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77_09_校笺_07_武内义雄
武内义雄云:“敦本‘見’作‘示’。”
《老子》21_08_校笺_02_武内义雄
武内义雄云:“敦、景、遂三本‘衆’作‘終’,衆、終古音通。”水海按:景龙本作“衆”而不作“終”。此误校。
《老子》37_03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鎮以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五注、曹、达真、陈、叶、黄、程并‘镇’下有‘之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19_02_校笺_03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絶民’,各本作‘絶仁’。”水海按:景龙本“絶民”之“民”字涉及上下文“民”字而误。
《老子》46_06_校笺_09_水海
水海按:张舜徽说是。《老子》原文用“恒”字。“恒”,乃《老子》所用楚方言也。扬雄《方言》卷二云:“恒,言既广又大也。荆、扬之间凡言广大者谓之恒。”此处恒义,与通语“恒”之“常”义不...
《老子》64_11_校笺_10_成玄英
成玄英疏云:“‘幾’,近也。凡人從於有為之务,執心躁竞,分别取舍,曾无远见,每欲近成,有始无卒。故:多敗也。《尚书》云:‘靡不有初,鲜克有終。’”
《老子》78_02_校笺_08_高亨
高亨云:''其',犹是也,此也,字当读为'斯'。言天下莫柔弱於水,而堅强者莫之能勝,乃理之自然,势所必至,而无以变易也。'
《老子》06_01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谷’,古木反,中央无者也。河上本作‘浴’,(云:)‘浴者,养也。’”又云:“‘玄牝’,牝,频忍反,旧云‘扶比反’,《简文》‘扶紧反’。”
《老子》67_09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舍’,音捨。”
《老子》67_13_校笺_10_王先慎
王先慎云:“傅本‘勝’作‘正’。按:王注:‘相慜而不避於难,故勝也;’是晋时本作‘勝’,傅本误。‘於’当作‘以’。‘慈’字逗,《老子》‘慈’上有‘夫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58_音韵_05_江永
江永《古韵标准》入声第三部谓:“‘缺’,苦穴切。《老子》‘其政察察,其民缺缺。’”
《老子》05_01_校笺_06_罗振玉
罗振玉云:“景龙、广明二本作‘’,敦煌本作‘爹’,均‘芻’之别构。”
《老子》23_01_校笺_09_王弼
王弼注云:“听之不闻名曰希。下章言,道之出言,淡兮其无味也,视之不足见,听之不足闻。然則无味不足听之言,乃是自然之至言也。”
《老子》39_11_校笺_11_唐玄宗
唐玄宗注云:“侯王貴高,兆民賤下,為国者以人為本基,当劳谦以聚之。”
《老子》39_04_校笺_06_王念孙
王念孙云:“河上公本‘貞’作‘正’。注云:‘為天下平正。’念孙按:《尔雅》曰:‘正,长也。’《吕氏春秋·君守篇》‘可以為天下正’。高注曰:‘正,主也。’‘為天下正’,犹《洪范》言‘...
《老子》76_04_校笺_02_黄茂材
黄茂材云:“《列子》载老聃之言曰:‘兵强則灭,木强則折。’《列子》之书,大抵祖述《老子》之意,且其世相去不远。‘木强則折’,其文为顺。今作‘共’,又读如‘拱’,其说不通,当以《列子...
《老子》51_01_校笺_04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‘畜’,借为‘育’,声同幽部。”
《老子》78_08_校笺_03_毕沅
毕沅云:''正言若反也',诸本无'也'字。'
《老子》77_01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與’,音餘(简作馀)。”
《老子》58_03_校笺_07_刘师培
刘师培云:“按:《韩非子·解老》所引于‘禍兮’句下,有‘以成其功也’五字,疑此节多佚文。”
《老子》25_02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寂’,陆、王弼作‘宗’,亦作‘寂’。‘寥’,陆、王弼作‘寞’;李(畋):落消切,虚静湛然之称。”
《老子》22_01_校笺_11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‘曲則全,枉則正’,范、馆卷同此。各本及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、《后汉书·张衡传》注引‘正’字并作‘直’。范謂‘王弼同古本’,則王作‘正’。今王本作‘直’者,后人依别本改之...
《老子》35_01_校笺_08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道不可執,此言執者,谓守道者如手之執物,不可失也。道本无象,此言象者,以万象皆由是而兆见,故曰‘大象’也。圣人能執道不失,则天下皆心往而诚歸之,非圣人有招来天下之心也。...
《老子》79_02_校笺_10_朱谦之
朱谦之云:'朱骏声曰:'契,《说文》:大约也。今言合同。《易传·系辞》:后世聖人易之以书契。郑注:以书书木边言其事,刻於木谓之书契。《周礼·质人》:掌稽市之书契。注:取予市物之券也,...
《老子》67_13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以陳’,陳,直忍反。”
《老子》32_音韵_02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臣、賓,真部;名,耕部,均真耕兼收,此为耕部通真部之证。《离骚》亦名、均为韵,奚侗未及此。武内义雄本‘止’作‘之’,云:‘无名有名之两名字韵,其间樸雖小以下三十五字,臣...
《老子》58_04_校笺_08_水海
水海按:“孰知其極”,“其”代禍福相因。“極”,至也。高诱注《淮南子·说林训》“所極一也”,谓“極,至”。王逸注宋玉《九辩》“極明”,谓为“至明”。可知“極”本义为“至”,非为“穷...
《老子》16_10_校笺_05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:《广雅》:‘容,法也。’训‘容’为‘法’者,乃以‘容’为‘鎔’。《说文》:‘鎔,冶器法也。’故‘法’者,謂‘法象’,即模范也。此‘容’与二十一章‘容’字谊同,皆指模...
《老子》16_02_校笺_05_毕沅
毕沅云:“河上公本作‘吾以是觀其復’,王弼本作‘吾以觀復’,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作‘吾以觀其復也’。”
《老子》55_08_校笺_02_河上公
河上公注云:“‘祥’,长也。言益生欲自生,日以长大。”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