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子汇编数据 第61页

《老子》45_03_校笺_06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各本及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、《后汉书·荀爽传》注引并作‘屈’,《说文》曰:‘屈,无尾也;’‘詘,诘詘也;’‘䪼,頭颉頔也;’‘,蛣也’。是诘詘为屈曲之义。古书屈申字,亦多...
0495

《老子》03_述评

这一章节谈的是“圣人治天下之道”(吴澄注语)。 老子认为,“圣人”要治理天下,就得不重贤才异能,使人民不争功名;不贵珍宝财货,使人民不做盗贼;不显耀所贪图的事物,使人民不会惑乱。另...
04914

《老子》32_06_校笺_10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:范谓王同古本,则范见王本同此。又三十七章‘夫亦將不欲’,與此文‘夫亦將知止’文例一律,‘不欲’即‘知止’之谊。以《老子》校《老子》,亦可证此文不误。胡说非是。按:‘...
0495

《老子》35_02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、乙本皆同。今从甲、乙本。想尔本“往”误作“佳”,“害”作“害”,谓“佳而不害,安平大樂”(把下句“樂”置于本句)。道藏河上公本、王羲之本、顾欢本、傅奕本、御注三本、...
04913

《老子》58_07_校笺_06_梁启雄

梁启雄云:“‘人之迷也,其日故以久矣’,《老子》‘故’作‘固’,‘故’、‘固’二字古通用,都是本然之词。‘以’、‘已’二字同。”
04914

《老子》61_08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宜為下’,程(大昌)‘為’下有‘之’字。”
04911

《老子》16_03_校笺_11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‘云云’,河上、王弼本作‘芸芸’,傅、范本作‘凡物’,《庄子·在宥篇》、《文选》江淹《杂拟诗》注引与遂州碑本均作‘云云’。按:作‘云云’是。‘酝’、‘芸’二字亦通。顾野...
0498

《老子》17_03_校笺_04_李道纯

李道纯云:“‘其次畏之,其次侮之’,或云‘畏之,侮之’者,非。”
04912

《老子》30_01_校笺_10_古棣

古棣云:“朱先生此说,如謂景龙碑确实作‘以道作人主者’,则是;如以此来改《老子》则非。据吾所见,传世各本以及帛书甲、乙本,皆作‘以道佐人主者’(帛书无‘者’字,以有‘者’字于义为长...
0498

《老子》52_08_校笺_05_罗运贤

罗运贤云:“《御览》六五九引作‘是謂襲常’。”
0499

《老子》31_11_校笺_09_刘师培

刘师培云:“‘吉事尚左’以下,至‘言以喪禮處之’此五句者亦系‘貴左’、‘貴右’及末语注文,惟注中复有脱文耳。河上公本於‘不祥之器’二语,於‘言以喪禮處之’诸语,均加注释,所据之本,...
0497

《老子》58_02_校笺_05_罗运贤

罗运贤云:“《御览》六二四引‘缺’作‘缺’。”
0495

《老子》13_10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若可寄天下’,纂微作‘則可以託天下’,程‘若可’下有‘以’字。”
04915

《老子》19_01_校笺_15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聖、知本欲以利民,而其末必至害民。盖聖、知之迹彰,则寝失无為之化也。上失无為,则下多妄作,民遭其害。故絶其世俗之所谓聖、知之事,则民百倍其利矣。”
0498

《老子》67_06_校笺_02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慈,故能勇’,古本上有‘夫’字。”
0496

《老子》20_13_校笺_07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沌沌’,龙兴观碑次解作‘純純’。‘昭昭’,古本作‘皆昭昭’。”
04913

《老子》42_03_校笺_03_魏源

魏源云:“《淮南子·精神训》作‘萬物背陰而衰陽’。”
04913

《老子》49_04_校笺_10_张舜徽

张舜徽云:“帛书甲、乙本并作‘也’字,是已。今据改。此数句,谓人君好恶不形于外也。德者,得也。德乃借字,本字当作息。《说文》:‘惪,外得于人,内得于己也。’此承上文而言群下之善与不...
0495

《老子》09_01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植而盈之,不□□□”,损掩“若其已”三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帛书乙本同此二句。今从乙本。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、御注三本、邢玄本、景福本、楼正本、傅奕本、成...
04910

《老子》13_08_校笺_08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强本成疏:‘故我无身,患将安託。’则成作‘我’。按:‘及’、‘若’古通,见《经传释词》。‘及吾无身’,言若吾无身也。四十八章:‘取天下常以无事,及其有事,不足以取天下。...
0498

《老子》20_13_校笺_18_王弼

又,王弼注云:“‘沌沌兮’,无所别析,不可为名;‘俗人昭昭’,耀其光也。”释德清云:“然我无知无我,岂真愚人之心也哉?但只浑浑沌沌,不與物辨,如此而已。故‘俗人昭昭’。‘昭昭’,谓...
04915

《老子》76_02_校笺_04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草木’,一上有‘萬物’二字。‘柔脆’,‘脆’一作‘弱’。‘脆’,輭也。”
0497

《老子》47_04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句,帛书甲本全损;帛书乙本只残留下句末“而名”二字。其他诸本“弗”皆作“不”。帛书乙本此两句后有“弗為而成”句,知帛书“不”必作“弗”。张嗣成本、危大有本、王守正本皆“名”作“...
04911

《老子》27_06_校笺_14_古棣

古棣云:“帛书乙本作‘是以取(甲本作聲)人恒善惊人,而无棄人’。按:当以傅奕本为是。河上公本等‘无棄人’、‘无棄物’语意似不完备,作‘人无棄人’、‘物无棄物’更加允当。帛书甲本、乙...
04915

《老子》49_02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帛书甲本作“以百□之心為□”,损掩“姓”字和“心”字,甲本释文已校补;乙本“姓”假作“省”(上古二字皆为心纽耕部)。今从甲本释文。严遵本、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王羲之本、顾欢本、傅...
0497

《老子》33_06_校笺_05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室町本‘行’下有‘者’字。”
04911

《老子》66_01_校笺_04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以其善下之’,古本‘下’有‘也’字。”
04915

《老子》67_04_校笺_13_水海

水海按:各本皆夺“恒”字,今应从帛书本补。又,“保”、“寳”二字上古音同(皆为帮纽幽部)互通,然作“寳”,比“保”义胜,《老子》原本应作“寳”。又,“三寳”之“寳”,指“道”,亦可...
04915

《老子》20_18_校笺_09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等无‘欲’字,作‘兒貴食母’。林、苏、赵作‘而貴求食於母’。”水海按:道藏苏辙本经文作“兒贵食母”。注文云:“道者万物之母···圣人脱遗万物,以道为宗,譬如婴兒无所杂食...
0496

《老子》45_01_校笺_04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‘缺’,易州、宋河上作‘’,《意林》(武英殿本)引作‘缺’,各本同此(‘缺’)。伦谓‘鈌’、‘’并‘缺’之讹。六朝欲书‘缶’旁与‘垂’旁,往往相乱,《庄子·天地篇》以二...
049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