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27_01_校笺_04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善行者无轍迹’,古本。‘者’字,司马公注同古本。善行己者,乘理,故无轍迹。”
《老子》78_08_校笺_03_毕沅
毕沅云:''正言若反也',诸本无'也'字。'
《老子》47_01_校笺_11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《淮南子·主术训》‘人主者,以天下之目视,以天下之耳听,以天下之智虑,以天下之力争。’盖即‘不出户,知天下’之古义。”
《老子》27_03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同此;帛书乙本“以”作“用”,“菥”作“(高明作‘答’)”。今从甲本。河上公本、白文本、(唐)李荣本、林希逸本、董思靖本、陈景元本、邓锜本、张嗣成本、李道纯本、杜道坚...
《老子》79_03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'故有德司介,□德司勶','契'假為'介'(上古二字皆属月部),损掩一'无'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。乙本作'故又德司芥,无德司勶','有'假為'又','契'假作'芥',《乙本释文》...
《老子》47_03_校笺_19_水海
水海按:钱钟书、陈鼓应说是也(参看后文“述评”一节)。古棣对《老子》原旨理解有误,故不从。
《老子》27_04_校笺_14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按:‘關鍵’连文,傅本作‘键’,《淮南子·说山训》引‘善閉者不用關楗’,《道应训》引作‘鍵’。按:作‘闥’是也。‘關(简为关)’,《说文》:‘以木横持門户也,从門、声。...
《老子》01_01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同此;帛书乙本损掩“非恒道也”四字。今从甲本。其他诸本皆无两“也”字,“恒”作“常”,谓“道,可道,非常道”。《淮南子·本经训》和《道应训》引亦无两“也”字,“恒”...
《老子》48_01_校笺_08_水海
水海按:有“者”字义足,《老子》原本当有“者”字,《庄子·知北游篇》引有“者”字,即其证。又譣之王弼第二十章注文,其中引此经文作“為學者日益,為道者日損”,皆有“者”字,足可证《老...
《老子》27_06_校笺_13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强本成疏引经文云:‘是以聖人常善救人,而无棄人;常善救物,而无棄物。’则成本二‘故’字均作‘而’。按:四十九章‘聖人无常心,以百姓心为心;善者吾善之;不善者,吾亦善之;...
《老子》01_06_校笺_03_李约
李约云:“‘常有欲,以觀其傲`,‘儌’,边也。”
《老子》48_05_校笺_01_校勘
此两句,帛书甲本作“□□取天下也,恒□□”,前句損掩“將欲”二字,后句損掩“无事”二字;乙本作“□□取天下,恒无事”,前句亦損掩“將欲”二字,“天下”后无“也”字。“將欲”两字,今...
《老子》27_08_校笺_12_高明
高明云:“帛书甲、乙本‘故善人,善人之師’,世传今本多同王本作‘故善人,不善人之師’或‘故善人者,不善人之師’。一作‘善人之師’,另一作‘不善人之師’,虽仅一字之差,彼此意义却大相...
《老子》27_09_校笺_07_宋常星
宋常星云:“善人视不善者,愈加警惕,愈加黾勉,惟恐抵于不善,则鉴戒之心,即为资助之有益。”
《老子》02_01_校笺_07_水海
水海按:“皆”作“以”,则为误也。 又,蒋锡昌云:“按:无名时期以前,本无一切名,故无所谓‘美’与‘善’,亦无所谓‘惡’与‘不善’。迨有人类而后有名,有名则有对待;既有‘美’与‘善...
《老子》49_03_校笺_05_水海
水海按:“善者善之,不善者亦善之”,是接上面“聖人”而言的,意谓“聖人”以善心去对待任何人无论善与不善的人)。所以不应有“吾”字(下文两“吾”字亦然)。帛书甲本无“吾”字,正使上下...
《老子》27_音韵_06_水海
水海按:“善行者无勶迹;善言者无瑕適;善數者不以檮菥;善閉者无關籥而不可啓也;善結者无纁約而不可解也。”迹【tsǐěk】、適【těk】,锡部;菥,《改拼四声篇海》引《龙龛手鉴》谓为“之...
《老子》02_04_校笺_05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白玉蟾、磻溪、经幢、赵写本并作‘萬物作而不辭’。范谓杨孚、王弼同古本,则王确作‘不為始’。成疏曰:‘始,先也。’是成亦作‘不為始’。伦按:当依王弼作‘萬物作焉而不辭’。...
《老子》49_08_校笺_03_陈景元
陈景元云:“‘惵惵’,忧勤貌,又不停貌。河上公本作‘怵怵’,王弼本作‘歙歙’。”水海按:今譣诸种河上公本及河上公注文,皆作“怵怵”。
《老子》28_03_校笺_02_许抗生
许抗生云:“‘於’,甲、乙本皆缺此字,通行本、傅奕本皆有。今据补。”
《老子》02_06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夫’,李音符,发语之端,下经并同。”又云:“‘去’,羌吕切,除也。非‘来去’之‘去’。”
《老子》49_11_校笺_01_校堪
此句,帛书甲本损缺“孩之”二字,帛书乙本全损。今据河上公本补。严遵本“孩”作“駭”,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、景龙本、御注三本、楼正本、成玄英本、李约本、杜光庭本、宋徽宗本、邵若愚...
《老子》28_06_校笺_05_罗振玉
罗振玉云:“景龙、景福二本作‘朴’,下同。”
《老子》03_02_校笺_07_宋常星
宋常星云:“凡世间一切所貴重者,皆為難得之貨。為上者若有貴爱之心,為下者必起贪得之妄。贪之不得,未有不為盗者也。”
《老子》50_04_校笺_05_罗振玉
罗振玉云:“景龙、御注、景福、敦煌四本均无‘亦’字,景福本‘動’下有‘皆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28_10_校笺_01_校勘
此两句,帛书甲本作“楃散□□□,□人用則為官長”,“樸”假作“楃”(上古二字皆為屋部,属叠韵通假),前句损掩“則為器”三字,后句损掩“聖(简作圣)”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乙本“聖...
《老子》03_06_校笺_03_易顺鼎
易顺鼎云:“王本疑作‘常使民心无欲无惑’。按二十七章王弼注云:‘不尚賢能,則民不争;不贵難得之貨,則民不為盗;不見可欲,則民心不亂。常使民心无欲无惑。’皆引此章也。”
《老子》50_08_校笺_05_王先慎
王先慎云:“備、被义同。《广雅·释诂》:‘備,具也。’《史记·绛侯世家》集解引张揖注:‘被,具也。’故本书作‘備’,王弼本作‘被’。甲兵以在己者言,明作‘備’、作‘被’二字并通。河...
《老子》28_11_校笺_15_唐玄宗
唐玄宗疏云:“‘大制不割’,此明聖人用道也。夫聖人德全,大制群有,法乾坤之施洒雨露之恩,各畅其和,不知其力,令动植之物咸遂生成,曾不割伤以為己用,故云‘大制不割’。”
《老子》03_述评
这一章节谈的是“圣人治天下之道”(吴澄注语)。 老子认为,“圣人”要治理天下,就得不重贤才异能,使人民不争功名;不贵珍宝财货,使人民不做盗贼;不显耀所贪图的事物,使人民不会惑乱。另...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