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子汇编数据 第156页

《老子》40_03_校笺_08_陈鼓应

陈鼓应云:“‘有’,和一章‘有名萬物之母’的‘有’相同。但和二章‘有无相生’及十一章‘有之以为利’的‘有’不同。二章与十一章上的‘有’,是指现象界的具体存在物;而本章的‘有’,是意...
03911

《老子》78_07_校笺_04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''受國不祥',河上、高翻'國'下有'之'字。'
03915

《老子》52_08_校笺_03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无遺身殃,是謂襲常’。‘遺’,唯季反。‘襲常’,犹前言‘襲明’,密而不露也。记曰:‘掩而充裘曰襲。’‘襲常’,叶作‘襲裳’,非。”
03912

《老子》54_02_校笺_07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按:彭、张之象‘子孫’下有‘以’字。罗‘祀’作‘祠’,‘輟’作‘餟’。倫谓当从《韩非子》作‘子孫以其祭祀世世不輟’。惟‘其’字当是‘共’字之讹,‘共’当作‘龔’。《说文...
03911

《老子》13_03_校笺_18_张舜徽

张舜徽云:“按:王弼本作‘寵為下’,乃原文也。帛书甲、乙本作‘寵之為下’,则误衍‘之’字矣。河上本作‘辱為下’,乃由不解‘寵為下’之义而改‘寵’为‘辱’耳。陈景元、李道纯本,均作‘...
03915

《老子》58_06_校笺_05_魏源

魏源云:“‘善復為訞’,王弼作‘妖’,傅奕作‘誤’。”按:经训堂刊傅奕本作“祺”。
03911

《老子》15_05_校笺_12_水海

水海按:“猷”,同“猶”,《玉篇·犬部》:“猷,與猶同。”段玉裁《说文注》:“今字分猷谋字犬在右,语助字犬在左,经典绝无此例。”“猷”,原是一种“进退多疑”的野兽之名,引申為进退不...
0397

《老子》39_12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高以下為基’,司马‘以’上有‘必’字。”
03910

《老子》39_15_校笺_05_薛蕙

薛蕙云:“‘故致數輿无輿’,一作‘數車无車’,一作‘數譽无譽’,一作‘故至譽无譽’,无‘數’字。”
0395

《老子》45_03_校笺_05_张煦

张煦云:“‘詘’,吕等作‘屈’。”
0395

《老子》53_述评

这一章,老子站在人民的立场,对为政者的“非道”行为进行了挞伐,对当时社会的阶级矛盾给予了揭露,反映了老子进步的政治思想。 当时朝政(包括各诸侯国)败坏。那些为政者,高台榭、修宫室,...
0398

《老子》54_07_校笺_03_顾广圻

顾广圻云:“傅本‘普’作‘溥’。按:普、溥同字也。”
0399

《老子》32_04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天地相谷,以俞甘洛”,“合”字作“谷(jué)”(《甲本释文》和高明《帛书老子校注》引误为“谷”),“洛”为“露”之假(上古二字皆为来纽铎部,为同音假借),《甲本...
0397

《老子》35_07_校笺_04_水海

水海按:《老子》故本当作“聽之不足聞也”,高说非是。理由見上文注【4】和注【6】所引古棣说。
03912

《老子》19_01_校笺_03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絶聖棄知,民利百倍’,古本。”
03911

《老子》20_06_校笺_03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享’,李‘享’与‘饗’同。陆音烹,今不取。”
03910

《老子》69_06_校笺_08_张煦

张煦云:“葛‘抗’作‘杭’,无‘相’字。各本‘若’作‘加’,无‘矣’字。”
03911

《老子》42_06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稱’,尺证反。”
0397

《老子》11_07_校笺_09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此‘无’与上三‘无’字不同,為‘有无’之‘无’,常语也。二‘之’字均系统指上文轂木、陶土、房屋三者而言。谓有此三者以為利,无此三者以為用也。”
03911

《老子》16_09_校笺_03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易州‘妄’误作‘忘’。”
0397

《老子》65_06_校笺_06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范謂傅、王同古本。今弼注曰:‘能知稽式,是謂玄德。玄德深矣遠矣。’‘能知’三句,全是经文,疑注有脱讹,然王不作‘常知稽式’(张之象如此)。则可证也。··馆本作‘常知楷式...
0399

《老子》81_01_校笺_03_俞樾

俞樾云:“此当作‘信者不美,美者不信’,与下文‘善者不辯,辯者不善;知者不博,博者不知’,文法一律。河上公于‘信者不美’注云:‘信者如其实,不美者朴且质也’;是可证古本正作‘信者不...
0396

《老子》45_05_校笺_05_严灵峰

严灵峰云:“《韩非子·解老》云:‘众人之用神也躁,躁则多费;多费之谓侈。圣人之用神也静,静则费;少费之谓啬。’亦‘静’、‘躁’对言。《孙子·军争篇》云:‘以治待乱,以静待譁。’《淮...
0398

《老子》50_09_校笺_05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兕,兽名,犀之雌者,《尔雅》云:‘形似野牛,一角,重千斤;’《淮南子·坠形训》:‘南方之美者,有梁山之犀象焉。’高诱注:‘梁山在会稽,长沙湘南有犀角象牙,皆物之珍也。’...
0399

《老子》30_06_校笺_07_严復

严復云:“夫不得已,岂独用兵然哉?凡事至不得已而後起而应之,则不中理亦寡矣。”
03915

《老子》31_12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句,帛书甲本前句同,后句作“以悲依立之”,“哀”假作“依”(上古二字皆为影纽微部,为双声叠韵假借)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改;乙本作“殺□□,□□□立□”,前句损掩“人衆”二字,后句...
03915

《老子》10_06_校笺_13_释德清

释德清云:“‘明白四達’,谓智无不烛也。然常人有智,则用智于处,衒耀见闻。聖人智包天地,而不自有其知,谓含光内照,故曰‘明白四達,而无知’。老子问人能如此乎。”
03915

《老子》67_11_校笺_03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御注本‘且先’二字颠倒。”
0399

《老子》21_03_校笺_08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道藏王本二‘惚’字皆作‘忽’,《释文》出‘怳’字,知王本作‘怳’。”
03912

《老子》73_02_校笺_04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知此两者’,河上、王弼无‘知’字。”水海按:宋刊河上公本无“知”字,道藏河上公本则有“知”字。
0391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