貴難得之貨,使民...
《老子》29_07_校笺_05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或培或堕’,严遵、王弼、傅奕、阮籍同古本。‘培’,蒲枚切;傅奕引《字林》云:‘益也。’‘墮’,徒果切;傅奕引《字林》云:‘落也。’河上公改‘培’作‘载’,改‘墮’作‘...
《老子》30_08_校笺_03_焦竑
《老子》59_02_校笺_04_彭耜
《老子》14_06_校笺_04_毕沅
《老子》15_12_校笺_15_吴澄
吴澄云:“安者,静之时也。静继以動,则徐徐而生矣。安谓定静,生谓活動。盖惟濁故清,惟静故動。以是推之,则曠者不盈而盈,敦者不器而器,涣者不凝而凝,儼者不為主而主,猶豫者不為先而先,...
《老子》38_附论
《老子》23_03_校笺_02_焦竑
《老子》01_04_校笺_02_王安石
王安石云:“‘无’,所以名天地之始;‘有’,所以名其终,故曰‘萬物之母’。”陈鼓应云:“按:‘无’、‘有’乃是哲学上的一个常用的词。四十章上有‘天下萬物生于有,有生于无’之说,这里...
《老子》48_06_校笺_07_水海
水海按:道藏河上公本“足”作“可”,为误。又,《庄子·天道篇》云:“夫帝王之德,以天地為宗,以道德為主,以无為為常。无為也,则用天下而有余;有為也,则為天下用而不足。故古之人贵夫无...
《老子》33_03_校笺_04_马叙伦
《老子》21_06_校笺_02_焦竑
《老子》21_09_校笺_07_罗运贤
《老子》23_音韵_04_古棣
《老子》43_音韵_07_本章韵读
《老子》29_04_校笺_05_张煦
《老子》29_06_校笺_07_罗振玉
《老子》30_07_校笺_08_罗运贤
《老子》12_03_校笺_07_唐玄宗
《老子》34_01_校笺_06_王昶
《老子》35_03_校笺_04_许抗生
《老子》14_08_校笺_05_卢文弨
《老子》15_10_校笺_05_蒋锡昌
《老子》74_02_校笺_10_水海
水海按:张松如说是。吴澄之注,很能说明问题,吴澄说:“‘奇’,不正也。使愚民常有畏死之心,而奇邪為惡者,吾得執而殺之,則人人知畏,孰敢為惡?然虽殺惡人,而人之敢為惡者不止,則是民愚...
《老子》25_07_校笺_02_严可均
《老子》26_03_校笺_07_毕沅
《老子》47_04_校笺_08_水海
水海按:“明”虽通“名”,但《老子》原本作“名”,而不作“明”。“名”、“成”(见下句)为韵107德篇校笺译评(二字皆入耕部);所以,不必改“名”为“明”。 又,《韩非子·喻老》云:“...
《老子》28_11_校笺_12_朱谦之
《老子》30_08_校笺_04_王昶
《老子》55_03_校笺_09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:顾本成疏:‘毒蟲,蛇虺类也;攫鳥,鹰鸇类也;猛獸,兕虎类也;螫,行毒也;搏,击触也’。是成作‘攫鳥猛獸不搏’。马据潘本谓此文当作‘猛獸不攫,鸷鳥不搏’,谊虽可通,然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