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78_06_校笺_10_成玄英
成玄英疏云:'國,邦域也。垢,辱也。言体道之士,處於人世,谦退柔弱,达於违从;身受屈辱,不与物争,故堪為社稷之主,以牧苍生也。'
《老子》01_07_校笺_07_水海
水海按:朱、高说是也。陈景元于“同”字断句则非。对于“两者”的解释,旧注颇为分歧。大致有以下几家:河上公注云:“‘两者’,謂‘有欲’、‘无欲’也。同出者,同出人心也。而異名者,所名...
《老子》49_04_校笺_03_李道纯
李道纯云:“‘德善’、‘德信’下,或加‘矣’字者,非。”
《老子》04_03_校笺_03_焦竑
焦竑云:“‘紛’,(龙兴观)碑本作‘忿’。”
《老子》05_03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橐’,李:鞴也,鼓风之器。‘籥’,李:笛也,运吹之乐。杜广成疏,以橐為皮囊,以籥為囊口、竹管。”
《老子》54_01_校笺_05_刘师培
刘师培云:“《韩非子·喻老》作‘善建不拔,善抱不脱’,较今本为长。”
《老子》55_06_校笺_08_易顺鼎
易顺鼎云:“毕氏《考异》从傅奕本作‘数’,引《太玄经》、《玉篇》证之。鼎按:《庄子·庚桑楚篇》云:‘終日號而嗌不嗄’,正本《老子》之文,较之《太玄经》、《玉篇》,更为近古可据。‘嗄...
《老子》11_07_校笺_03_罗振玉
罗振玉云:“景龙、敦煌乙、敦煌丙三本,均无‘故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33_08_校笺_11_水海
水海按:张松如、古棣、高明之说皆非是。《老子》原本当作“死而不忘者,壽也”。“忘”,若作“亡”,《说文》謂“逃也”,《玉篇》謂“死也,去也,逃也,无也”;孔颖达疏《周易·旅》“亡”...
《老子》12_音韵_08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阳、东声近,故阳可通东。《烈文》:公、疆、邦、功协韵;《老子》:聾、盲、爽、狂协韵;《卜居》:长、明、通协韵。此东、阳通也。”(《说文声类·下篇阳类》)
《老子》35_04_校笺_13_古棣
古棣云:“应作‘出言’。‘言’字與下句‘視之不足見’谐韵,作‘出口’误。唐以后各本,作‘出口’者,乃后人据河上公注本而误改。帛书甲本、乙本皆作‘故道之出口也,曰’,许抗生从之,误。...
《老子》37_音韵_02_顾炎武
顾炎武云:“樸,古音普木反。《老子》:‘兮其若樸,曠兮其若谷,渾兮其若濁。’‘此三者以為文不足,故令有所属,見素抱樸,少私寡欲。’‘知其荣,守其辱,為天下谷;為天下谷,常德乃足,復...
《老子》15_09_校笺_05_张煦
张煦云:“吕等‘混’作‘渾’。”
《老子》62_09_校笺_06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古之所以貴此道者何也,非謂其反求诸己则得之,得之则昔雖有罪,而亦可以免之邪?故為天下之貴也。‘邪’者,托疑辞以问人也。此道求,则得之;舍,则失之。凡人未得道,则有妄作之...
《老子》17_03_校笺_08_纪昀
纪昀云:“‘其次侮之’,按:《永乐大典》无‘其次’二字。”
《老子》17_05_校笺_07_毕沅
毕沅云:“‘猶’,王弼作‘悠’。陆希声无‘兮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19_01_校笺_08_纪昀
纪昀云:“《永乐大典》‘絶聖’二句,在‘絶仁’二句之下。”
《老子》38_03_校笺_05_俞樾
俞樾云:“《韩非子·解老》作‘上德无為而无不為也’。盖古本《老子》如此。今作‘无以為’者,涉下‘上仁’句而误耳。傅奕本正作‘不’。”
《老子》20_15_校笺_06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我獨若閔閔’,古本與傅奕本作‘閔閔’,莫昆切;有训作‘昏昧不分别’者;河上公及诸家并作‘悶悶’,音同,又省‘若’字,韩文公《古赋》有‘獨閔閔其曷已兮,凭文章以自宣;’...
《老子》68_02_校笺_03_焦竑
焦竑云:“‘善勝敵者不争’,林希逸本作‘善勝戰者不與’,无‘敵’字。”水海按:国家图书馆藏《老子虞斋口义》(林希逸撰)元刻本,经文作“善勝者不與”,则与道藏本《道德真经口义》之经文...
《老子》21_09_校笺_04_毕沅
毕沅云:“‘奚’,河上公、王弼作‘何’。李约无‘哉’字。”水海按:李约作“吾何以知衆甫之然?以此。”
《老子》42_07_校笺_04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‘故物或損之而益,或益之而損’,罗卷、臧疏、彭、寇、张嗣成、馆本、磻溪并无下‘或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23_07_校笺_03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范、彭、张嗣成、张之象作‘失者,同於失’。臧疏作‘失者,同於失’。”
《老子》25_05_校笺_12_严复
严复云:“其物本不可思议,人谓之道,非自名也,由字得名。”
《老子》45_06_校笺_02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‘静’与‘瀞’字同,《楚辞》‘收潦而水清’,注作‘瀞’。《说文》:‘瀞,从水静声。’”
《老子》48_01_校笺_02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傅奕、严遵与古本有‘者’字。為俗學者,则日益多事,而心不虚,为常道者,则日損私欲以致虚。”
《老子》27_11_校笺_11_高明
高明云:“貴師愛资皆因道微德衰所至。治世以道,善恶泯灭,師資俱无,贵爱无有,聖人所重则在道行,不在師資。蒋锡昌云:‘还淳反朴,不貴師資,此乃聖人救人、物之法也。顾此法雖智,而世人则...
《老子》02_音韵_07_水海
水海按:“天下皆知美之為美,惡已;皆知善,斯不善矣。”美【mǐei】、美〔mǐei】為韵,入脂部。此為句中韵。善【zǐan】、善【zǐan】為韵,入元部。又,已【ǐe】、矣【xǐe】為韵,二字皆...
《老子》50_10_校笺_04_刘师培
刘师培云:“《韩非子·解老》‘措’作‘錯’,‘容’作‘害’。‘措’、‘錯’古通。‘害’乃《韩非子》之误。‘容’、‘害’形近,涉上远诸‘害’而讹。”水海按:乾道本《韩非子》“容”作“...
《老子》04_01_校笺_15_高亨
高亨云:“既言沖,又言不盈,文义重复,疑‘盈’当读为‘逞’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五年》:‘不可亿逞。’杜注:‘逞,尽也’。《文选·思玄赋》李注引《字林》:‘逞,尽也’。‘盈’、‘逞’古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