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物书舍-齐物书舍-第96页
齐物书舍的头像-齐物书舍
管理员
万物静观皆自得丨微信公众号【齐物书舍】

《老子》41_06_校笺_08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41_06_校笺_08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潘‘夷’作‘彝’。‘纇’,易州、馆本、臧疏、柰卷、寇、白、张嗣成、潘及《意林》引作‘類’。馆本、磻溪此句在‘進道’句下。易顺鼎曰:‘夷,平也。《左传·昭公二十八年》:刑...
04111

《老子》73_04_校笺_04_范应元

<p>《老子》73_04_校笺_04_范应元</p>-齐物书舍
范应元云:“‘默’字,傅奕同古本。河上公并开元御注本作‘繟’。王弼、梁王尚、孙登、张嗣作‘坦’。今依古本。”水海按:陆德明引王弼本作“繟”、“坦”二字,可能陆氏所见王弼本两存也。又...
04611

《老子》27_06_校笺_05_张煦

<p>《老子》27_06_校笺_05_张煦</p>-齐物书舍
张煦云:“吕同王弼本(作‘是以聖人常善救人,故无棄人’)。”
03111

《老子》49_05_校笺_01_校堪

<p>《老子》49_05_校笺_01_校堪</p>-齐物书舍
此两句,帛书甲本全部损掩;帛书乙本如此。今从乙本。其他诸本两“信者”后有“吾”字,作“信者吾信之,不信者吾亦信之”。严可均云:“御注脱第一‘信’字。”
02911

《老子》28_01_校笺_10_朱谦之

<p>《老子》28_01_校笺_10_朱谦之</p>-齐物书舍
朱谦之云:“作‘奚’是也。《庄子·天下篇》、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作‘谿’,此或后人以《老子》误字改之。‘谿’,《玉篇》:‘诘难切,与溪同。’《说文》:‘谿,山渎无所通者,从谷,奚声...
04011

《老子》50_10_校笺_02_范应元

<p>《老子》50_10_校笺_02_范应元</p>-齐物书舍
范应元云:“‘錯’,音措。”按:范氏注文,释“錯”为“錯置”。
03911

《老子》52_02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52_02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两句,帛书甲本作“懸得亓母,以知亓□”,“既”作“愍”,当为“既”的假借字,《甲本释文》即校为“既”;后句损掩一“子”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。帛书乙本同此。今从乙本。敦煌唐写本S...
05211

《老子》30_04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30_04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句,帛书甲本、乙本皆同。今从甲、乙本。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、御注三本、楼正本、李约本、陆希声本、强思齐本、(唐)李荣本、杜光庭本、陈象古本、吕惠卿本、司马光本、苏辙本、陈景元...
02811

《老子》53_03_校笺_02_陆德明

<p>《老子》53_03_校笺_02_陆德明</p>-齐物书舍
陆德明云:“‘好徑’,‘好’,呼报反;‘徑’,经定反,邪徑。”
03411

《老子》13_03_校笺_11_王昶

<p>《老子》13_03_校笺_11_王昶</p>-齐物书舍
王昶云:“至元作‘寵為下’。”
07011

《老子》35_08_校笺_14_陆希声

<p>《老子》35_08_校笺_14_陆希声</p>-齐物书舍
陆希声云:“夫樂可以悦耳,餌可以适口,则旅人为之留连,为之欢餍,然非其所安,不可久处。故《周易》曰:‘鸟焚其巢,旅人先笑后号啕。’夫執大象者则不然。不以欲樂示于人,故言之出口,淡乎...
04611

《老子》14_05_校笺_03_彭耜

<p>《老子》14_05_校笺_03_彭耜</p>-齐物书舍
彭耜云:“‘故混’,苏‘顾’下有‘復’字。”
05311

《老子》36_06_校笺_19_范应元

<p>《老子》36_06_校笺_19_范应元</p>-齐物书舍
范应元云:“圣人见造化消息盈虚之运如此,乃知常勝之道是柔弱也。盖物至於壮则老矣。”
04111

《老子》15_05_校笺_05_王昶

<p>《老子》15_05_校笺_05_王昶</p>-齐物书舍
王昶云:“诸本‘猶’下亦有‘兮’字,陆希声、至元本并与此(‘猶若畏四鄰’)同。”
05011

经典汇编·帛书老子乙本

经典汇编·帛书老子乙本-齐物书舍
正文篇章与条文皆可点击扩展阅读 说明 一九七三年十二月,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出土了一批具有历史价值的古代帛书。其中的《老子》有两种写本,现在分别称为甲、乙本。甲本字近篆体,根据书...
024711

