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子汇编数据 第223页

《老子》70_03_校笺_02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言有宗,事有主’,‘主’字,一作‘君’。今从古本。吾言有所宗,吾事有所主。宗、主者何?道德是也。道本无知,一而行万,源止湛然,其用则虚静、柔和、慈俭、不争,而不求人知...
0366

《老子》73_03_校笺_04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此敢与不敢两者,世或以敢为利,而因以殺身,則是害也。世或以不敢为害,而因以活身,則是利也。故曰‘或利或害’。由是观之,强梁者天之所惡,断可误矣。而世之人,誰知其常也。世...
0526

《老子》41_11_校笺_07_钱钟书

钱钟书云:“‘大音希聲’。按:《庄子·天运篇》‘无聲之中,独闻和焉’,即此意。脱仿前说一四章之例,强为之容,则陆机《连珠》:‘繁会之音,生于绝弦;’白居易《琵琶行》:‘此时无聲胜有...
0236

《老子》22_10_校笺_05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豈虚語’,各本作‘豈虚語哉’。”
0396

《老子》23_02_校笺_15_水海

水海按:帛书甲、乙本经文“飄(简作飘)”前皆无“故”字,从经义分析,无“故”字者是。乙本“飄”作“莿”。“莿(biāo)”,上古帮纽宵部【pǐau】;“飄”,上古滂纽宵部【p*ǐau】,故二...
0316

《老子》76_04_校笺_15_水海

水海按:此二句之后句众说纷纭,莫衷一是,概而括之,凡有四说:一是“木强則折”说,主此说者有黄茂材、俞樾、刘师培、易顺鼎、奚侗、陈柱、马叙伦、高亨、蒋锡昌、朱谦之、任继愈、张舜徽、陈...
0456

《老子》47_02_校笺_09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《尸子·处道篇》引仲尼曰:‘不出於户,而知天下;不下其堂,而治四方;’《鬼谷子·本经阴符七篇》引‘不出户而知天下,不窥牖而知天道;不見而命,不行而至。’语亦本此。”
0366

《老子》02_04_校笺_03_易顺鼎

易顺鼎云:“考十七章王注云:‘大人在上,居无為之事,行不言之教,萬物作焉而不為始’数语,全引此章经文,是王本作‘不為始’之证,但比傅本多一‘焉’字耳。作‘不辭’者,盖河上本,后人因...
0266

《老子》28_02_校笺_11_明太祖

明太祖注云:“此务教人不尚强而尚柔,乃云雄雌也,如此者,当以吾腹為天下长江大河,所以长江大河能容百川之波涛。故欲君子以心比之,則常有大德。”
0276

《老子》02_05_校笺_21_水海

水海按:“不”,弗也(见《玉篇》和《经传释词》),《逸周书·大匡》云:“二三子不尚助不穀;”王引之谓下“不”字训为“弗”。又《公羊传·桓公十年》云:“其言‘弗遇’何?”注:“弗,不...
0416

《老子》03_02_校笺_05_成玄英

成玄英疏云:“‘難得之貨’,谓赵珠、荆璧等物也。若使普天貴寶,则盗贼斯生;率土贱珍,则盗窃不起,故言‘不盗’。”
0486

《老子》28_09_校笺_04_肖天石

肖天石云:“无極者,天地未形,万物未生之象也。”
0576

《老子》03_音韵_05_本章韵读

本章韵读:賢,真部;争,耕部;真耕合韵。盗,宵部;亂,元部;宵元合韵。治、志,之部;腹,觉部;欲,屋部;觉屋合韵。已、矣,之部。
0416

《老子》29_07_校笺_07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或接’,御注、河上‘接’作‘载’,王弼、梁简文作‘挫’。”
0356

《老子》30_05_校笺_08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遂州、敦煌、景福三本‘果而勿驕’在‘果而勿矜’之前。又‘驕’,范本、楼正本亦作‘憍’。”又引杨树达云:“‘憍’字从心,乃驕傲之‘驕’本字,但《说文》未收耳。‘驕’则‘憍...
0836

