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子汇编数据 第163页

《老子》18_04_校笺_08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‘國家昏亂,有忠臣’,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此句同。范本‘有貞臣焉’引王本‘貞’字同。皆川愿本‘忠臣’作‘忠信’,与上‘孝慈’对文。又‘昏’字,宋刊河上本、赵孟頫本、楼正...
0369

《老子》20_02_校笺_05_吴澄

吴澄云:“‘唯’、‘阿’皆应声。‘唯’,正顺;‘阿’,邪谄。‘幾何’,言甚不相远也。”
03613

《老子》39_05_校笺_10_张舜徽

张舜徽云:“此句帛书甲本作‘其至之也’,乙本作‘其至之’,王弼本作‘其致之’,皆有误脱,以致语意不完。今依傅奕、范应元本写定。‘其致之一也’,当连上文读,乃总结上文之辞。”
03613

《老子》73_04_校笺_19_王卡

王卡云:“‘天之道’,《治要》引与敦煌唐写本P二六三九《老子德经河上公章句》无‘之’字。”
03615

《老子》25_音韵_02_陈第

陈第云:“改,音己,《说文》己声。《老子》‘獨立而不改,周行而不殆’;《庄子》引古诗‘美成在久,恶成不及改’。”
03614

《老子》26_04_校笺_11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强本成疏:‘如何,奈何也。’則成作‘如何’。按:‘萬乘之主’,指当时俗君而言。‘以身輕天下’,即輕以身為天下之谊,与十三章‘贵以身為天下’之谊相反。輕以身為天下,即以...
03610

《老子》04_述评

这一章节是继“道可道也”章节之后对“道”的又一种写状。 老子告诉我们,“道”是一种盅虚无形的东西;当然这种盅虚无形的东西,并不是一无所有的,“它蕴藏着无尽的创造因子”。因此,它的作...
03611

《老子》06_今译

生养万物的“道”是永恒存在的,因此称它为玄妙的母性。玄妙母性的出生万物之门,就是生长天地万物的根源。它绵绵不断的样子,好像存在又好像不存在(无形无声),然而作用起来,却永不会穷尽。
03612

《老子》14_12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句,帛书甲、乙本皆同。今从帛书本。今存各通行本“執(简作执)今”作“執古”。傅奕本“以”前有一“可”字,作“執古之道,可以御今之有”。景龙本“御”作“语”,謂“執古之道,以語今...
03614

《老子》16_06_校笺_06_徐梵澄

徐梵澄云:“‘復命,常也’,即於萬事萬物之中,求其至当不易之规律,得其常轨。非轨辙不足以言道,非规律不足以言常。往者如是,今者如是,来者亦如是,此所謂常也。则知常之知,其境界浩大。...
0368

《老子》17_01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大上’,‘大’音太。王云:‘太上謂大人也。’顾云:‘太古上德之人也。’”
0366

《老子》22_01_校笺_09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‘正’作‘直’。”
0365

《老子》49_07_校笺_06_古棣

古棣云:“以有‘之’字于文为长。‘聖人之在天下也’,即圣人的治理天下,此处‘在’字训‘治’,但有其特殊性,即包含有不干涉的意思,似為老庄学派专门用语。《庄子·外篇》有《在宥篇》,‘...
0366

《老子》03_音韵_03_黄瑞云

黄瑞云云:“用韵:腹骨欲(按《老子》句法,‘腹骨欲’似应叶韵,高本汉《老子韵考》、陈柱《老子集训》即以之為韵。然‘腹’属觉部,‘骨’属物部,‘欲’属屋部,三者相距颇远,姑存疑)。”
0366

《老子》53_音韵_03_水海

水海按:“使我摞有知也,行於大道,唯迆是畏。大道甚夷,民甚好懈。”知【tǐe】,支部;懈【kēk】,锡部。支部【e】和锡部【ek】,主要元音相同,故可对转,支锡通韵,知、懈押韵。上古楚音...
0368

