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子汇编数据 第103页

《老子》50_今译

人离开生道,就进入死道。属于生道的十分占有三分;属于死道的十分也占有三分;还有的民人过分看重生道,妄动而陷于死道的十分也占有三分。这是什么缘故呢?因为他们过甚看重生道(而不顺任自然...
02411

《老子》29_05_校笺_05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呴’,陆、王弼作‘歔’。一作‘嘘’。古本作‘噤’。”
04811

《老子》53_06_校笺_12_水海

水海按:帛书乙本作“猒”(yàn)是。《说文》云:“猒,饱也,足也。”《玉篇》云:“猒,於艳、於盐二切,足也,饱也。”段玉裁《说文注》云:“浅人多改‘猒’为‘厭’,‘厭’专行,而‘猒...
03711

《老子》08_03_校笺_05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處衆人之所惡’,古本‘處’作‘居’。‘故幾於道’,叶本下有‘矣’字。‘處’,上声。‘惡’,去声。‘幾’,平声。”
04611

《老子》54_01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善建□□拔,□□□□□”,前句损掩“者不”二字,后句全损,《甲本释文》已据通行本校补;帛书乙本仅残留前句“善建者”三字,余皆损掩,《乙本释文》已据通行本校补。严...
02911

《老子》32_02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楃唯□,□□□□□□”,“樸”(今简化作“朴”)假作“楃”(上古二字皆为屋部,属叠韵假借),“雖”(简化作“虽”)假作“唯”(上古二字皆为微部,为叠韵通假),损...
03111

《老子》33_06_校笺_04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罗卷、易州‘行’下无‘者’字及‘也’字。赵写无‘也’字。《治要》卷三十四引‘行者’下有‘則’字。”
03711

《老子》12_01_校笺_09_想尔

想尔注云:“目光散,故盲。”
04511

《老子》13_02_校笺_10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罗卷本无‘若驚’二字。唐写卷子残本、易州作‘何謂寵辱’。范、彭、臧疏、赵、吴并作‘何謂寵辱’。磻溪及《文选·在怀县作诗》注引作‘何謂寵辱’。成疏曰:‘何者為得寵心驚喜,...
03511

《老子》61_08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宜為下’,程(大昌)‘為’下有‘之’字。”
04911

《老子》37_05_校笺_10_想尔注

想尔本注云:“道常无欲,樂清静,故令天地常正。天地,道臣也。王者法道行诫,臣下悉皆自正矣。”
04411

《老子》63_03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圖難乎□□□,□□□□□□”,前句损掩“其易也”三字,后句全部损掩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。帛书乙本作“□□□□□□,□□乎其細也”,前句全损,后句损掩“為大”二字...
05211

《老子》81_04_校笺_03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无積’,纂微、司马、曹、陈‘无’并作‘不’。”
05011

《老子》38_01_校笺_02_韩非子

《韩非子·解老》云:“德者,内也;得者,外也。‘上德不德’,言其神不淫于外也。神不淫于外则身全,身全之谓德。德者,得身也。凡德者,以无為集,以无欲成,以不思安,以不用固。為之欲之,...
05613

《老子》20_16_校笺_05_薛蕙

薛蕙云:“‘寂若无所止’,一作‘飂兮若无所止’。‘寂无止’,空而无所依止也。”
04211

《老子》73_04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繟’,音闡。‘坦’,吐但反,梁王尚、钟会、孙登、张嗣本有此。‘坦’,平大貌,河上作‘墠’。‘墠’,宽也;旦尺善反,又上單反也。”水海按:今存河上本作“繟”,河上注云:...
04611

《老子》23_02_校笺_17_唐玄宗

唐玄宗疏云:“飄風,狂疾之風也。驟雨,暴急之雨也。夫風者所以散物,雨者所以润物,若狂疾暴急,則害物而不久。以况言教所以诠理,若执滞教,则无由悟了,必失道而生迷。故風雨不可飘骤,言教...
03511

《老子》45_02_校笺_06_高亨

高亨云:“‘沖’,借字;‘盅’,本字。‘俞樾曰:《说文·皿部》:盅,器虚也。《老子》曰:道盅而用之。作沖者,假字也。第四十五章:大盈若沖。沖亦当作盅。’”
03911

《老子》29_03_校笺_05_古棣

古棣云:“‘為者敗之,執者失之’為止,显然一章未竟,可是接下去的却是:‘夫物或行或隨,或歔或吹,或强或羸,或載或隳。是以聖人去甚,去泰,去奢。’这完全与上文不相干。高亨有見于此,说...
04611

《老子》30_03_校笺_14_古棣

古棣云:“以傅奕本、河上公古本(古棣指王羲之本)为长(二本皆作‘故善者果而已矣’)。此句与上文有逻辑上的因果联系,所以应有‘故’字;无‘矣’字语气不足,於诗的节奏求之,亦应有‘矣’...
03511

《老子》55_06_校笺_15_张舜徽

张舜徽云:“‘嗄’,即今之‘啞’字。···《老子》此语,谓婴儿終日啼號而声不嘶啞者,由于无所用心,可止则止,未尝寓喜怒于其间而和气不散也。”
03211

《老子》11_03_校笺_07_纪昀

纪昀云:“按‘埏’,各本俱作‘埏’,惟《释文》作‘挻’。”
03611

《老子》33_03_校笺_08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勝,克也。守道之士,谦柔自处,未尝欲勝人,而人每不能勝之者,惟其有定力故也。定力者何?能克去己私,而全乎天理,此自强也。”
04011

《老子》57_04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夫天下多忌諱’,纂微、苏、曹、达真、陈、黄、叶无‘夫’字。”
03511

《老子》35_08_校笺_12_水海

水海按:高明之说甚是。“既”,本义是食尽,李孝定《甲骨文字集释》:“契文象人食已,顾左右而将去之也,引申之义为尽。”《广雅·释诂》:“既,尽也。”即完尽之谊。執道不失,天下歸之。樂...
04611

《老子》36_01_校笺_18_古棣

古棣云:“‘翕’,河上公注本作‘噏’,帛书乙本作‘擒’(甲本作‘拾’,系抄误),河上公古本(古棣指王羲之本)作‘翕’。《说文》未收‘翕’字。‘翕’乃古字。许书有些古字未收,如许书无...
02911

老子道德经•帛书甲本•道经 白云出岫朗读

《老子》62_述评

《老子》这一章节讲的是“道”之所以“为天下贵”的原由,即“道”的教化功用。 本章节所说的“道”,指的是清静无为之道。指出无为之道是“万物之注”,是“善人之葆”,是“不善人之所保”。...
03111

《老子》63_07_校笺_08_张舜徽

张舜徽云:“末句王弼本作‘故終无難矣’,他本无‘矣’字,惟帛乙甲本作‘故終於无難’,文义为长,今据改正。此二语重申善為君者,遇事慎之重之,而不视之太易,故終致无難事也。”
04311

《老子》16_09_校笺_04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‘忘’、‘妄’古通。《韩非子·解老》‘前识者,无缘而忘意度也;’王先慎注‘忘与妄通。’《左传·襄公二十七年》注:‘言公之多忘。’《释文》‘忘本又作妄。’《庄子·盗跖篇》...
0401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