《老子》11_03_校笺_05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埏’,司马、碧虚作‘挻’。‘埏’,始然反。《考工记》曰:‘埏,和。’‘埴,黏也。’和水土烧以為陶也。”
0386

《老子》35_02_校笺_10_饶宗颐

饶宗颐云:“‘安平大樂’,《想尔》‘樂’字连上读,玄本‘大’作‘太’,断句,‘樂’字连下读。”
0446

《老子》59_03_校笺_03_王安石

王安石云:“夫人莫不有视、听、思。目之能视,耳之能听,心之能思,皆天也。然视使之明,听而使之聪,思而使之正,皆人也。然形不可太劳,精不可太用。太劳则竭,太用则瘦。惟能嗇之而不使至于...
0256

《老子》36_06_校笺_15_水海

水海按:“柔弱勝强”句,各本文字虽有差异,但於义则无大异。从散文诗的节奏感考虑,从帛书乙本,为四字一句,與前面四字句节奏相谐,况且“明”、“强”为韵(二字入阳部),读来既有节奏感,...
0366

《老子》14_13_校笺_04_张煦

张煦云:“苏‘能’作‘以’。”水海按:道藏苏辙本经文作“能”。
0356

《老子》15_14_校笺_06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公、王弼作‘故能蔽不新成’,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作‘故能弊而不新成’。”
0526

《老子》17_01_校笺_15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太上,謂大人也。大人在上,故曰‘太上‘。大人在上,居无为之事,行不言之教,万物作焉而不为始,故下知有之而已。言从上也。”
0236

《老子》42_06_校笺_12_河上公

河上公注云:“孤寡不轂(当为‘穀’),而王公以為稱者,处谦卑、法空虚和柔也。”
0276

《老子》25_10_校笺_07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法,谓法则也。人不违地,乃得全安,法地也。地不违天,乃得全载,法天也。天不违道,乃得全覆,法道也。道不违自然,乃得其性,法自然也。法自然者,在方而法方,在圆而法圆,于自...
0356

《老子》45_05_校笺_04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此文(指‘躁勝寒,静勝熱’)疑作‘静勝躁,寒勝熱’。二十六章:‘静為躁君’,‘静’、‘躁’对言,其证一也。六十章王注:‘躁则多害,静则全真;’六十一章王注:‘雄躁动贪欲...
0476

《老子》46_01_校笺_04_吴澄

吴澄云:“‘糞’下诸家并无‘車’字,惟《朱子语录》所说有之,而人莫知其所本。今按张衡《东京赋》云:‘卻走馬以糞車’,是用《老子》全句。则后汉之末,‘車’字未阙。魏王弼注,去衡未远,...
0546

《老子》04_01_校笺_09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‘道沖,而用之久不盈’,傅奕本作‘盅’,‘盅’即‘沖’之古文。《说文·皿部》:‘盅,器虚也。’盖器中之虚曰盅,盅则容物,故《庄子·应帝王篇》曰:‘太盅莫胜。’··作‘久...
0406

《老子》31_03_校笺_09_高明

高明云:“今本第二十四章云:‘曰馀食赘行,物或惡之,故有道者不處。’帛书甲、乙本同作‘曰馀食赘行,物或惡之,故有欲者弗居’。今本‘有道者’,帛书两處皆作‘有欲者’。‘有欲’二字与‘...
0376

《老子》54_05_校笺_04_唐玄宗

唐玄宗疏云:“修之身,谓一身修;修之家,谓一家修。始於一身,终於天下,例可知也。言善立之人,照了真性,真性清静,无诸伪杂,伪杂既尽,德乃真纯。修道於家,上和下睦,移修身於家,故其德...
0316

《老子》55_08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句,帛书甲本同;乙本损掩“生”后之“曰”字。今从甲本。严遵本、道藏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王羲之本、虞世南本、景龙本、御注三本、敦煌己本、楼正本、李约本、杜光庭本、宋徽宗本、王安石本...
035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