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老子》47_04_校笺_11_水海
水海按:此两句(并下句)是承接上文而作的结论。掌握着“道”的规律和运行法则的聖人,不出行就能推知(其他事物的情况),不望就能明晓(事物的道理)。韩非或谓“不行而知”义为“能并智”,...
《老子》27_07_校笺_07_奚侗
奚侗云:“‘襲’,因也。见《礼记·中庸》‘下襲水土’郑注。‘明’即十六章及五十五章‘知常曰明’之‘明’。‘襲明’謂因顺常道也。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《老子》曰:‘人无棄人,物无棄物,...
《老子》02_01_校笺_07_水海
水海按:“皆”作“以”,则为误也。 又,蒋锡昌云:“按:无名时期以前,本无一切名,故无所谓‘美’与‘善’,亦无所谓‘惡’与‘不善’。迨有人类而后有名,有名则有对待;既有‘美’与‘善...
《老子》03_述评
《老子》55_06_校笺_04_范应元
《老子》34_07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、乙本皆同。今从甲、乙本。河上公本、想尔本、顾欢本、景龙本、御注三本、邢玄本、敦煌丁本、英伦本、景福本、楼正本、李约本、陆希声本、强思齐本、(唐)李荣本、葛玄序文本...
《老子》58_07_校笺_06_梁启雄
《老子》15_11_校笺_06_毕沅
毕沅云:“河上公作‘孰能濁以止,静之徐清’。王弼、陆希声作‘孰能濁以静之徐清’。陈景元作‘孰能濁以激,静之徐清’。或说作‘止’者,與下‘久’字為韵,当是也。‘澂’本或作‘澄’,非。...
《老子》68_04_校笺_05_马其昶
马其昶云:“‘極’字疑在‘古之’二字上。《周易》郑注:‘三極,三才也。’‘天將救之,以慈衛之’,以人相天,故曰:‘是謂配天極。’‘古之用兵者有言’,與‘古之善為士者’、‘古之善為道...
《老子》71_03_校笺_01_校勘
此三句,帛书甲本第一句句末无“也”字,第二、三句作“以其□□,□□□□”,仅存“以其(亓)”二字,损掩之文,《甲本释文》校补为“病病,是以不病”,第二句末无“也”字。帛书乙本同此三...
《老子》42_03_校笺_03_魏源
《老子》48_03_校笺_08_水海
水海按:“損之又損”与“損之又損之”意同;但“損之又損”则文笔简约,当从。宋刊河上公本“又損”下无“之”字,但河上公注文(顾欢本注引),有“之”字。河上公注本句之义则较合经文之义。...
《老子》30_01_校笺_10_古棣
古棣云:“朱先生此说,如謂景龙碑确实作‘以道作人主者’,则是;如以此来改《老子》则非。据吾所见,传世各本以及帛书甲、乙本,皆作‘以道佐人主者’(帛书无‘者’字,以有‘者’字于义为长...
《老子》52_08_校笺_05_罗运贤
《老子》09_02_校笺_07_严可均
《老子》31_11_校笺_09_刘师培
刘师培云:“‘吉事尚左’以下,至‘言以喪禮處之’此五句者亦系‘貴左’、‘貴右’及末语注文,惟注中复有脱文耳。河上公本於‘不祥之器’二语,於‘言以喪禮處之’诸语,均加注释,所据之本,...
《老子》13_10_校笺_02_彭耜
《老子》61_01_校笺_07_水海
水海按:高说非是。《老子》原本当作“大邦者下流也”。据日本东条一堂《老子王注标识》本王弼注经文云:“江海居大而处下,则百川流之;大國居大而处下,则天下流之,故曰:‘大國者下流也。’...
《老子》41_音韵_05_水海
《老子》76_02_校笺_04_焦竑
《老子》03_01_校笺_04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:《说文》:‘賢,多财也;从貝臤声。’不尚賢,犹不尚多财;与下文‘不贵难得之货’,‘不见可欲’一律,皆指财物而言。敦本‘賢’作‘寳’,盖为后人旁注之字,不尚多财,则民...
《老子》03_08_校笺_05_张煦
《老子》54_06_校笺_02_范应元
《老子》36_07_校笺_04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悦’,吐活切。輕悦也。···‘脱’,消肉癯也,《韵略》训‘骨去肉也’。今依古本。《西升经》曰:‘人在道中,道在人中,鱼在水中,水在鱼中,道去人死,水乾鱼终。’是知‘鱼...
《老子》64_10_校笺_03_张煦
张煦云:“林、苏无‘是以’二字。”水海按:苏辙本经文有“是以”二字;其注文云:“沿亂祸福之来,皆如彼三者,积小以成大。聖人持之以无為,守之以无執,故能使福自生,使祸自亡。”据注文苏...
《老子》67_04_校笺_02_彭耜
《老子》20_13_校笺_18_王弼
又,王弼注云:“‘沌沌兮’,无所别析,不可为名;‘俗人昭昭’,耀其光也。”释德清云:“然我无知无我,岂真愚人之心也哉?但只浑浑沌沌,不與物辨,如此而已。故‘俗人昭昭’。‘昭昭’,谓...
《老子》22_01_校笺_03_彭耜
《老子》54_07_校笺_05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强本成疏:‘故言有余···故其德能普。’是成(玄英)‘乃’作‘能’。按‘普’为‘溥’之假借。《说文》:‘溥,沛也。’傅本作‘溥’,乃用本字。‘修之天下,其德乃普’,言修...
《老子》59_06_校笺_03_韩非子
《韩非子·解老篇》云:“所谓‘有國之母’,母者,道也。道也者,生于所以有國之术,所以有國之术,故谓之‘有國之母’。夫道以与世周旋者,其建生也長,持禄也久,故曰:‘有國之母可以長久’...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