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物书舍-齐物书舍-第75页
齐物书舍的头像-齐物书舍
管理员
万物静观皆自得丨微信公众号【齐物书舍】

《老子》62_08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62_08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不胃求□得,有罪以免輿”,前句“謂”假为“胃”,损掩一“以”字;后句“與”假作“輿”(上古二字皆为余纽鱼部)。帛书乙本同此,唯“謂”假作“胃”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...
09015

《老子》62_08_校笺_02_陆德明

<p>《老子》62_08_校笺_02_陆德明</p>-齐物书舍
陆德明云:“‘不曰’,‘曰’,于月反。”
02615

《老子》62_08_校笺_03_彭耜

<p>《老子》62_08_校笺_03_彭耜</p>-齐物书舍
彭耜云:“‘不曰’,‘曰’纂微、曹、陈作‘日’。‘邪’,李以遮切,疑问之辞,亦作‘耶’。”
0386

《老子》62_08_校笺_04_陈碧虚

<p>《老子》62_08_校笺_04_陈碧虚</p>-齐物书舍
陈碧虚云:“古本作‘不曰求以得’,严君平本作‘不求而自得’。”
03913

《老子》62_08_校笺_05_薛蕙

<p>《老子》62_08_校笺_05_薛蕙</p>-齐物书舍
薛蕙云:“‘有罪以免邪’,‘罪’下一有‘可’字。”
0438

《老子》62_08_校笺_06_严可均

<p>《老子》62_08_校笺_06_严可均</p>-齐物书舍
严可均云:“‘不日求以得’,河上、王弼‘求’字在‘以’字下。高翻‘日’作‘曰’。‘有罪以勉’,诸本作‘以免邪’,高翻作‘不免邪’。”
06114

《老子》62_08_校笺_07_罗振玉

<p>《老子》62_08_校笺_07_罗振玉</p>-齐物书舍
罗振玉云:“景龙、御注、敦煌庚、辛本均作‘求以得’。王本、景福本作‘以求得’,庚本‘得’下有‘之’字。”
0255

《老子》62_08_校笺_08_毕沅

<p>《老子》62_08_校笺_08_毕沅</p>-齐物书舍
毕沅云:“‘曰’,河上公作‘日’,王弼作‘不曰以求得’。”
05015

《老子》62_08_校笺_09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62_08_校笺_09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‘曰’,六朝残卷、宋河上、寇、臧疏、易州、磻溪、柰卷作‘日’。‘求以得’,各本同此,六朝残卷、罗卷作‘以求得’。臧疏引顾欢曰:‘日日求之。’是顾本已作‘日求’,然可证‘...
0996

《老子》62_08_校笺_10_俞樾

<p>《老子》62_08_校笺_10_俞樾</p>-齐物书舍
俞樾云:“唐景龙碑及傅奕本并作‘求以得’,正与‘有罪以免’相对成文,当从之。‘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’,九字为句,乃设为问辞以晓人也。‘不曰求以得,有罪以免邪?’言人能修道则所求者可以...
0465

《老子》62_08_校笺_11_张煦

<p>《老子》62_08_校笺_11_张煦</p>-齐物书舍
张煦云:“吕‘曰’作‘日’。”
06611

《老子》62_08_校笺_12_魏源

<p>《老子》62_08_校笺_12_魏源</p>-齐物书舍
魏源云:“陈象古‘不曰’作‘不日’。”
04913

《老子》62_08_校笺_13_水海

<p>《老子》62_08_校笺_13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“不謂”与“不曰”义同,作“不日”则误。“求以得”,俞氏说是,不当作“以求得”。帛书本作“求以得”正与严遵本、景龙本、傅奕本、敦煌辛本等本相同。“求以得”,意謂求而能获得。...
0438

《老子》62_09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62_09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句,帛书甲、乙本如此,今从帛书甲、乙本。他本皆同帛书本。
0256

《老子》62_09_校笺_02_高亨

<p>《老子》62_09_校笺_02_高亨</p>-齐物书舍
高亨云:“按:‘貴’,疑当作‘貞’。‘貞’、‘貴’形近,且涉上文而讹。‘貞’读为正,长也,君也。贵此道者为天下君长也。”
02510

