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58_04_校笺_04_唐玄宗
唐玄宗疏云:“禍福循环,倚伏无准,谁知穷極者?”
《老子》14_09_校笺_04_石田羊一郎
石田羊一郎云:“‘无物之象’承上句‘无物’言,不当在‘无狀之狀’下。‘无物之象’即‘无狀之狀’,即‘恍惚’也。”
《老子》01_08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玄之有玄,衆眇之□”,“又”假作“有”(上古二字皆为匣纽之部),“門(简作门)”字损掩;帛书乙本同此。今从乙本。《甲、乙本释文》和复旦本及高明本皆校“眇”为“妙...
《老子》39_06_校笺_04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《御览》二引同此(指傅奕本作‘天无以清將恐裂’)。‘裂’当作‘列’。《说文》曰:‘列,分解也。’今通用‘裂’。”
《老子》08_04_校笺_13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‘與’为‘舉’初文,取‘與’字当作‘予’。《说文》曰:‘予,推予也。’今亦通用‘與’。后同。”水海按:帛书本正作“予”。
《老子》32_06_校笺_01_校勘
此三句,帛书甲本作“始制有□,□□□有,夫□□□□”,第一句损掩“名”字,第二句损掩“名亦既”三字,第三句损掩“亦將知止”四字,《甲本释文》皆已校补。乙本同此三句;今从乙本。张松如...
《老子》65_01_校笺_01_校勘
此三句,帛书甲本作“故曰:為道者非以明民也,將以愚之也”,“古之”作“故曰”,《甲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‘故曰’,各本作‘古之’。”帛书乙本第一句同此,第二句、第三句作“非以明□□,□...
《老子》66_04_校笺_02_薛蕙
薛蕙云:“‘欲先民,必以身後之’,‘民’一作‘人’;‘必以’一并作‘以其’。”
《老子》21_08_校笺_03_俞樾
俞樾云:“按‘甫’与‘父’通。‘衆甫’者,‘衆父’也。四十二章:‘我将以為教父;’河上公注曰:‘父,始也。’而此注亦曰:‘甫,始也。’然则‘衆甫’即‘衆父’矣。一章:‘有名万物之母...
《老子》74_03_校笺_03_焦竑
焦竑云:“‘吾得執而殺之,孰敢’,古本作‘吾得而殺之,孰敢也’。一‘得’作‘豈’。”
《老子》49_11_校笺_03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咳’,何来切,小儿笑貌。旧本、《释文》并作‘咳’。”
《老子》51_05_校笺_07_张煦
张煦云:“葛、林‘爵’作‘命’。”
《老子》32_02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莫能臣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陈、程并作‘不敢臣’。”
《老子》32_06_校笺_12_水海
水海按:《老子》故本当作“夫亦將知止”,王弼本、御注本、傅奕本等通行本正同帛书乙本,俱作此文句。河上公本“止”作“之”,则由篆体比、二字形近而误耳。想尔本復又作“止”,后来多数本从...
《老子》17_03_校笺_06_焦竑
焦竑云:“‘其次侮之’,彭本无‘其次’。”
《老子》41_14_校笺_04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善貸且善’,各本作‘且成’。”
《老子》28_04_校笺_04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易说是也。《说文》:‘谿,山渎无所通者。’‘谷,泉出通川為谷。’《老子》以‘谿’喻无有能入,‘谷’喻无所不出,间以‘式’字则不伦矣。又‘漓’与‘足’对,‘婴兒’与‘樸’...
《老子》06_音韵_05_魏建功
魏建功云:“死、牝、門、根、存、勤六句相叶。《经典释文》:‘牝,频忍反,旧音抚死反,《简文》扶紧反。’是旧音与‘死’相叶,而后改音与‘門’、‘根’诸字叶。其初当全相叶可知。”(《古...
《老子》30_08_校笺_20_吴澄
吴澄云:“有道者常如婴儿、孺子,故能不老而长年。若壯則必老,此不道者也。不道者早已,言其不能久也。”
《老子》54_09_校笺_02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奚’字,《韩非子》与古本同。”
《老子》68_02_校笺_12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:强本成疏:‘既不喜怒,何所争乎;’又荣注:‘无心自然受推,故言不争;’是成、荣并作‘争’。‘與’犹敌也。《庄子·徐无鬼篇》:‘且方與我以辩。’《天下篇》:‘惠施日以...
《老子》39_06_校笺_05_水海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当作“毋已”。帛书本為是。河上公注中有“不可但欲清明无已时”语,可知河上公本原作“无已”。“无”则是“毋”的假借字。“毋”,副词,表示否定,相当于“不”。《韩非...
《老子》41_述评
此章主旨,正如王安石所指出的:“此章言道深微妙,隐奥难见。自‘明道’至于‘大象’,皆道也。道之妙,不可以智索,不可以形求,可谓隐矣。道之体,隐乎无名,而用乃善贷且成。上士悟之,特然...
《老子》23_02_校笺_09_罗运贤
罗运贤云:“《御览》十引‘驟’作‘暴’。”
《老子》76_02_校笺_06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生之’,御注作‘生也’,众本作‘之生也’。”
《老子》76_04_校笺_09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《文子·道原篇》‘則’作‘即’。‘則’、‘即’古书多通用,见《经传释词》。《列子》引‘不勝’二字作‘滅’字,是也。由‘滅’字脱失。读者以弼注中有‘故必不得勝’云云,补‘...
《老子》01_06_校笺_06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罗卷‘徼’作‘暾’。按:‘徼’当作‘竅’。(后同。)《说文》:‘竅,空也。’‘竅’与‘杪’对言,《庄子·庚桑楚篇》曰:‘出无竅,有所入而无竅者有长,有长而无乎剽者宙也。...
《老子》03_08_校笺_07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‘无不為’,范本同此。磻溪作‘則无不治矣’。成疏曰:‘治,正也。’則成亦作‘无不治’。作‘治’者是也。此‘治’字应上文‘聖人之治’,自‘治’字改為‘為’字,读者复增‘為...
《老子》16_音韵_05_本章韵读
本章韵读:極,职部;督,觉部;职觉合韵;作,铎部,铎觉合韵;復,觉部,铎觉合韵。云、根,文部。静、静、命,耕部。常、明、,阳部;凶、容,东部;阳东合韵。公、公,东部。王、王,阳部。...
《老子》41_06_校笺_09_奚侗
奚侗云:“‘夷’,平也。平有正谊。《左传·昭公二十八年》:‘忿纇无期’,杜注:‘戾也。’戾有反谊,此谓正言若反。夷纇相对,与明昧、進退同。河上本误作‘類’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