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69_02_校笺_02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罗卷‘敢’误作‘能’。” 又,河上公注云:“‘吾不敢為主’,‘主’,先也。我不敢先举兵。‘而為客’,‘客’者,和而不倡。用兵当承天而后动。‘不敢進寸而退尺’,侵入境界,...
《老子》39_04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侯□□□而以為正”,损掩“王得一”三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无“正”前“天下”二字。帛书乙本同此句。今从乙本。傅奕本、王羲之本、范应元本、白玉蟾本等本“侯王”作“...
《老子》39_15_校笺_06_焦竑
焦竑云:“‘數輿无輿’,‘輿’古本作‘譽’,一作‘車’。”
《老子》72_01_校笺_04_毕沅
毕沅云:“河上无‘則’字,王弼无‘矣’字。”按:道藏河上本有“則”字,宋刊河上本則无“則”字。
《老子》42_08_校笺_01_校勘
此两句,帛书甲本作“故人□□□,夕議而教人”,“夕”为“亦”的假借(二字皆为铎部字,属叠韵通假),损掩三字为“之所教”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。帛书乙本全损。今从《甲本释文》。傅奕本无...
《老子》42_10_校笺_09_古棣
古棣云:“按:《老子》用古字‘斆’,后世‘斆’字废弃,其義淹没,一种传本写作‘教’,一种传本写作‘學’。‘斆,學半’,一语出自古文《尚书·兑命》。古文《尚书》公认为晋人伪作,但‘斆...
《老子》45_03_校笺_06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各本及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、《后汉书·荀爽传》注引并作‘屈’,《说文》曰:‘屈,无尾也;’‘詘,诘詘也;’‘䪼,頭颉頔也;’‘,蛣也’。是诘詘为屈曲之义。古书屈申字,亦多...
《老子》26_02_校笺_16_明太祖
明太祖云:“持身之道如是,凡君子举事,必先以身為重,然后度所行之事,可全身立名者,方乃施之。所以下‘重、静、輕、躁’四字,乃云不欲胡為輕发,亦不许犹豫也。終日行者,行道心也;不離輜...
《老子》26_04_校笺_15_高明
高明云:“甲、乙本‘萬乘之王’,今本皆作‘萬乘之主’。‘王’与‘主’二字涵义不同。但是,此当从甲、乙本作‘王’字为是,今本作‘主’字者,乃由后人误改。兹举三证如下:其一,战国时代文...
《老子》47_03_校笺_19_水海
水海按:钱钟书、陈鼓应说是也(参看后文“述评”一节)。古棣对《老子》原旨理解有误,故不从。
《老子》48_01_校笺_08_水海
水海按:有“者”字义足,《老子》原本当有“者”字,《庄子·知北游篇》引有“者”字,即其证。又譣之王弼第二十章注文,其中引此经文作“為學者日益,為道者日損”,皆有“者”字,足可证《老...
《老子》49_09_校笺_07_水海
水海按:据帛书甲本看来,《老子》原本当作“渾心”。“渾其心”乃“渾心”注文窜入。“渾渾”或“渾渾焉”,乃后人因与上文“翕翕”(或“歙歙”等)或“翕翕焉”(或“歙歙焉”等)為对所改《...
《老子》32_03_校笺_04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王侯若能守’,御注、河上、王弼作‘侯王’,河上、王弼‘守’下有‘之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55_音韵_04_水海
水海按:“含德之厚者,比於赤子:蠭煨蛇弗螫,攫鳥猛獸弗搏。”子【tsǐe】,之部;螫【ciǎk】,铎部;搏【pǎk】,铎部。铎部【ak】和职部【ek】,主要元音相近,韵尾相同,故可旁转;职部【...
《老子》58_06_校笺_06_毕沅
毕沅云:“傅奕作‘祺’,河上公作‘訞’,王弼作‘妖’。按‘妖’应作‘娱’,古无‘訞’字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