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36_03_校笺_10_水海
水海按:《老子》故本当作“將欲去之,必姑與(今简作与)之”。张松如校为“去之”甚是;而校“姑與(简作与)”为“固舉”,则不确也。劳健、高亨、冯达甫等,虽然看出通行本作“興(简作兴)...
《老子》27_07_校笺_14_魏源
魏源云:“救人无救之之迹,岂非重襲不露之天明乎?后章言‘是謂微明’,‘襲明’,犹微明也。又云‘是謂襲常’,‘襲明’,犹襲常也。盖知常曰明也。”
《老子》28_音韵_04_水海
水海按:“知其雄,守其雌,為天下溪。為天下溪,恒德不離。恒德不離,復歸於嬰兒。”雄【xǐwan】,蒸部,雌【tsYe】,支部;蒸部【en】和耕部【en】主要元音相近,韵尾相同,可以旁转,耕部【...
《老子》08_06_校笺_04_毕沅
毕沅云:“河上公、王弼并无‘矣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31_08_校笺_10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强本成疏引经文云:‘若美必樂之;’是成作‘若美必樂之’。‘而’与‘若’相通。‘而美之者,是樂殺人’,言若美之者,是樂殺人也。”
《老子》32_02_校笺_08_罗振玉
罗振玉云:“景龙、御注、敦煌、英伦诸本‘莫能’作‘不敢’,景福本作‘莫敢’,又均无‘也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10_音韵_01_江有诰
本章江有诰韵读谓:離、兒、疵、為、疵(雌)、知韵(歌支通韵,离叶音黎,為叶音惟。)水海按:江氏“雌”误作“疵”。江氏又谓:有、恃、宰韵(之部,宰音梓)。姚文田谓:離、兒、疵、知、雌...
《老子》12_06_校笺_03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高本汉《老子韵考》所据本无‘是以聖人’四字。”
《老子》39_09_校笺_06_罗运贤
罗运贤云:“《太平御览》五四引‘盈’作‘清’。”
《老子》46_01_校笺_13_劳健
劳健云:“‘播’字番声,古音与‘糞’字类同。此句义当作‘播’,布种也。韩非释云‘糞灌’未安。……惟‘播’字与‘郊’字无由谐韵,疑‘播’下或夺一‘耰’字。如《孟子》‘今夫麰麦播种而耰...
《老子》13_03_校笺_16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陈碧虚谓河上本作‘寵為上,辱為下’,与宋本及《道藏》本又异,可知即同一河本,亦各有不同也。”
《老子》16_11_校笺_08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此‘公’、‘王’、‘天’三字,皆用作实字。二十五章:‘故道大,天大,地大,王亦大;’与此文例相似,可证。此文‘公’、‘王’即四十二章之‘王公’;或先言‘公’,或先言‘王...
《老子》65_05_校笺_04_彭耜
彭耜云:“‘亦楷式’,陆、王弼‘稽’作‘楷’。李‘楷’,口骇切,模也。司马下有‘也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81_03_校笺_08_水海
按:高明等人说是。“多”,谓多積也。此两句言:善良的人不多積(财货),多積(财货)的人不善良。因多積者心贪狠也,故言不善。
《老子》67_04_校笺_09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:范谓《韩非子》、王弼、傅奕同古本,则范见傅、王二本并作‘持而寳之’。‘持而寳之’与九章‘持而盈之’文例一律。强本荣注引经文云:‘我有三寳,保而持之’,是荣作‘保而持...
《老子》07_04_校笺_15_王弼
王弼注云:“‘无私’者,无为于身也。‘身先’‘身存’,故曰‘能成其私’也。”
《老子》31_12_校笺_09_古棣
古棣云:“‘殺人衆多,則以悲哀埭之’,‘竦’字,各本作‘涖’或‘蒞’,《老子》原本当作‘竦’。《说文》:‘竦,临也。’这两句话是说:殺人衆多,要以悲哀的态度对待之。”又云:“‘莅’...
《老子》16_04_校笺_06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‘各復’,李约本作‘皆復各’。‘復歸’之‘復’,与上文‘觀其復’之‘復’,用法不同。上为名词,此为状词。故不能謂‘復’、‘歸’相同,而可以任意省去其一也。二十八章:‘復...
《老子》18_03_校笺_10_王弼
王弼注云:“甚美之名,生于大恶,所谓美恶同门。若六親自和,國家自治,则孝慈、忠臣不知其所在矣。鱼相忘于江湖之道,则相濡之德生也。”
《老子》20_13_校笺_04_彭耜
彭耜云:“‘純純’,陆、王弼作‘沌沌’,又作‘忳忳’。李‘純純’,如字,质朴无欲之称。纂微作‘沌沌’。”
《老子》48_03_校笺_05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臧疏及《治要》、《意林》、《文选·东京赋》注引并作‘又損之’。《理惑论》引作‘損之又損’。”
《老子》28_03_校笺_10_詹剑峰
詹剑峰云:“老子认為有道者的修养常保持其纯真,如同婴兒一样,故他说:‘常德不離,復歸於婴兒。’‘含德之厚,比於赤子。’以婴兒作比喻者,因為婴兒的特性是天真的、纯厚的、生机活泼的、不...
《老子》04_01_校笺_08_罗振玉
罗振玉云:“景龙本作‘久’,敦煌本作‘又’,乃‘久’之讹。”
《老子》30_08_校笺_15_徐梵澄
徐梵澄云:“‘是謂之不道’,真本、古本‘不道’皆作‘非道’,下同。‘物壯而老’,通行本作‘物壯則老’。此‘物’泛称;在此則指用兵。《左传·僖公二十八年》:‘師直为壯,曲为老。’《牟...
《老子》20_今译
杜绝诈圣伪智假仁假义巧利之学,才能没有忧患。应诺(是)与喝叱(非),这相差多少?美和恶(丑),这又相差多少?人所畏惧的人,也不可以不畏惧人。(这些对立的两极是不断变化的,决定和影响...
《老子》76_02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前句同此,后句作“亓死也囊”,“枯”作“”,“槁”假作“囊”(二字皆从高声,可假);《甲本释文》“棒”、“囊”二字皆已校为“枯”和“槁”。帛书乙本前句作“萬□□木之...
《老子》44_04_校笺_07_水海
水海按:蒋锡昌说有理,但“知足不辱”和“知止不殆”,词谊并非完全相同;二者相通,但后者包括的意义更广、更一般,包括人的一切行止,一切皆“知止”,则无危险矣。又《老子》“知足”、“知...
《老子》55_音韵_02_孔广森
孔广森《诗声类》(九)“鱼类”云:“古文去入通协者,《老子》‘猛獸不據,攫鳥不搏,骨弱筋柔而握固`。”
《老子》13_01_校笺_10_王弼
王弼注云:“寵必有辱,荣必有患,寵辱等、荣患同也。”又云:“大患,荣寵之属也。生之厚必入死之地,故谓之大患也。人迷之于荣寵,返之于身,故曰‘大患若身’也。”
《老子》36_音韵_06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江有诰《韵读》曰‘將欲翕之’八句无韵,非也。邓廷桢:張、强韵。··劳健曰:‘翕弱···皆两句相间成韵,当作奪。’是也。一说歙、弱非韵。按‘翕’,《释文》:‘简文作歙,河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