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13_02_校笺_05_毕沅
毕沅云:“河上公作‘何謂寵辱’,明皇作‘何為寵辱’。”
《老子》35_04_校笺_04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出言’,王弼同古本。”水海按:譣今王弼注文,谓“而道之出言”。可知王弼注本作“道之出言”。
《老子》21_05_校笺_07_王昶
王昶云:“至元作‘杳兮冥,其中有精’。”
《老子》37_今译
“道”永远处于无名状态。侯王如果能持守它,万物就能自然化育。万物自然化育之中,私欲萌动,我就用无名之道使它(他)们镇定。用无名之道使它(他)们镇定,它(他)们就不会感到耻辱。它(他...
《老子》33_08_校笺_07_张舜徽
张舜徽云:“各本作‘死而不亡者壽’,他书引此‘亡’字或作‘妄’,皆非原意。帛书甲、乙本作‘忘’,是也。今据改。”
《老子》37_04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吾將鎮之以无名之樸,夫亦將无欲’,‘无’,简文作‘不’;河上本作‘吾將鎮之’,河上者,非《老子》所作也。”
《老子》62_08_校笺_09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‘曰’,六朝残卷、宋河上、寇、臧疏、易州、磻溪、柰卷作‘日’。‘求以得’,各本同此,六朝残卷、罗卷作‘以求得’。臧疏引顾欢曰:‘日日求之。’是顾本已作‘日求’,然可证‘...
《老子》28_04_校笺_07_张舜徽
张舜徽云:“帛书甲、乙本均作‘知其白,守其辱,為天下谷;為天下谷,恒德乃足。恒德乃足,復歸於樸。’此数句均在‘知其白,守其黑,為天下式’云云之前,与今本异。从知此段,经传写而滋错乱...
《老子》30_02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其事好’,‘好’,呼报反。‘還’,音旋。”
《老子》30_05_校笺_06_王昶
王昶云:“至元‘驕’作‘憍’。”
《老子》20_06_校笺_13_想尔注
想尔注云:“衆俗之人,不信道,乐为惡事,若饮食之,春登高臺也。”
《老子》22_11_校笺_05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‘故成全而歸之’(景龙碑本),遂州本与此石同。‘成’当作‘誠’。夏竦《古文四声韵》卷二引古《老子》出‘成’字,作盘;又出‘誠’字,作。经文‘成’字共十七見,‘誠’字只此...
《老子》09_04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自遺’,遺,唯季反、以之反。‘咎’,求九反。”
《老子》49_04_校笺_06_王昶
王昶云:“开元无‘矣’字,‘得’作‘德’。下同。”
《老子》66_06_校笺_06_陈柱
陈柱云:“‘是以天下樂推而不默’,‘默’各本作‘厭’。罗振玉云:‘御注本作默’;即厭。”
老子道德经•帛书甲本•道经 白云出岫朗读
《老子》37_04_校笺_06_毕沅
毕沅云:“王弼本无‘无名之樸’四字。”水海按:陆德明所见王弼本直作“吾將鎮之以无名之樸,夫亦將无欲”,似王弼本不重“吾將鎮之以无名之樸”句。但今王本有“无名之樸”四字。
《老子》24_01_校笺_07_张煦
张煦云:“吕、林、苏、葛‘企’作‘跂’。”
《老子》35_05_校笺_05_张煦
张煦云:“‘兮’,吕作‘乎’。”
《老子》75_02_校笺_04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上有為’,河上、王弼、高翻作‘上之有為’。”
《老子》28_08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不忒’,忒,吐得反,顾云‘差也,爽也’。”
《老子》36_音韵_02_劳健
劳健云:“按:翕弱、張强、廢奪、舉與,皆两句相间成韵,当作‘奪’。”
《老子》17_03_校笺_12_张松如
张松如云:“‘其次畏之,其次侮之’,傅奕如此。范与景龙、开元、道藏龙兴碑本、《永乐大典》王本皆作‘其次畏之,侮之’。道藏、武英殿两王本,则作‘其次畏之,其次侮之’。”
《老子》31_音韵_05_本章韵读
本章韵读:者,鱼部,之,之部,鱼之合韵;居,鱼部,之鱼合韵;左,歌部,鱼歌合韵;右,之部,歌之合韵;者、者,鱼部,之,之部,鱼之合韵。上,阳部,下,鱼部,阳鱼通韵;美、美,脂部,人...
《老子》64_音韵_03_顾炎武
顾炎武《唐韵正》卷六《十八尤》谓:“‘謀’,古音媒。····《老子》:‘其安易持,其未兆易謀。’‘不召而自来,然而善謀。’”旁证云:“《管子·霸言篇》:‘智者善謀,不如当时。’《庄...
《老子》28_06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“‘樸’,普角反。”
《老子》30_03_校笺_13_徐梵澄
徐梵澄云:“‘善者’句上,真本、古本皆有‘故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38_03_校笺_06_陶方琦
陶方琦云:“《文选·魏都赋》注引亦作‘无不為’。”
《老子》78_音韵_02_顾炎武
顾炎武《唐韵正》卷十《四十五厚》:'垢',古音古,《老子》:'受國之垢,是為社稷主。'
《老子》26_音韵_01_江有诰
本章节江有诰韵读谓:根、君韵(文部),行、重韵(阳、东通韵,重叶宅王反)。觀、然韵(元部,觀音涓),主、下韵(侯、鱼通韵,主叶音渚)。臣、君韵(文、真通韵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