《老子》62_09_校笺_03_张松如

<p>《老子》62_09_校笺_03_张松如</p>-齐物书舍
张松如云:“‘為天下貴’者,似指道,非指得道之人,‘貴’字不必解作‘貞’也。”
0367

《老子》62_09_校笺_04_朱谦之

<p>《老子》62_09_校笺_04_朱谦之</p>-齐物书舍
朱谦之云:“按:此文‘贵’字有二义。《说文》:‘貴,物不贱也;’此可训上一‘貴’字。《老子》‘不贵难得之货’,王注‘隆之称也’,是也。下一‘貴’字,从声训为归。《初学记》引《说文》...
04113

《老子》62_09_校笺_05_水海

<p>《老子》62_09_校笺_05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此句是“為”字被动句。“為天下貴”,即被天下人所尊貴。因前文曾问“古之所以貴此者何也?”下面回答“不謂求以得,有罪以免與”的内容后,自然说“故為天下貴”,前后文有问有答,文...
03414

《老子》62_09_校笺_06_范应元

<p>《老子》62_09_校笺_06_范应元</p>-齐物书舍
范应元云:“古之所以貴此道者何也,非謂其反求诸己则得之,得之则昔雖有罪,而亦可以免之邪?故為天下之貴也。‘邪’者,托疑辞以问人也。此道求,则得之;舍,则失之。凡人未得道,则有妄作之...
03710

《老子》62_09_校笺_07_魏源

<p>《老子》62_09_校笺_07_魏源</p>-齐物书舍
魏源云:“此章言道之极貴,欲人知貴而求之也。夫尊行之可加於人,而致使居天子、三公之位,则尊貴孰甚焉?美言可市而至於百朋之锡,不若一言之赠,则實貴孰甚焉。然则古人所以尊貴實貴此道者何...
05412

《老子》62_音韵_01_江有诰

<p>《老子》62_音韵_01_江有诰</p>-齐物书舍
江有诰韵读谓:奥、寳、保韵(幽部、奥胡叟反,宝音探)。奚侗增尊、人韵。
03213

《老子》62_音韵_02_劳健

<p>《老子》62_音韵_02_劳健</p>-齐物书舍
劳健云:“‘坐進此道’,按‘道’字与上文‘有’字‘馬’字韵。”
010912

《老子》62_音韵_03_古棣

<p>《老子》62_音韵_03_古棣</p>-齐物书舍
古棣云:“此句应作‘萬物之奥’,不作‘萬物之主’。作‘奥’,与‘寶’、‘保’谐韵;作‘主’则失韵矣。”又云:“高亨说‘故為天下貴’之‘貴’字‘疑当作貞’。高亨此说非是···《老子》...
0467

《老子》62_音韵_04_水海

<p>《老子》62_音韵_04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“道者萬物之注也,善人之葆也,不善人之所保也。”注和葆、保押韵,三句又有虚字脚,故此还是富韵。“美言可以市,尊行可以賀人。人之不善,何棄之有?”市【zǐe】、有【xǐwe】为韵...
03414

《老子》62_今译

<p>《老子》62_今译</p>-齐物书舍
“道”是万物的主宰,是善人的珍宝,也是不善人被保护的法宝。“美言”犹如美物能夺众货之价那样,可以取得人们的信赖;受人尊敬的行为(,对人们的影响),就像别人庆贺给自己的礼物那样珍重。...
0478

《老子》62_述评

<p>《老子》62_述评</p>-齐物书舍
《老子》这一章节讲的是“道”之所以“为天下贵”的原由,即“道”的教化功用。 本章节所说的“道”,指的是清静无为之道。指出无为之道是“万物之注”,是“善人之葆”,是“不善人之所保”。...
03111

《老子》63_01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63_01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三句,帛书甲本“无味”之“味”作“未”,则為“味”的古字,《说文》云:“未,味也。”帛书乙本作“為无為,□□□□□□”,损掩后两句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补。今从《甲本释文》。《文子·...
04815

《老子》63_01_校笺_02_河上公

<p>《老子》63_01_校笺_02_河上公</p>-齐物书舍
河上公注云:“因成循故,无所造作。不预设备,除烦省事也。深思远虑,味道意也。”
0465

《老子》63_01_校笺_03_王弼

<p>《老子》63_01_校笺_03_王弼</p>-齐物书舍
王弼云:“以无為為居,以不言為教,以恬淡為味,治之极也。”
0305

《老子》63_01_校笺_04_范应元

<p>《老子》63_01_校笺_04_范应元</p>-齐物书舍
范应元云:“‘无為’、‘无事’、‘无味’皆指‘道’而言也。‘无為’,言其虚;‘无事’,言其静;‘无味’,言其淡。本皆自然而致之,守之、甘之,则在乎人,故不可不曰為、曰事、曰味也。·...
04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