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15_07_校笺_09_刘师培
刘师培云:“《文子·上仁篇》作‘涣兮其若冰之液’,疑《老子》古本作‘液’。‘將釋’二字,系后人旁记之词,校者用以代正文。”
《老子》64_12_校笺_03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张煦曰:‘吕慎作謹。’按:吕‘慎’作‘謹’者,避宋讳。彭、吴、赵写有‘矣’字,各本及《文选·赠文叔良诗》注、《赠刘琨诗》注、《杨武仲诔》注引均无。”
《老子》19_05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令’,力征反。‘所屬’,屬,之欲反,注同。”
《老子》20_10_校笺_18_水海
水海按:帛书甲、乙本作“纍”(lèi卢对切),上古来母微部【luai】,同“累”,疲劳、疲惫、懈怠之义。郑玄注《礼记·玉藻》“纍纍”谓:“羸惫貌。”作“儽”(lèi卢对切),上古来母微部【...
《老子》22_04_校笺_11_古棣
古棣云:“‘抱一’,傅奕本‘抱’作‘衰’,‘衰’即‘抱’的古异体字。帛书甲本和乙本作‘執一’。按作‘抱一’于义爲長。十章有‘抱一’語。十九章‘見素抱朴’,‘抱朴’亦即‘抱一’,‘朴...
《老子》23_03_校笺_06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:各本并无‘也’字,惟臧疏及《治要》引同此(傅奕本‘也’字)。馆卷并无‘者’字。易州‘孰’作‘熟’,无‘者’、‘也’二字。寇‘為’作‘謂’,盖刊误。”
《老子》79_04_校笺_07_冯达甫
冯达甫云:''與',助,支持。善人,有德司契的人。善人消怨而不生怨,故得天道之助。能否得天道之助,则视其有德无德。这是自然规律,谁能违反?嫌怨不是调和可能解决的,必须消除结怨根源才行...
《老子》06_01_校笺_04_彭耜
彭耜云:“‘谷’,陆:古木切。李音同,上言谷之应声如道也,应物未尝休息。‘牝’,李:频忍切,母也,言母养万物。”
《老子》09_04_校笺_13_唐玄宗
唐玄宗疏云:“‘遺’,与也。富则人求之,故便欺物。貴则人下之,故好凌人。驕奢至而不期,殃咎来而谁与?因驕获咎,骄自心生,故云自遺尔。此复释揣锐也。”吴澄注:“世有金玉满堂莫能守者,...
《老子》11_03_校笺_07_纪昀
纪昀云:“按‘埏’,各本俱作‘埏’,惟《释文》作‘挻’。”
《老子》57_10_校笺_07_老子乙本释文
帛书《老子乙本释文》校释云:“‘我欲不欲而民自樸’,通行本无上‘欲’字。按严遵《指归》云:‘人主诚能欲不欲之欲’,王弼注云:‘我之所欲唯无欲,而民亦无欲自樸也’,似其本皆原有,经后...
《老子》14_07_校笺_07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按:各本‘在’并作‘其’,作‘其’是也。”
《老子》64_06_校笺_01_校勘
此二语,帛书甲本作“□□□□,□□毫末”,前语全损,后语损掩“生於”二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帛书乙本作“□□□木,作於毫末”,前语损掩“合抱之”三字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补。《乙本释...
《老子》43_02_校笺_16_高明
高明云:“今据帛书《老子》勘校,除傅、范与《淮南子·原道训》作‘出於无有,入於无間’之外,世传本多同帛书作‘无有,入於无間’。从文义分析,则与前文‘天下之至柔,驰騁於天下之至堅’,...
《老子》28_04_校笺_13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韬光晦迹,人皆法之,其德尊榮,不敢矜伐,故知其尊榮,而守其卑辱也。為天下谷者,虚而能容,深不可测,人歸之如水之赴谷也。”
《老子》29_06_校笺_11_高明
高明云:“乙本‘或唑’二字,犹今本‘或吹’。‘唑’、‘吹’二字古為双声叠韵,音同互假。在此当从易氏作‘或嘘或吹’。甲本有六字残损,参譣王本,其中包括‘或强或羸’一句;乙本虽保存完好...
《老子》08_04_校笺_12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居善地’者,可止则止。‘心善淵’者,中常湛静。”
《老子》09_03_校笺_04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室’字,严遵、杨孚、王弼同古本。贪财而轻命,则物在而身亡矣。”
《老子》57_05_校笺_04_张煦
张煦云:“‘民’,吕、林作‘人’。”
《老子》72_02_校笺_05_焦竑
焦竑云:“‘无狹’,一作‘无狎’。”
《老子》74_05_校笺_14_高明
高明云:“《老子》特别警告人君:‘夫代司殺者殺,是代大匠斵也。夫代大匠斵者,則希不傷其手矣。’‘司’即前文‘有司’,皆指主管刑律之机关。民有犯罪以律当死者,則由有司以法執办,人君守...
《老子》43_04_校笺_01_校勘
此两语,帛书甲本作“不□□教,无為之益”,损掩“言之”二字,今据王弼本、傅奕本、景龙本校补;帛书乙本只残留语首一“不”字,余尽损掩。其他诸本并同此两语句。
《老子》50_述评
此章是讲的“执生”之道。 “出生,入死”都有固有的规律。人之生,必有其所以生之理;而人之死,亦必有其所以死之理。生与死皆自然之理也。但有的人,既生之后,自贵其身,贪厌好得,求益其生...
《老子》34_04_校笺_09_奚侗
奚侗云:“‘衣養’,猶云覆育。有覆育萬物之功,而不為之主,是自处卑下也,故云‘可名於小’。此二句(指‘衣養萬物而不為主’和‘可名於小’)与下二句相偶。各本‘可名於小’句上,误赘‘常...
《老子》13_09_校笺_05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故貴以身為天下者’,古本。一本作‘故貴以身為天下’。”
《老子》64_08_校笺_04_罗振玉
罗振玉云:“敦煌辛本‘千里之行’作‘而百刃之高’。‘始’作‘起’。”
《老子》20_04_校笺_06_乙本释文
帛书《乙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‘人’,各本皆无,疑为衍文。”
《老子》22_04_校笺_12_高明
高明云:“帛书甲、乙本‘聖人執一’,今本皆作‘聖人抱一’;帛书甲、乙本‘為天下牧’,今本皆作‘為天下式’。‘執’与‘抱’虽皆有‘守’、‘持’之义,但彼此也有原則区分,‘執一’不同于...
《老子》47_03_校笺_10_张松如
张松如云:“‘尠’,一作‘尟’。诸王本‘尠’作‘少’。按:‘尠’耶?‘少’耶?抑‘近’耶?帛书不能定也。‘近’字不词,‘尠’、‘少’同谊;‘遠’、‘尠’二字为韵,‘少’与‘道’为韵...
《老子》01_05_校笺_03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常无’绝句。‘觀’,去声,谛视也。‘妙’,微妙也。‘常’,久,自然之道,自古固存,然而无形无声,微妙难穷,故謂之‘常无’,则欲要使人以觀其微妙也。唯人也由此道而生,为...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