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53_03_校笺_08_张煦
张煦云:“吕、林作‘民甚好徑’。”
《老子》53_08_校笺_04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王弼‘盗夸’下复有‘盗夸’二字,《释文》引河上本同。”
《老子》09_05_校笺_07_罗振玉
罗振玉云:“景龙、御注、景福三本均作‘功成、名遂、身退’,景福本‘道’下有‘也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32_05_校笺_14_河上公
河上公注云:“天降甘露善瑞,则萬物莫有教令之者,皆自均调若一也。”
《老子》12_03_校笺_08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三章‘不贵難得之貨,使民不為盗’;十九章‘绝巧弃利,盗贼无有’;五十三章‘财货有余,是谓盗夸,非道也哉’。皆财貨与盗贼连言,可知财貨為盗贼之起源。‘難得之貨,令人行妨’...
《老子》35_音韵_01_江有诰
本章节江有诰韵读谓:象、往韵(阳部),害、泰韵(祭部,害,胡列反,泰,他列反)。餌、止韵(之部),味、見、既韵(脂元合韵)。朱谦之云:“味、既,脂部;見,元部。此脂元合韵。”
《老子》61_02_校笺_07_焦竑
焦竑云:“‘天下之交,天下之牝’,一作‘天下之交牝’。”
《老子》16_05_校笺_09_高明
高明云:“帛书甲本首句残损,乙本作‘曰静’,今本皆作‘歸根曰静’。按此节经文乃承前文‘夫物云云,各復歸於其根’而言,故缀连前文‘歸根’二字,曰‘歸根曰静’。甲本四字皆残,乙本仅作‘...
《老子》81_音韵_02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此章实以信信、善善、知知各首尾為韵。又知、積、多韵。知、積,支部;多,歌部。此歌支通韵。”
《老子》38_01_校笺_04_杨树达
杨树达云:“据此,《老子》‘上德不德’,当作‘上德不得’。”
《老子》69_06_校笺_07_武内义雄
武内义雄云:“敦本‘加’作‘若’,又一本作‘争’。遂本‘加’、‘若’二字两存,又敦、遂二本作‘哀者勝’。”
《老子》22_03_校笺_06_王安石
王安石云:“少者复本,則得矣。多者有為,則惑矣。”
《老子》74_05_校笺_11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道藏王本作‘夫司殺者,是大匠斲’,文义不完,疑有误脱。强本成疏及荣注引经文云:‘夫代司殺者,是代大匠斲’,是成、荣并无下‘殺’字及‘謂’字。”水海按:熊刻王弼本同道藏王...
《老子》43_01_校笺_04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《淮南子》‘騁’下有‘於’字,与古本同。‘至柔’谓道之用也,‘至堅’谓物之剛者。道能运物是至柔馳聘於至堅也。”水海按:《淮南子·原道训》和《道应训》引皆无“於”字,当是...
《老子》43_03_校笺_07_水海
水海按:帛书《老子》甲本、傅奕本句子字足意足,其他本或脱“吾”字,或脱“之”字,或脱“也”字,皆非《老子》原本。《嘉业堂丛书》刊顾欢本“益”作“盗”,因“盗”与“益”形近而致误。 ...
《老子》77_01_校笺_07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‘天之道,其猶張弓’,邢玄、庆阳、磻溪、柰卷、高翻并作‘張弓乎’,《类聚》七十四引同。”
《老子》44_02_校笺_03_水海
水海按:作“失”非也(“亡”與“病”为韵,作“失”则失韵。作“失”者,当是传抄者机械地以“失”與“得”相对而臆改。观《老子》书,在不害义的前提下,总是力求协韵的)。但“亡”即为“失...
《老子》48_02_校笺_05_水海
水海按:帛书乙本“道”后有“者”字,古棣失校矣。“聞”字不是别字,是《老子》本字。《论语·里仁》云:“朝聞道,夕死可矣。”这是孔子的话。老子当然也可以说“聞道”。据《老子》用语,常...
《老子》03_06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、乙本皆同。今从帛书本。王羲之本无“恒”字,无“也”字,作“使民无知、无欲”。其他诸本“恒”作“常”,句末无“也”字。御注本、李约本、王真本“民”作“人”,谓“常使人无...
《老子》05_02_校笺_04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聖人体此道以博爱,其仁亦至矣,而不言仁。其于百姓,亦如天地之于萬物,辅其自然而不言之,使养生送死无憾,不知帝力何有于我哉?”
《老子》53_01_校笺_03_唐玄宗
唐玄宗疏云:“‘使我’者,老君假设之辞也。‘介然’谓耿介然,有知之貌。夫道非知法而伐人,欲以有知行道,故老子患其蔽蒙,唱言之曰:使我介然矜有知,欲行无为大道于天下者,有知则与道相乖...
《老子》53_今译
假使“我”掌握着知识,行走于大道之上,(这样,就)只怕走入邪路。大道虽然很平坦,然而世人却好走邪道。洁修宫室,而田畴一片荒芜,仓廪也十分空虚;(纵然如此,)还穿着锦绣衣服,佩带着锋...
《老子》54_03_校笺_05_易顺鼎
易顺鼎云:“按:《周易集解》虞氏注引《老子》曰:‘修之身,德乃真。’无‘於’字并无‘其’字矣。”
《老子》57_03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吾何以知其然哉’,纂微、曹、达真、黄下并有‘以此’二字。”
《老子》12_05_校笺_03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:《吕氏春秋·本生篇》高诱注引作‘五聲亂耳,使耳不聰’;《庄子·天地篇》亦云:‘五聲亂耳,使耳不聰。’《理惑论》及《文选·七命》注引同此(‘五音令人耳聾’)。”
《老子》57_06_校笺_02_邵若愚
邵若愚云:“‘奇物滋起’,‘奇’,音碁。人多伎巧,无益盛行,故奇物滋起。‘奇’,异也。”水海按:《玉篇·石部》云:“碁,音其,围碁也。”《集韵·之韵》云:“棊,或作碁,通作棋。”“...
《老子》35_04_校笺_07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道出言’,御注、河上、王弼作‘道之出口’,傅奕作‘道之出言’,下‘視’、‘聽’、‘用’三句各本皆有‘之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59_02_校笺_06_俞樾
俞樾云:“按《困学记闻》卷十引此文,两‘服’字皆作‘復’,且引司马公、朱文公说,并云‘不远而復’。又曰:‘王弼本作早服,而注云早服常也,亦当为復;’今按《韩非子·解老》曰:‘夫能嗇...
《老子》14_06_校笺_06_石田羊一郎
石田羊一郎云:“各本无‘一者’。‘其上’二句失次,当移‘迎之’句上。”
《老子》36_音韵_06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江有诰《韵读》曰‘將欲翕之’八句无韵,非也。邓廷桢:張、强韵。··劳健曰:‘翕弱···皆两句相间成韵,当作奪。’是也。一说歙、弱非韵。按‘翕’,《释文》:‘简文作歙,河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