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28_10_校笺_06_俞樾
俞樾云:“‘聖人用之則為官長’,按:此河上公本也。河上注曰:‘聖人升用,則為百官之元長也;’是其本作‘聖人用之’。至王弼注曰:‘聖人因其分散,故為之立官長;’則当作‘聖人因之’,方...
《老子》10_02_校笺_10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经纶堂本无‘乎’字,下同。‘婴’作‘孾’,注亦作‘孾’,景福本同。‘能’下室町本有‘如’字。‘氣’字为华夏先哲之素朴唯物主义思想。《老子》之‘專氣’,即《管子·内业篇》...
《老子》16_01_校笺_06_许抗生
许抗生云:“以上两句傅本、通行本则作‘致虚極,守静篤’,最后无‘也’字。帛书‘致’作‘至’,至、致古通。静篤,乙本作‘静督’,甲本作‘情表’,通行本作‘静篤’。今从通行本。《甲本释...
《老子》67_10_校笺_03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六朝残卷‘捨其慈且勇’句,‘捨’字同此;‘捨其儉且廣’句,‘捨’作‘舍’。馆本作‘赦’,无‘其’字。” 又,河上公注云:“舍其儉约,但为奢泰。”
《老子》20_17_校笺_03_纪昀
纪昀云:“‘而我獨頑似鄙’,按:一本无‘而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74_音韵_04_本章韵读
本章韵读:死,脂部;之,之部;上古楚音脂、之部字押韵。死,脂部;之,之部;死,脂部;上古楚音脂、之部字押韵。者,鱼部;敢,谈部;者,鱼部;谈鱼合韵。斵、斵,屋部;手,幽部;屋幽合韵...
《老子》79_音韵_04_江有诰
江有诰《唐韵四声正·二十八狝》云:'善,常演切。按古有平声,当與仙部并收。《老子·信契篇》'安可以為善',與怨(音冤)叶。'
《老子》06_01_校笺_09_洪颐煊
洪颐煊云:“按:《释文》引河上公本作‘浴’,《周易》称‘君子以惩忿窒欲’,孟喜本作‘浴’。‘谷’、‘浴’皆‘欲’之借字。《孟子·尽心下篇》:‘养心莫善于寡欲’,是以欲神不死。《列仙...
《老子》56_07_校笺_07_唐玄宗
唐玄宗注云:“无欲,故不可得而利。不争,故不可得而害也。”
《老子》13_08_校笺_02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苟’字,应吉父、司马公同古本。”
《老子》36_01_校笺_23_吴澄
吴澄云:“‘歙’,阖也;張,開也。《老子》谓‘反者道之动’,又谓‘玄德深矣遠矣,與物反矣’,故其所为,大概欲與人之所见相反,而使人不可测知。故借此八者相反之四事设譬,而归宿在下文‘...
《老子》64_09_校笺_02_奚侗
奚侗云:“四句(指‘為之者敗之,执之者失之。是以聖人无為也,故无敗也;无執也,故无失也’)与上下文谊不相属,此第二十九章中文,彼章捝下二句,误羼于此。”
《老子》19_02_校笺_05_唐玄宗
唐玄宗疏云:“前章云‘大道廢,有仁義’,此云‘絶仁棄義,民復孝慈’者,明大道之世,所谓玄同,民无私亲,悉皆慈孝,故理至则迹灭,事当而名去。今六纪廢絶则孝慈名彰,若絶兼爱之仁,棄裁非...
《老子》67_08_校笺_05_顾广圻
顾广圻云:“傅本及今《德经》皆无‘為’字,‘事’皆作‘器’,《经典释文》作‘器’。按:《韩非子》自作‘事’。”
《老子》24_06_校笺_16_高亨
高亨云:“《庄子·骈拇篇》:‘骈拇枝指,出乎性哉!而侈於德。附贅县疣,出乎形哉!而侈於性。多方乎仁义而用之者,列於五藏哉!而非道德之正也。是故骈於足者,连无用之肉也。枝於手者,树无...
《老子》47_04_校笺_06_劳健
劳健云:“‘見’,音現,与第二十二章‘不自見故明’义同,当如韩非。”
《老子》09_01_校笺_06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:《越语》‘持盈者与天’;《史记·楚世家》‘此持满之术也’;《诗经·凫鹥序》‘能持盈守成’;皆‘持盈’连言,盖为古人成语。‘盈’之作‘满’,则以惠帝讳而改。老子欲与下...
《老子》20_10_校笺_13_朱骏声
朱骏声云:“‘儽’,《说文》‘垂貌。一曰嫩懈,从人,纍声。’与‘儡’微别,字亦作‘儽’,又误作‘像’。《广雅·释诂二》:‘像,劳也;’《释训》:‘像像,疲也。’《老子》‘像像兮若无...
《老子》24_05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、乙本皆同。今从帛书甲、乙本。想尔本、景龙本、御注本、馆本、遂州本、(唐)李荣本皆无“者”字,作“自矜不長”。其他通行本皆同此句。
《老子》25_10_校笺_04_张松如
张松如云:“按:这四句一般通读作‘王(原作人,今改)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’。读得虽然顺口,含义似忒纡曲,王、地、天、道、自然,五者叠相法,实义云何,终觉不甚明了。莫若李约...
《老子》45_05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趮勝寒”,乙本作“趮朕寒”。“趮”为“燥”字之假借(二字皆属宵部)。“朕”【dǐem】,定纽、侵部;“勝(简作胜)”【cǐen】,书纽、蒸部。上古定母和书母都属舌音,侵...
《老子》09_02_校笺_02_傅奕
傅奕云:“‘而棁之’,‘’,音揣,量也。‘棁’,士活切,解也。”
《老子》58_05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全损,帛书乙本损掩一“其”字,据王弼本校补。遂州碑本“正”作“政”,句末无“也”字,谓“其无政”。傅奕本“也”作“衺”,谓“其无正衺”。严遵本、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孙盛...
《老子》36_01_校笺_13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‘歙’,《释文》作‘偏’,范见王本作‘翕’,当据《释文》为正。‘歙’为本字;‘噏’、‘翕’、‘偏’均为通用之字。按:《淮南子·本经训》:‘開闔張歙’;又《精神训》:‘開...
《老子》14_13_校笺_01_校勘
此两句,帛书甲本作“以知古始,是胃□□”,“謂(简作谓)”假作“胃”,“道紀”二字损掩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,乙本同此二句,唯“謂(简作谓)”假作“胃”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改。今从《乙...
《老子》38_03_校笺_03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上德无為而无不為’,韩非、王誗、王弼、郭云、傅奕同古本。河上公作‘上德无為而无以為’。今从古本。”
《老子》23_07_校笺_05_水海
水海按:譣之帛书乙本,《老子》原本作“失”而不作“天”。高说误。 又,河上公注云:“失谓任己而失人也。同於失者,所為与失同也。”
《老子》45_03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屈’,丘物反,伪也。”
《老子》32_08_校笺_02_毕沅
毕沅云:“‘譬之在天下’,河上公、王弼‘譬’下有‘道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58_06_校笺_02_河上公
河上公注云:“‘奇’,诈也。人君不正,下虽正,復化上為诈也。善人皆復化上為訞祥也。”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