《老子》34_07_校笺_08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河上、景龙、敦煌、御注、景福、英伦诸本均作‘是以聖人終不為大’。”
0366

《老子》59_06_校笺_09_水海

水海按:“母”,喻治國的根本之道。有德于民的治理者(得称“有國”者,)以道(无为)治國,则可以長久矣。
03611

《老子》16_04_校笺_05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《庄子·在宥篇》曰:‘萬物云云,各復其根。’即本此文。···依《庄子》文则‘各’字有,核义亦不得无‘各’字。《说文》曰:‘夏,行故道也。’今通作‘復’字。‘復其根’即‘...
03614

《老子》72_02_校笺_11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馆本、六朝残卷、磻溪、柰卷、卷子成疏‘狎’并作‘狹’。‘狎’、‘狭’声同谈类,故得相通。‘狎’、‘狹’二字并借为‘柙’。《说文》曰:‘柙,槛也。’或借为‘匣’,《说文》...
0366

《老子》01_07_校笺_10_王安石

王安石云:“两者,‘有’、‘无’之道,而同出于道也。言有无之体用皆出于道。世之学者,常以‘无’为精,‘有’为粗,不知二者皆出于道,故云‘同謂之玄’。此两者同出而異名者,同出乎神;而...
0367

《老子》50_09_校笺_02_成玄英

成玄英疏云:“诸本言‘駐’,駐,立也。”按:成玄英本“椯”作“駐”。
0368

《老子》05_述评

张松如云:“此章主旨,河上公本题曰‘虚用’,具体来说,还是同前两章相连接,旨在宣扬‘无为’。所用方法,乃是由‘天道’以证‘人道’,由‘自然’推论‘社会’,形似诗的比兴。这在科学上固...
03612

《老子》30_03_校笺_10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苏上有‘故’字,‘有’作‘者’。《治要》‘有’作‘者’。按:强本成疏引经文云:‘故善者果而已;’是成作‘故善者果而已’。‘有’当从诸本作‘者’,俞说是也。按:《左传·宣...
0367

《老子》07_03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“聖(简作圣)”借作“聲(简作声)”(上古二字皆为书纽耕部),“退”假作“芮”(上古“退”为物部,“芮”为月部。物部【et】和月部【at】,主要元音相近,韵尾相同,可以...
03612

《老子》35_08_校笺_19_古棣

古棣云:“音樂和美食,对于人们很有诱惑力;而讲道的言论,却是淡然无味——这道,眼睛看不見,耳朵聽不見,而用起来,却是不可穷尽的,那作用便是开头所说的天下歸往,从而互不相害,天下太平...
03615

《老子》17_06_校笺_03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百姓皆曰我自然’,‘曰’字,严遵同古本。··故功成事遂,百姓不知帝力,皆曰我自然,此乃相忘于道德也。”
03614

《老子》67_03_校笺_11_水海

水海按:作“救”为误。“小”与“細”义通,然《老子》原本当作“細”。 又,王弼注云:“久矣其細,犹曰其細久矣。肖则失其所以为大矣,故曰‘若肖,久矣其細也夫’。”楼宇烈注:“‘肖’,...
03610

《老子》26_02_校笺_13_水海

水海按:帛书甲、乙本作“君子”,而不作“聖人”。“君子”所指范围比较广,不仅包括“卿大夫、士”,且也包括“万乘之王”。《老子》原本当作“君子”,帛书本正与《喻老》引合。“冬”,乙本...
0366

《老子》52_08_校笺_12_水海

水海按:“毋遺身殃”,“遺”不应作“道”。帛书甲本作“道”,因与下句“謂”义相同而传抄者妄改耳。“遺”有两训。一训音為“唯季反”(陆德明说),即今音wèi,义谓“赠”(马叙伦说);二...
0367

《老子》60_05_校笺_11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言天下有道,神与聖人两不相傷,故得交歸于民也。本章言神不傷人,以明聖人之不傷人。聖人不傷人之道奈何?曰清静无为,不去扰民而已。如此,则天下安乐,而万民皆得其利矣。”
03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