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子汇编数据 第123页

《老子》31_02_校笺_05_水海

水海按:马说非也。《道藏集注》本于本章末引王弼注云:“疑此非老子之作也。”宋晁说之题王弼注《道德经》也说:“弼知‘佳兵者不祥之器’至於‘戰勝以喪禮處之’非老子之言。”又,据马叙伦《...
04710

《老子》31_08_校笺_14_徐梵澄

徐梵澄云:“由是而用兵,而兵為不祥之器,必不免於殺人。孟子又有说於梁襄王之言,襄王问曰:‘天下惡定乎?’孟子对曰:‘定於一。’又问:‘孰能一之?’对曰:‘不嗜殺人者能一之。’孟子言...
03410

《老子》09_04_校笺_13_唐玄宗

唐玄宗疏云:“‘遺’,与也。富则人求之,故便欺物。貴则人下之,故好凌人。驕奢至而不期,殃咎来而谁与?因驕获咎,骄自心生,故云自遺尔。此复释揣锐也。”吴澄注:“世有金玉满堂莫能守者,...
03410

《老子》55_02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蜂蠆虺蛇’,‘蜂’,芳逢反;‘蠆’,敕卖反;‘虺’,虚鬼反;‘蛇’,食奢反。‘螫’,失亦反,又呼各反。河上云‘毒蟲不螫’。”
03210

《老子》58_05_校笺_06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‘其无正’,‘正’读为‘定’,言其无定也。《玉篇》‘正,长也,定也’,此作定解,言禍福倚伏,孰知其所極?其无定,即莫知其所归也。傅本‘正’下有‘衺’字,与邪同。又,奚侗...
03110

《老子》15_02_校笺_05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《史记·老子列传》‘老子曰:··良贾深藏若虚;君子盛德,容貌若愚。’皆此文‘微妙玄通,深不可識’之谊也。”
04310

《老子》61_03_校笺_15_王安石

王安石云:“盖牝常以静勝牡,以静為下。故静為君,而常处于下,则足以勝牡矣。故曰‘以静勝牡,以静为下’。”
03510

《老子》15_07_校笺_09_刘师培

刘师培云:“《文子·上仁篇》作‘涣兮其若冰之液’,疑《老子》古本作‘液’。‘將釋’二字,系后人旁记之词,校者用以代正文。”
03310

《老子》66_02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、乙本“谷”皆作“浴”,今校为“谷”,《甲、乙本释文》即校为“谷”。今从《甲、乙本释文》本。李道纯本作“故為百谷王”,他本作“故能為百谷王”。朱谦之云:“百谷王,谓为百...
02510

《老子》67_09_校笺_10_河上公

河上公注云:“今世人舍其慈仁,但为勇武也”。
04810

《老子》38_03_校笺_09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(景龙)碑本作‘无以為’,是也。皆川愿《老子绎解》云:‘一作上德无為而无不為,下德為之而无以為,疑从褚本者。’褚本者,晋王右军书《道德经》,有褚遂良贞观十五年跋之本。由...
0526

《老子》38_07_校笺_07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孔颖达《礼记正义》引同此(傅奕本)。《后汉书·崔骃传》注引无四‘而’字。《朱穆传》注引有。《辅行记》一之三引更有‘失禮而後智,失智而後信’两句。然各本及《庄子·知北游篇...
05510

《老子》68_今译

善于做将帅的人,不轻易动武;善于作战的人,不轻易被激怒;善于克敌制胜的人,不与敌人争战;善于用人的人,甘居卑下地位(,而谦虚待人)。这就叫做不与人相争的美德,这就叫做善于用人,这就...
02110

《老子》24_07_校笺_10_水海

水海按:帛书甲、乙本皆作“有欲者”,“欲”并非“道”之误。本《道篇》前文“恒有欲也,以觀其所嗷”(今本第一章),后文“物或惡之,故有欲者弗居”(今本第三十一章),亦有作为肯定语义的...
04210

《老子》75_01_校笺_04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民之飢’,古本下有‘者’,下二句同。‘食税之多也’,一无‘也’,下同。”
04310

《老子》75_04_校笺_04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唯无以生為者’,一上有‘夫’,一‘為’下有‘貴’。‘貴生’,政和本下有‘也’。”水海按:焦竑《老子翼》本经文为“夫唯无以生為者,是賢於貴生”,有“夫”字。焦氏又云:“纯...
04010

《老子》78_05_校笺_07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''故聖人之言云',按:六朝残卷无'之'字,磻溪无'之'、'云'二字。柰卷、臧疏'故'字同此。各本作'是以'。臧疏无'云'字。柰卷、赵写无'之言'二字,卷子成疏无'云'字。'
03810

《老子》28_08_校笺_09_许抗生

许抗生云:“忒,甲、乙本作‘貣’,傅奕本、通行本作‘忒’。今据改。貣疑即‘贷’字。貸、忒音近而误。忒,差失也。”
05110

《老子》50_07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兕’,陆徐履切,李音似,(似)牛,青色,一角。”水海按:成玄英云:“‘兕’,毒兽,形如野牛。”邵若愚云:“兕,如牛,色青,重千金,一角如鞭,长三尺。”《说文·舄部》云:...
03810

《老子》50_11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夫何故?以其无死地。’叶上有‘也’字。五注、达真、清源、黄、程下有‘焉’字。”
04710

《老子》29_01_校笺_12_苏辙

苏辙注云:“聖人之有天下,非取之也,万物归之,不得已而受之。其治天下,非為之也,因万物之自然,而除其害耳。若欲取而為之,则不可得矣。”
04110

《老子》53_03_校笺_11_刘师培

刘师培云:“‘徑’字之下当有‘大’字。四十一章‘大笑之’,王念孙谓当作‘大而笑之’。‘大’与‘迂’同,王以‘迂’义解彼文‘大’字,义虽稍曲,然此文‘徑’、‘大’,‘大’实训‘迂’。...
04410

《老子》09_01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植而盈之,不□□□”,损掩“若其已”三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帛书乙本同此二句。今从乙本。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、御注三本、邢玄本、景福本、楼正本、傅奕本、成...
04910

《老子》54_06_校笺_02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邦’字,《韩非子》与古本同,一作‘國’。”
04810

《老子》32_05_校笺_17_吴澄

吴澄云:“道之功普遍於天下,譬如天地之气相合而降为甘露,雖无人使今之,而自能均及於萬物。萬物生畜,於此道之中,故有道者可以为萬物之主,而萬物咸賓焉。”
04210

《老子》14_05_校笺_12_许抗生

许抗生云:“‘混’,甲本作‘園’,乙本作‘裙’。···‘混’、‘棞’通。‘阑’疑即為‘’。帛书释文注是。‘混’,合而未分也。‘裙’,疑即‘緄’字。‘緄’、‘混’形近而误。”
03910

《老子》59_05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則莫知其極。莫知其極’,黄无下四字。”
04510

《老子》62_01_校笺_11_高明

高明云:“世传本均作‘道者萬物之奥’,甲、乙本同作‘道者萬物之注’。河上公注:‘奥,藏也。道为萬物之藏,无所不容也。’王弼注:‘奥犹暖也,可得庇荫之辞。’‘奥’为室之西南隅,乃幽隐...
03310

《老子》17_02_校笺_11_水海

水海按:“其次”,指次一等的君主。又,通行本作“親而譽之”或“親之譽之”,其义皆与帛书本“親譽之”同。全句意即:次一等的君主,民众親近他、赞美他。 又,河上公注云:“其德可见,恩惠...
03910

《老子》41_01_校笺_02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古本作‘懃’,闻道而懃行不怠者,乃上士也。”
034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