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子汇编数据 第133页

《老子》13_07_校笺_05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景龙、敦煌丙本均无‘者’字;二‘吾’字景龙及敦煌乙、丙本均作‘我’。”水海按:景龙本“有身”前的“吾”则作“我”。罗失校矣。
04013

《老子》15_05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□□□□畏四□”,《甲本释文》则校订爲“猶呵其若畏四鄰”,“兮”释译作“呵”;乙本作“猷呵其若畏四”,“兮”,时译作“呵”。道藏和宋刊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景福本、傅...
0409

《老子》17_03_校笺_13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按:陆《音义》书‘次侮’二字,则陆亦作‘其次侮之’。磻溪、馆本并不重‘其次’二字。赵写‘侮’字作‘母’。”
04011

《老子》38_07_校笺_05_梁启雄

梁启雄云:“《老子》作‘失道而後德,失德而後仁,失仁而後義,失義而後禮’,没有下四个‘失’字。据上文的文意,是说道、德、仁、義、禮五种东西有因依相生的关系,那末,‘失’字不是‘亡失...
04013

《老子》22_02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窪’,乌瓜反,简文:乌麻反,顾云:洿。‘蔽’,必世反。”
04011

《老子》72_音韵_02_水海

水海按:“民之不畏威,則大威將至矣。”威【ǐwei】,微部;至【tǐēt】,质部。微部【ei】和脂部【ei】主要元音相近,而韵尾相同,可以旁转;脂部【ei】和质部【et】主要元音相同,可以对转...
04010

《老子》04_01_校笺_09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‘道沖,而用之久不盈’,傅奕本作‘盅’,‘盅’即‘沖’之古文。《说文·皿部》:‘盅,器虚也。’盖器中之虚曰盅,盅则容物,故《庄子·应帝王篇》曰:‘太盅莫胜。’··作‘久...
0406

《老子》36_04_校笺_13_吕惠卿

吕惠卿云:“於張知歙,於强知弱,於興知废(‘興’、‘廢’当从帛书作‘與’、‘去’),於與知奪,非知几者孰能與於此哉!”
04014

《老子》67_07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语,帛书甲本作“□,故能廣”,损掩“儉”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。帛书乙本作“檢,敢能廣”,“儉”借作“檢”,“故”假借作“敢”(上古二字皆为見母)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改。今从《乙...
0407

《老子》38_08_校笺_07_水海

水海按:《韵会》云:“泊,音薄。”二字可假借。帛书乙本“薄”即借为“泊”,此证马叙伦说之确。薄,浅薄,不足。“亂之首”,祸亂之开端。“亂”指“世亂”。河上公注:“禮废本治末,忠信日...
04014

《老子》68_02_校笺_08_陶鸿庆

陶鸿庆云:“王注云:‘不與争也’,‘不與争’而但云‘不與’,不辞甚矣。‘與’即‘争’也。《墨子·非儒下篇》云:‘若皆仁人也,则无说而相與’,与下文‘若雨暴交争’云云,文义相对。是‘...
04015

《老子》41_10_校笺_02_易顺鼎

易顺鼎云:“‘大方无隅’,《道德指归论》作‘大方不矩’。”马叙伦云:“《说文》曰:‘方,并船也。’此借为‘□’。《说文》曰:‘□,受物之器也。’盖筐之初文。”水海按:应作“大方无隅...
04015

《老子》45_07_校笺_02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古本有‘知’、‘以’二字。”
04012

《老子》03_08_校笺_03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无不為’,傅奕、孙登同古本。河上公作‘无不治’,亦通。今存古本。”
0407

《老子》51_03_校笺_06_张舜徽

张舜徽云:“王本作‘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’。帛书甲、乙本并无‘莫不’二字,与敦煌本合,今据删。”
0409

《老子》62_02_校笺_08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‘善,人之寳;不善,人之所不保。’按:此文当以‘善’、‘不善’断句,道既含有萬物庇荫之义,则‘善’、‘不善’均在奥中。惟人则不能无所选择,善为人之寳,故‘寳而持之’,持...
0409

《老子》62_05_校笺_12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按:《左传·襄公十九年》正义引《老子》曰:‘雖有拱抱之璧,以先駟馬。’‘拱抱之璧’即王注所云‘拱抱寶璧’也。易顺鼎非之,谓‘拱璧’即‘珙璧’。今按:范本正作‘珙璧’。”
04012

《老子》63_06_校笺_03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輕諾’、‘多易’,古本下各有‘者’字。”
04015

《老子》16_11_校笺_10_高明

高明云:“蒋氏之说虽辨,但是他设计的‘为人模范者便可为公,为公者便可为王’,此种三级递迁制度,於先秦历史无征,故难苟同。··劳氏认为‘公乃王,王乃天’之‘王’字,是‘全’的坏字;王...
04015

《老子》19_04_校笺_08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景龙、景福二本均无‘以’字。”
04015

《老子》67_08_校笺_09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‘器’,物也;物即万物也,解见二十八章。‘器長’,万物之長,即指人君而言,二十八章所谓‘官長’也。此言圣人儉嗇无事则民自富,故能廣而不匮。不敢為天下先,故能成万物之長,...
04015

《老子》38_音韵_01_江有诰

江有诰韵读谓本章无韵。奚侗谓:首、始韵,薄、華韵。
0405

《老子》41_11_校笺_08_蒋孔阳

蒋孔阳云:“‘大音希聲’中的‘大’,有两个含义:一是‘大小’的‘大’,二是最完美的意思。因此,‘大音’就是最大或最完美的聲音。音乐是聲音的艺术,‘大音’运用到音乐上,可以说是‘最完...
04014

《老子》78_06_校笺_05_张煦

张煦云:'吕等无'主'上'之'字。'
0408

《老子》10_01_校笺_04_孙诒让

孙诒让《札迻》云:“按:旧注并以‘天之道’断章,而读‘載營魄抱一’為句,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及《群书治要》三十九引‘道’下并有‘也’字,而章句亦同。《楚辞·远游》云‘載營魄而登霞兮’...
04010

《老子》10_06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以知乎’,‘知’音智。河上本又直作‘智’。”
04012

《老子》32_07_校笺_08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张之象‘所’作‘可’。易州、罗卷无‘所以’二字。河上注曰:‘夫知止则神灵祐助,不復危殆。’是河上亦无‘可以’二字。”
04012

《老子》57_07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□□□□□盗賊□□”,损掩前句的“法物兹章而”五字和后句的“多有”二字;乙本仅损前句的“法”一字和后句的“多有”二字。今据河上公本校补。帛书《老子甲、乙本释文》...
04012

《老子》62_07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如此;帛书乙本损掩,仅留一“古”字。今从甲本。道藏河上公本“以”字无,“此”后有“道”字,“何”后无“也”字,作“古之所貴此道者何”。宋刊河上公本、严遵本、王弼本、顾...
0408

《老子》67_06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语,帛书甲本全损,帛书乙本“慈”假作“兹”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作“慈”,其他文字全同。今从《乙本释文》本。严遵本、宋刊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林希逸本、释德清本、薛蕙本、张之象本及《韩...
0401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