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子汇编数据 第15页

《老子》33_音韵_02_邓廷桢

邓廷桢云:“‘富’、‘志’、‘久’为韵。‘富’,古音读若备。《说文》:‘富,备也。’《诗经》凡五见,《周易》凡三见,皆与之、哈部字为韵。‘久’,古音读若几,《诗经》凡三见,《周易》...
0528

《老子》33_08_校笺_03_易顺鼎

易顺鼎云:“《意林》‘亡’作‘妄’。‘死而不妄’,謂得正而毙者也。河上本虽亦作‘亡’,而注云:‘目不妄视,耳不妄听,口不妄言,则无怨恶于天下,故长壽;’是亦读‘亡’为‘妄’矣。”
0528

《老子》33_音韵_03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《韩非子·喻老》:‘自見之謂明,自勝之謂强。’不见今本,疑即此文‘自知者明,自勝者强’也。···‘自知者明,自勝者强’,‘明’、‘强’为韵,与下文以‘富’、‘志’、‘久...
03811

《老子》33_08_校笺_04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宋河上‘忘’作‘亡’。《治要》引作‘妄’。《列子·仲尼篇》注引、《弘明集》六僧绍《正二教论》引并作‘亡’。成疏曰:‘欲明死而不死不壽而壽也;’是成亦作‘亡’。”
0466

《老子》33_音韵_04_水海

水海按:“知人者,知也;自知者,明也;勝人者,有力也;自勝者,强也。”知【tǐe】、力【lǐek】为韵,明【mian】、强【gǐan】为韵。知【tǐe】,支部;力【lǐek】,职部;职部【ek】和锡...
0525

《老子》33_08_校笺_05_高亨

高亨云:“易说是也。‘亡’、‘妄’古通用。《庄子·庚桑楚篇》:‘汝亡人哉。’亦借‘亡’为‘妄’,即其证。或曰:‘《左传·襄公二十四年》:太上有立德,其次有立功,其次有立言,虽久不废...
03915

《老子》33_音韵_05_本章韵读

本章韵读:知,支部,力,职部,支职合韵;明、强,阳部。富,职部,志,之部,职之通韵,久,之部,壽,幽部,之幽合韵。
0387

《老子》33_08_校笺_06_张松如

张松如云:“‘忘’、‘妄’都讲得通,但都不及‘亡’字义胜,盖‘得正而毙’、‘无怨恶于天下’,意甚平平;‘不忘’,当即不为人所忘,是必生而有之,为而恃之矣,似非老旨。今译‘不亡’为‘...
08810

《老子》33_今译

认识别人是智慧,认识自我才是高明。战胜别人是有力量,战胜自己才是强大。知道满足就是富有,勤奋行事才是有志。不丧失所在根基就是久长,身死而不被遗忘才是长寿。
0238

《老子》33_08_校笺_07_张舜徽

张舜徽云:“各本作‘死而不亡者壽’,他书引此‘亡’字或作‘妄’,皆非原意。帛书甲、乙本作‘忘’,是也。今据改。”
0855

《老子》33_述评

这一章节是一组人生格言,讲的是个人修养问题。“知人者,知也;自知者,明也。”知人需要察辨能力,自知则需内省功夫。察辨仅需智慧,内省则要克己灭私。所以,“自知”比“知人”更难。“胜人...
04612

《老子》33_08_校笺_08_古棣

古棣云:“许抗生从帛书作‘忘’,今译为:‘死而不为人忘却的为长壽。’许译与老子原意不合,在义理和逻辑上都说不通。‘壽’謂人之存在,与‘夭’相对而言,‘死而不为人忘却’怎么能叫‘长壽...
04211

《老子》33_陈黻宸

陈黻宸云:“我谓老子之明,非以昧为明也。老子明甚所明,而不明人之明。故人明于知人,而老子明于自知。明于自知,故其明若昧,然其昧也,乃所以为明也。老子之强,非以弱为强也。老子强其所强...
0446

