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09_02_校笺_04_焦竑
焦竑云:“‘揣而鋭之’,古本作‘而税之’。王弼亦作‘税’。‘長保’,(遂州)碑本作‘長寳’。”
《老子》10_01_校笺_13_水海
水海按:“衰”,后来写作“抱”。“褒”为古字,乙本作“抱”为今字。《说文》云:“褒,裹也。从衣,包声。”徐铉注:“今俗作抱,非。”段玉裁注:“《论语》:‘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。...
《老子》12_07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故去罷耳此”,“罷(简作罢)”為“彼”的音假(上古二字皆為歌部),“耳”是“取”的假借(上古“耳”為之部,“取”為侯部。因之部【a】和侯部【o】元音相近,故可旁转,...
《老子》15_07_校笺_17_唐玄宗
唐玄宗注:“虽则儼然若客,无所造為,而不凝滞于物,涣然若春冰之釋散也。”
《老子》62_04_校笺_06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:此言不善人化于道,亦能改过迁善,可知人无棄人,故道为不善人之所保也。”
《老子》17_02_校笺_08_于省吾
于省吾云:“‘其次親而譽之’,河上本‘而’作‘之’是也。”
《老子》64_音韵_07_水海
水海按:“其安也,易持也;其未兆也,易謀也。”持【dǐe】、謀【mǐwe】為韵,二字皆入之部。又此為虚字脚,富韵。“其脃也,易判也;其微也,易散也。為之於其未有也,治之於其未亂也。”判...
《老子》18_04_校笺_10_水海
水海按:甲、乙本作“閣”,此字则同“悶”,昏悶之谊。作“昏”者,与此义通。“昏”,同“昏”。《玉篇·日部》:“‘昬’同‘昏’。”今当从帛书甲、乙本作“”。又,乙本有“安”字,甲本作...
《老子》67_03_校笺_12_唐玄宗
唐玄宗疏云:“老子云,天下人皆謂我道虚无广大,似无所象(像)似。夫唯我道广大,迥超物表,固非凡情探赜所知,故得称大。若其有所象(像)似,如世间法者,则失其所以为大久矣。是微細粗浅之...
《老子》39_03_校笺_05_水海
水海按:高说是也。又,马叙伦云:“‘神得一以靈’,殊为中梗,疑‘神’为‘山’讹。‘山’、‘神’古音近也。”马说非是。《老子》书中,“神”这一概念出现数次,如“其神不伤人”、“谷神不...
《老子》24_述评
本章节经文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傅奕本等本,皆列为《道经》之第二十四章。帛书甲、乙本此章节排在第二十一章之后,当是第二十二章。照帛书排列,此章后便是“···不自视,故明;不自见,故章;...
《老子》73_04_校笺_21_王弼
王弼注云:“夫唯不争,故天下莫能与之争。顺則吉、逆則凶,‘不言而善應’也。处下则物自归。垂象而见吉凶,先事而设诚,安而不忘危,未兆而謀之,故曰‘繟然而善謀’也。”
《老子》41_10_校笺_01_校勘
此两句,帛书甲本损掩。帛书乙本前句“隅”假作“禺”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改。后句同此。严遵《道德真经指归论》前句作“大方不矩”,而《道德真经指归》经文作“大方无隅”。其他诸本前句皆与此...
《老子》74_01_校笺_11_李息斋
李息斋云:“此言世之刑法,不足恃以为治也。民不畏死,吾奈何以死惧之?”
《老子》74_04_校笺_07_水海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当作“恒”,因后人避汉讳而改作“常”,经文中已屡见。此‘常’是讳借,非本字,則与金文无涉也。于省吾说非是。又,他本“者”后有“殺”字,乃衍文也,马说是。又,有“...
《老子》25_02_校笺_16_严灵峰
严灵峰云:“‘寂兮’,静而无声;‘寥兮’,动而无形。”
《老子》45_03_校笺_04_焦竑
焦竑云:“‘屈’,古本作‘诎’。”
《老子》79_今译
和解了大的怨恨,必定还有怨恨遗留下来,怎么能认为这样做就妥善了呢?因此,'圣人'虽然拿着左半边的债务契约,但是他不以此索求于负债人。所以,有德之人,只经管保存着债权契约(而不向负债人...
《老子》27_06_校笺_11_高亨
高亨云:“‘是以’二字衍文,盖后人所加。”
《老子》27_08_校笺_10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张嗣成本‘不善’下‘人’字无。按: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下句作‘不善人,善人之資也’,是《淮南子》所见本无二‘者’字,有二‘也’字。王注:‘故不善人,善人之所取也;’似王...
《老子》28_08_校笺_06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罗卷、易州不重‘為天下式’一句。‘忒’作‘’。”
《老子》04_04_校笺_05_武内义雄
武内义雄云:“敦本此句作‘湛然常存’,遂州本‘湛似常存’。”水海按:罗振玉云“敦煌本作‘湛似常存’”,是知武内义雄所说“敦本”指法京藏敦煌残卷,即武内敦甲本。
《老子》29_08_校笺_07_张舜徽
张舜徽云:“此言為人君者,当深藏若虚,容貌若愚。虽有过人之才智,亦必黜之抑之,不以自矜自用。广取群下之才智以為己用,而臻无為而无不為之治。去甚、去奢、去泰,即去健羡、绌聪明之谓也。...
《老子》30_07_校笺_09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‘是果而勿彊’,范、吴‘是’下有‘謂’字,‘彊’字同此。磻溪‘彊’作‘强’,赵(秉文)同。彭、白、张之象、赵写无‘是’字。石田羊一郎作‘是謂果而彊’。”
《老子》07_04_校笺_05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邪’,余遮切,疑辞。谓聖人谦下无争,非以其无私邪?此言其实无私也,而人自然尊之,物莫能害之,盖以其无私,故能成其私也。聖人成其私者,非私曲也,非私邪也,谓众人之自益其...
《老子》30_音韵_05_古棣
古棣云:“似‘矜’、‘强’为韵,‘矜’入真部,‘强’入阳部,劳健、陈柱皆謂真阳可以合韵。按常則,两韵部太远,不能谐韵,王力《诗经韵读》无真阳合韵之例。是否‘矜’字在楚音中已有变化,...
《老子》32_03_校笺_13_吴澄
吴澄注云:“‘侯’谓一国之君‘王’,谓天下之君,若能守此道,则萬物尊之为主,而将自賓矣。自者,非我欲其如此,而彼自如此也。”
《老子》32_06_校笺_08_胡适
胡适云:“王弼今本‘之’作‘止’,下句同。今依河上公本改正。‘之’、‘止’古文相似,易误。”
《老子》57_09_校笺_06_王昶
王昶云:“至元同开元,‘我好静而民自正’在‘我无事而民自富’句下。”
《老子》35_07_校笺_03_高亨
高亨云:“‘聽之不可聞’句,傅本未误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