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15_音韵_02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高本汉:‘豫兮’作‘懊兮’,‘懊’與‘猶’韵,‘儼’與‘涣’韵,‘敦’與‘混’韵。儼、涣实际非韵。‘客’作一‘容’,‘釋’又作‘汋’、作‘液’,皆韵。又‘孰能濁以静之徐...
《老子》63_02_校笺_04_陈柱
陈柱云:“‘大小多少’,疑当作‘為多於少’,其‘大小’二字,则下文‘為大於細’之讹捝。”
《老子》16_03_校笺_04_彭耜
彭耜云:“‘芸芸’,李如字,又作‘云云’。‘芸芸’者,喻萬物也,以茂盛为动,以凋衰为静。‘云云’者,喻人事也,以逐欲为动,以息念为静。义同。盖经有‘根’字,故作‘芸芸’。”
《老子》63_05_校笺_04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强本成疏及荣注于此均无注语,是成、荣无此二句。”
《老子》16_06_校笺_03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:《韩非子·解老》:‘故定理有存亡,有死生,有盛衰。夫物之一存一亡,乍死乍生,初盛而后衰者,不可謂常。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,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謂常。’此解最与...
《老子》64_02_校笺_03_张舜徽
张舜徽云:“按:帛书甲本作‘其安也,易持也’。以此例之,下数句必皆有‘也’字,语法相同。”
《老子》16_11_校笺_04_武内义雄
武内义雄云:“‘公乃生’诸王本‘生’作‘王’,今据敦煌无注本及道藏次解本改正。”
《老子》64_06_校笺_04_焦竑
焦竑云:“‘豪’,一作‘毫’。”
《老子》16_今译
达到虚寂的极致,执守静察的方法。万物相互依傍地生长,我由此观察它们循环往复的规律。自然之物虽然纷繁众多,但最终又各自复归于它们的本原和虚静状态。虚静,这就是回到生命的起点。回到生命...
《老子》64_10_校笺_06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宋河上、罗卷及《治要》引无‘是以’二字,《文子·符言篇》‘无為’句在‘无執’句下。···吴移此文(指‘為者敗之,執者失之,无為故无敗,无執故无失’)至下文‘則无敗事矣’...
《老子》17_02_校笺_14_范应元
范应元注云:“其次之君,渐不及古,仁义既彰,民虽親爱而称美之,然朴自此散,不如相忘于道德也。”
《老子》64_14_校笺_05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復衆人’,御注作‘衆民’。”
《老子》17_04_校笺_11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王念孙说是也。王弼注曰:‘信不足焉,则有不信。’虽王不明‘焉’字之义,故增‘则’字解之,然王本无下‘焉’字可证也。易州、磻溪、臧疏、张嗣成、寇、白、赵、馆本并作‘信不足...
《老子》65_01_校笺_03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:馆本作‘古之善為士者,非以明民,將以娱之’。‘道’当作‘天下’,十五章‘古之善为道者’,王‘道’作‘士’,《文子·上仁篇》作‘天下’。譣义彼当作‘道’,此当作‘天下...
《老子》17_06_校笺_10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‘功成事遂,百姓皆曰我不然’,按:易州‘功成’乙(逆)转,范、彭‘不’作‘自’。臧疏、易州、磻溪、寇、赵(秉文)无‘皆’字,‘曰’作‘謂’,‘不’作‘自’。白、张嗣成、...
《老子》18_01_校笺_01_校勘
此两句,帛书甲本“安”作“案”;帛书乙本同此。今从乙本。河上公本、想尔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、御注三本、邢玄本、景福本、遂州本、楼正本、成玄英本、李约本、强思齐本、杜光庭本、宋徽宗本、...
《老子》65_05_校笺_11_水海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当作“稽式”。“稽”,《广韵》谓“同也”。《尚书·尧典》“曰若稽古”,郑注云:“同也。”王弼注:“稽,同也。古今之所同则,不可废。”尚有傅奕、范应元等人皆释“稽...
《老子》18_03_校笺_06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:《经幢》‘和’下有‘焉’字。吴、潘作‘孝子’。《抱朴子·诘鲍篇》引鲍敬论‘六親不和焉而孝慈彰矣’,盖本此文,则鲍所见本作‘孝慈’。各本并作‘孝慈’。古‘慈’、‘子’...
《老子》66_01_校笺_07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百谷王’,各本‘王’下有‘者’字。‘以其善下之’,河上无‘其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19_01_校笺_08_纪昀
纪昀云:“《永乐大典》‘絶聖’二句,在‘絶仁’二句之下。”
《老子》66_05_校笺_04_焦竑
焦竑云:“‘民不害’,古本下有‘也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19_04_校笺_13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:《周语》:‘以文修之;’韦注:‘文,礼法也。’此‘文’亦為礼法,即指上文‘聖智’、‘仁義’、‘巧利’三者而言。‘此三者以為文不足’,谓以上言三者為礼法,不足以治天下...
《老子》80_01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使民有什伯之器’,纂微、司马、曹、陈并无‘民’字。‘而不用也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陈、叶、黄、程并无‘也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20_01_校笺_03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‘绝學无憂’一句,当在上章。”又云:“按:晁氏《读书记》引明皇本亦以‘绝學无憂’属于此章(即第十九章)之末。孙盛《老子疑问反讯》引已同今本。伦谓当如明皇本。上文六句為偶...
《老子》80_04_校笺_05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严遵‘復’字无。‘人’当从诸本作‘民’,以与上文一律。”
《老子》20_03_校笺_12_楼宇烈
楼宇烈云:“‘何若’,如何,幾许。意为‘美’与‘惡’相去无幾。十八章王弼注:‘甚美之名,生於大惡,所谓美惡同门。’”
《老子》80_音韵_02_水海
水海按:“小邦寡民,使有十百人之器而毋用,使民重死而遠徙。有車舟无所乘之,有甲兵无所陳之,使民復結繩而用之。”用【Aǐwon】,东部;乘【dǐen】,蒸部;用【Aǐwon】,东部。因东部【on...
《老子》20_06_校笺_08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陆作‘若亨’,各本及《类聚》三、《御览》一九引作‘若享’,《玉烛宝典》三引作‘而饗’。按:‘熙’为‘婴’之借字,《说文》曰:‘婴,说乐也。’‘享’、‘亨’本一字,然‘亨...
《老子》81_04_校笺_07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刑玄、庆阳、磻溪、楼正均作‘與’。二‘愈’字,邢玄作‘逾’,范作‘俞’。‘俞’古字,作‘逾’误。又‘聖人不積’,赵、高并作‘無積’,范作‘无積’,河上公、王弼作‘不積’...
《老子》20_08_校笺_12_洪颐煊
洪颐煊云:“‘我獨怕兮其未兆’,河上注:‘我獨怕然安静,未有静欲之形兆也。’按:《说文》:‘怕,无为也,从心,白声。’义即本此。俗本作‘泊’字,非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