《老子》33_08_校笺_09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《意林》卷一、《群书治要》卷三十引《道德经》‘死而不妄者,壽’,并引河上公注(河上公注谓:‘目不妄视,耳不妄听,口不妄言,则无怨恶于天下,故长壽。’),知河上公所见古本...
02714

《老子》34_01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道□□□□□□□”,“道”后损掩“氾呵其可左右也”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,唯校“氾”为“汛”,为误,见下;乙本作“道渢呵亓可左右也”,“其”作“亓”,《乙本释文》已...
0508

《老子》33_07_校笺_13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夫物各有所,‘飞龙乘云,腾蛇游雾,云罢雾霁,而龙蛇与蚓蚁同矣。’(《韩非子·难势》引《慎子》)此言失其所也。不失其所者如《周易·艮彖》云:‘艮,止也,时止则止,时行则行...
02515

《老子》33_07_校笺_03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按:张嗣成‘所’作‘守’,声近而讹。罗卷、易州、磻溪、赵写无‘也’字,下同。” 又,河上公注云:“人能自节养,不失其所受天之精气,则可以长久。”节解云:“謂不失其一也。...
02610

《老子》33_07_校笺_14_水海

水海按:“所”,處所,引申为根本。万物皆由“道”而生,“所”即指“道”。“道也者,不可须臾离也;可离者,非道也。”所以,守“道”而行的人,才是久长的。
0356

《老子》33_07_校笺_04_王弼

王弼云:“以明自察,量力而行,不失其所,必获久长矣。”
02611

《老子》33_07_校笺_05_叶梦得

叶梦得云:“所者,人之所安也。人之所安,莫大于道。《周易》曰:‘艮其止,止其所也。’所,猶有在道,变通不穷,则无所不在,随所在而安之,孰不可为久者,所謂道乃久也。”
03810

《老子》33_06_校笺_10_宋常星

宋常星云:“强行者,乾乾不息,臂如川流不息,不舍昼夜,须臾不肯间断,便是强行有志之人也。”
02611

《老子》33_07_校笺_06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道不可以方所言,此言所者,以万物由是出而言也。人能有志于道,不离于初,故不失其所。如此者,乃久也。”
0527

《老子》33_06_校笺_11_严復

严復云:“志士界说,在此。唯强行者为有志,亦唯有志者能强行。德哲噶尔第曰:‘所谓豪杰者,其心中常有一他人所謂断做不到者。’凡此,皆有志者也。”
03610

《老子》33_07_校笺_07_曹道冲

曹道冲云:“外安其分,内存于道,未有不久者也。”
03310

《老子》33_06_校笺_12_肖天石

肖天石云:“《周易》曰:‘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。’不息者,强行也,健行也,力行不已,而周行不殆也;不能锲而不舍,生死以之,则其于道也,难成难证;故曰:‘强行者有志。’无志者,常半...
0428

《老子》33_07_校笺_08_宋常星

宋常星云:“居止安住之地,謂之所。人能得其所,如鱼得水,似鸟歸巢,动静合宜,身心快樂,此即是止于至善之地也。渐渐进修,可以同天地而不巧,岂非长久乎!”
0515

《老子》33_06_校笺_13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四十一章:‘上士闻道,勤而行之;’是‘有志’乃勤勉行道之意。‘强行者有志’,言勤勉行道,是有志也。”
05112

《老子》33_07_校笺_09_李大防

李大防云:“所者,性也,即樸也。长保此樸则历久不磨(灭)也。”
0397

《老子》33_06_校笺_14_古棣

古棣云:“‘强行者有志’,蒋释说是。《老子》说‘不为而成’(四十七章),‘为’也就是‘行’,不为也就是不行;但他却主张‘为道’,他说‘古之善为道者···’(六十五章),‘上士闻道,...
02312

《老子》33_07_校笺_10_肖天石

肖天石云:“或曰:‘不失其所者久,何謂也?千古无的解。’曰所者,老子之道纪也,庄子之道枢也。”
048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