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老子》52_04_校笺_08_孙诒让
孙诒让云:“‘兑’当读为‘隧’,二字古通用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三年》‘杞殖、华还载甲夜入且于之隧。’《礼记·檀弓》郑注引云:‘隧,或为兑。’《晏子春秋·内篇·问下篇》又作‘兹于兑’,...
《老子》52_08_校笺_03_焦竑
《老子》30_03_校笺_12_张舜徽
《老子》55_04_校笺_08_王弼
《老子》13_01_校笺_11_陈景元
陈景元云:“‘寵’者谓富贵庆赏诸吉也;‘辱’谓贫贱刑罚诸凶也。夫达道之士,不荣通,不丑穷,知轩冕之去来,乃外物之寄托,岂有寵辱系怀而可驚怛哉?此谓中人耳。中智之士,则处安而虑危,得...
《老子》34_06_校笺_02_彭耜
《老子》35_05_校笺_13_魏源
魏源云:“大象无象,出声色臭味之外,非若美樂厚餌之物,有味可味,有声色可观聽也。乃淡乎希微,而无用之用,其用不穷。盖惟无浓酽之趣者,故亦无倾危之患。若夫有宴安之适者,则必有鸩毒之害...
《老子》14_05_校笺_10_帛书老子甲本释文
《帛书老子甲本释文》校注:“‘阑’,乙本作‘裙’,通行本作‘混’。按‘阑’从束从口,疑即《说文》部首之‘橐(hǔn)’字,在此读為‘棞(hǔn)’,完木未析也。”
《老子》60_02_校笺_07_易顺鼎
易顺鼎云:“按:《淮南子·俶真训》注云:‘以道竦天下,其鬼不神;’‘竦’乃‘蒞’之正字,知高诱所见《老子》本作‘竦’,作‘蒞’与‘涖’者非也。此与《说文》引《老子》书‘盅’字,同为...
《老子》15_12_校笺_07_陶方琦
陶方琦云:“依王弼注,似王本无‘久’字。”水海按:王弼注云:“安以動,物则得生,此自然之道也。孰能者,言其难也。徐者,详慎也。”据此似无“久”字。今譣武英殿聚珍版王弼本和张之象刊王...
《老子》16_02_校笺_12_王弼
《老子》16_05_校笺_10_水海
水海按:“静曰復命”与“静,是謂復命”意思同。作“是謂復命”,且与上下文例不合。唯帛书甲、乙本作“静,是謂復命”,文畅意足。“復命”,命,本性;復命,復歸本性,意指回復到虚静的本性...
《老子》38_06_校笺_02_陆德明
《老子》20_11_校笺_07_马叙伦
《老子》38_03_校笺_11_水海
水海按:帛书乙本作“上德无為而无以為也”是也。俞樾、马叙伦、许抗生等人皆失校,而张松如、陈鼓应正校为“上德无為而无以為”。据帛书甲、乙本可知,《老子》没有说过“道常无為而无不為”的...
《老子》20_述评
《老子》39_06_校笺_01_校勘
此文,帛书甲本作“胃天毋已清,將恐□”;帛书乙本作“胃天毋已清,將恐蓮”。“胃”为“謂(简作谓)”的借字(上古二字皆为匣纽物部)。银雀山汉墓竹简《孙膑兵法·威王问篇》云:“是胃大得...
《老子》39_附论
《老子》22_05_校笺_07_王安石
《老子》75_01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饑’纂微、司马、苏、五注、曹、陈、达真、叶并作‘飢’。《广韵》:‘饑,居依切,穀不熟也。飢,居夷切,餓也。’恐合作‘飢’。‘以其上食税之多也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陈、...
《老子》45_07_校笺_02_范应元
《老子》26_02_校笺_15_李贽
《老子》78_08_校笺_02_彭耜
《老子》03_04_校笺_08_蒋锡昌
《老子》29_08_校笺_08_古棣
古棣云:“‘是以聖人去甚、去太、去奢’,各本‘去奢’在‘去太’前。按‘去奢在后為是,‘奢’与‘墮’、‘羸’、‘吹’、‘隨’為韵,五字皆入歌部。如‘去太’在后则失韵。帛书甲本、乙本正...
《老子》07_04_校笺_06_焦竑
焦竑云:“‘非以其无私耶’,河上、陆作‘以其无私’。古本‘非’作‘不’。”水海按:焦竑《老子翼》的经文作“非以其无私邪”,而其《考异》引经文却作“非以其无私耶”。
《老子》55_02_校笺_11_水海
水海按:俞说非是。《老子》故本当作“蠭喂蛇弗螫”,帛书本不误也;河上公注正与帛书本相似,恰恰说明河上公注本,原初当与帛书本同一流传系统。可能因“蠭蟹”皆属“毒蟲”之类,后人则以“毒...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