《老子》15_09_校笺_14_周绍贤

<p>《老子》15_09_校笺_14_周绍贤</p>-齐物书舍
周绍贤云:“超然不群而不立异以為高,故能與众人和光同尘相处,似乎舆俗同流;然而水性本清,若濁,并非真濁。”
02511

《老子》18_01_校笺_10_王弼

<p>《老子》18_01_校笺_10_王弼</p>-齐物书舍
王弼注云:“失无为之事,更以施慧立善,道进物也。”
04111

《老子》66_05_校笺_13_奚侗

<p>《老子》66_05_校笺_13_奚侗</p>-齐物书舍
奚侗云:“處上而不压抑,则民不以為重;處前而不壅遏,则民不以為害。”
04011

《老子》20_16_校笺_18_水海

<p>《老子》20_16_校笺_18_水海</p>-齐物书舍
水海按:此句今本多异,诸家训释亦不同,难以适从。今据帛书本作“朢兮其若无所止”。“朢”则为“望”的古体,义为远视茫茫不清(见前校笺文)。帛书释文读“朢”为“恍”,义为恍惚,形容幽远...
05011

《老子》74_04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74_04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二句,帛书甲本前句损掩“恒且”二字,后句同此;帛书乙本前句同此,后句“有”假作“又”。今前句从乙本,后句从甲本。《甲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此二句,通行本作‘常有司殺者殺’,无‘若民恒...
05811

《老子》23_03_校笺_08_古棣

<p>《老子》23_03_校笺_08_古棣</p>-齐物书舍
古棣云:“通行本这两句作‘孰為此者?天地。天地尚不能久,而况於人乎!’高亨校通行本第二句说:‘此天地二字,涉上文而衍。尚不能久者,谓飄風、驟雨不能久也。王注曰:言暴疾每兴不长也。河...
03111

《老子》23_07_校笺_01_校勘

<p>《老子》23_07_校笺_01_校勘</p>-齐物书舍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者者,同於失”,前“者”字為“失”字之误,《甲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‘者”上一字,原用朱涂过,所改之字已剥落,其原写误字為‘者’,今据乙本改為‘失’字。”帛书乙本同此...
04311

《老子》25_02_校笺_10_马叙伦

<p>《老子》25_02_校笺_10_马叙伦</p>-齐物书舍
马叙伦云:“‘宗兮寞兮’,按:范同此,磻溪‘宗’作‘寂’,各本并作‘寂兮寥兮’,馆本、易州作‘寂漠’,无二‘兮’字。又按二十章‘淡兮其若海,飄兮似无所止’两句,当是此章之文,一本错...
05311

《老子》77_04_校笺_02_范应元

<p>《老子》77_04_校笺_02_范应元</p>-齐物书舍
范应元云:“‘天之道,損有餘而補不足也’,古本。”
03511

《老子》25_09_校笺_05_张煦

<p>《老子》25_09_校笺_05_张煦</p>-齐物书舍
张煦云:“吕‘處’作‘居’,‘尊’作‘焉’。林无‘其’字。”
02511

《老子》26_01_校笺_02_陆德明

<p>《老子》26_01_校笺_02_陆德明</p>-齐物书舍
陆德明云:“‘重為輕’,‘輕’,起政反。‘躁’,早报反。”
04211

《老子》04_02_校笺_06_毕沅

<p>《老子》04_02_校笺_06_毕沅</p>-齐物书舍
毕沅云:“河上公作‘淵乎’,王弼作‘淵兮’。··按:‘貧’,古‘兮’字。”水海按:卢文弨云:“‘貧’,今本皆作‘兮’。”
03911

《老子》04_04_校笺_10_吴澄

<p>《老子》04_04_校笺_10_吴澄</p>-齐物书舍
吴澄注云:“‘湛’,澄寂之意。道之体虚,故其存于此也。‘似或存’,而非实有一物存于此也。此一句言道之体虚也。”
05511

《老子》05_05_校笺_04_焦竑

<p>《老子》05_05_校笺_04_焦竑</p>-齐物书舍
焦竑云:“‘多言’,龙兴碑本作‘多聞’。”
03911

《老子》06_02_校笺_02_焦竑

<p>《老子》06_02_校笺_02_焦竑</p>-齐物书舍
焦竑云:“‘天地根’,古本《列子》并作‘天地之根’。”
0261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