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79_02_校笺_10_朱谦之
朱谦之云:'朱骏声曰:'契,《说文》:大约也。今言合同。《易传·系辞》:后世聖人易之以书契。郑注:以书书木边言其事,刻於木谓之书契。《周礼·质人》:掌稽市之书契。注:取予市物之券也,...
《老子》47_03_校笺_16_陈鼓应
陈鼓应云:“老子不重外在经验知识,而重内在直观自省。他认为我们的心智活动如果向外驰求将会使思虑纷杂,精神散乱。一个轻浮躁动的心灵,自然无法明澈地透视外界事物,所以老子说:其出彌遠,...
《老子》49_06_校笺_03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臧疏引节解曰:‘故道常得其信也。’是节解‘得’字同此,‘矣’作‘也’。然以上句例之,当亦作‘得信矣’。”
《老子》50_06_校笺_02_张煦
张煦云:“开元无‘聞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32_01_校笺_03_俞樾
俞樾云:“‘道常无名’,按:‘常’與‘尚’通,说见首章(谓‘《史记·卫绾传》:剑尚盛,《汉书》尚作常;《汉书·贾谊传》:尚惮以危为安,《贾子·宗首篇》尚作常。并常與尚古通之证也。尚...
《老子》11_01_校笺_05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景龙作‘三十’,敦煌、广明作‘卅’,罗误校。又室町本亦作‘卅’。吴云曰:‘卅,诸本作三十。’是也。《玉篇》‘卅,先阖切,三十也。’又‘輻’字,疑本或作‘輹’。《周易·小...
《老子》19_06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見’,贤遍反。‘抱樸’,樸,普角反。”
《老子》38_03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上德无為而无以為’,叶下‘无’字作‘非’。”
《老子》06_02_校笺_07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門’者,指阴阳也。以其一辟一阖、往来不穷而言也。阴阳者,以道之动静而言也。动而曰阳,动极而静曰阴。动极而静,静极复动,开阖不忒,生育无穷。‘根’者,谓天地本于此也。人...
《老子》34_06_校笺_11_吴澄
吴澄云:“道之至大也··而不自以為大;聖人亦若此矣,是以能成其大也。”
《老子》58_09_校笺_10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:馆本‘肆’作‘悉’。按:‘肆’疑借为‘恣’。古书‘放肆’字皆‘恣’之借。‘恣’、‘肆’古音同部。按:宋河上、柰卷、易州作‘曜’,各本及《韩非子·解老》、《意林》引作...
《老子》61_07_校笺_05_水海
水海按:“兼畜”,即“并畜”,帛书甲、乙本此两语义同。“畜”,畜养,饲养,育养。“兼畜”义谓收抚、收养。“入事”:入,进身;事,服事;此语义谓侍奉。此二句言:大邦没有過分的欲望,就...
《老子》21_07_校笺_05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‘自今及古,其名不去’,按:范应元同此,各本作‘自古及今’,非是。‘古’、‘去’、‘甫’韵。范谓王弼同古本,则今弼注中两作‘自古及今’,盖后人依别本改经文,并及弼注矣。...
《老子》42_06_校笺_11_水海
水海按:傅奕本作“而王侯以自稱也”,范应元本作“而王侯以自謂也”,敦煌己本作“王侯以自名”。今查怡兰堂与道藏二严本以及河上公本等汉本,皆作“王公”,而不作“王侯”,正与帛书甲、乙本...
《老子》78_07_校笺_03_张煦
张煦云:'葛、苏'為'作'謂'。'
《老子》79_04_校笺_04_张松如
张松如云:''善人'当指上文'有德'者,是自善之人,非為善之人也。作'善'是,作'聖'字误。'
《老子》27_05_校笺_12_严復
严復云:“《南华真经·养生主》一篇,是此章注疏。其所以‘善行’、‘善言’、‘善數’、‘善閉’、‘善結’,皆不外依乎天理;然何以能依天理,正有事在也。”
《老子》31_08_校笺_11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傅本作‘若美必樂之,樂之者,是樂殺人也’。室町本作‘而美之者,是樂殺人也’。遂州本同敦本(敦煌本作‘若美必樂之,是樂煞人’),但‘煞’字同傅本作‘殺’,敦本作‘煞’。按...
《老子》09_04_校笺_10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高翻本‘驕’作‘意’。‘自遺其咎’,室町本作‘还自遺其咎’。《玉篇》:‘咎,《说文》云:災也,从人、从各,各有相违也。’”
《老子》57_06_校笺_12_陈鼓应
陈鼓应云:“次解本‘伎’作‘知’,帛书甲本同。”
《老子》49_06_校笺_04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:强本成疏及荣注引经文云:‘不信者吾亦信之,得信;’则成、荣并作‘得’。”
《老子》02_05_校笺_10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白玉蟾、磻溪、经幢、赵写本并作‘萬物作而不辭’。范谓杨孚、王弼同古本,则王确作‘不為始’。成疏曰:‘始,先也。’是成亦作‘不為始’。伦按:当依王弼作‘萬物作焉而不辭’。...
《老子》53_08_校笺_04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王弼‘盗夸’下复有‘盗夸’二字,《释文》引河上本同。”
《老子》10_06_校笺_11_唐玄宗
唐玄宗疏云:“帝王既受历数,临御万方,若能守雌静,则其德明白,如日之照四達天下,功被于物不以為功,所谓忘功若无知者,故云能无知乎?”苏辙注:“内以治身,外以治國,至于临变,莫不有道...
《老子》35_音韵_01_江有诰
本章节江有诰韵读谓:象、往韵(阳部),害、泰韵(祭部,害,胡列反,泰,他列反)。餌、止韵(之部),味、見、既韵(脂元合韵)。朱谦之云:“味、既,脂部;見,元部。此脂元合韵。”
《老子》15_07_校笺_17_唐玄宗
唐玄宗注:“虽则儼然若客,无所造為,而不凝滞于物,涣然若春冰之釋散也。”
《老子》75_01_校笺_12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在上者或取之于民赋税太多,是夺民之食而使之飢也。然则上之库藏,民之怨府也。库藏之物,民之膏血也。何况酷吏非泛诛求,视天〔下〕之民反不如于猪狗。吏馀珍馔,民之糟糠,怨气冲...
《老子》03_音韵_05_本章韵读
本章韵读:賢,真部;争,耕部;真耕合韵。盗,宵部;亂,元部;宵元合韵。治、志,之部;腹,觉部;欲,屋部;觉屋合韵。已、矣,之部。
《老子》52_03_校笺_05_柳存仁
柳存仁云:“‘没身不殆’句,王弼‘身’作‘其’。”
《老子》57_03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吾何以知其然哉’,纂微、曹、达真、黄下并有‘以此’二字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