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子汇编数据 第227页

《老子》60_03_校笺_05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道藏河上公本二句无。”
0506

《老子》15_01_校笺_06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等‘道’作‘士’。”
0546

《老子》15_04_校笺_08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无‘兮’字,林、苏‘豫’作‘與’。”
0476

《老子》62_05_校笺_13_许抗生

许抗生云:“‘共之璧’即‘拱璧’,共、拱通假。拱璧,即珙璧,大璧也。”
0536

《老子》80_04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□□□□□□用之”,损掩“使民復結繩而”六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。帛书乙本如此,今从乙本。严遵本“民”作“人”,无“復”字,谓“使人結繩而用之”。王弼本、集唐字本...
0756

《老子》20_08_校笺_08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‘魄’作‘怕’,葛等作‘泊’。”水海按:葛玄序文本作“怕”。
0506

《老子》67_13_校笺_10_王先慎

王先慎云:“傅本‘勝’作‘正’。按:王注:‘相慜而不避於难,故勝也;’是晋时本作‘勝’,傅本误。‘於’当作‘以’。‘慈’字逗,《老子》‘慈’上有‘夫’字。”
0346

《老子》69_音韵_04_古棣

古棣云:“‘寳’、‘若’、‘矣’為韵,‘寳’、‘若’入幽部,‘矣’入之部,此乃之幽合韵。”水海按:“若”入铎部。古棣误也。“矣”為虚字,与实字“宝”、“若”相押韵,实非先秦之通常韵...
0376

《老子》78_07_校笺_06_孙鑛

孙鑛云:''受國不祥',今本'受國'下,多'之'字。'
0516

《老子》48_音韵_04_本章韵读

本章韵读:益,锡部;為、為,歌部转入支部,支锡通韵。損、損,文部。下,鱼部;事,之部;下,鱼部,之鱼合韵。
0336

《老子》50_09_校笺_06_水海
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当作“椯”(duǒ)【tuan】,端纽、元部。《说文》云:“椯,箠也。从木,耑声。”徐铉谓“兜果切”。《玉篇》云:“椯,丁果切。”《集韵》谓“都果切”。《说文》谓“箠...
0426

《老子》52_01_校笺_07_吴澄

吴澄云:“‘始’,道也;‘母’,德也。有此天地之始,以為此萬物之母也。”
0536

《老子》07_03_校笺_05_张舜徽

张舜徽云:“各本均作‘後其身而身先’。帛书乙本‘後’作‘退’,甲本作‘芮’,则由声而变也。‘退’字篆体作,與後形近,故传写易为後耳。字或从内作纳,故帛书中退字又多作芮也。”按:张说...
0256

《老子》08_音韵_02_江有诰

江有诰云:“‘信’,息晋切。按古惟读平声,至汉人乃间读去声,当與真部并收。《老子·易性篇》‘善’、‘信’与‘淵’、‘信’叶。《虚心篇》‘其中有信’之‘信’與‘真’叶。”(《唐韵四声...
0466

《老子》32_音韵_05_水海

水海按:“道恒无名,樸雖小,而天下弗敢臣。侯王若能守之,萬物將自賓。天地相合,以俞甘露。民(人)莫之令,而自均焉。”名【mǐen】、臣【zǐen】,賓【pǐen】为韵;名【mǐen】,耕部,臣...
0506

《老子》13_01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寵辱’,简文云:‘寵,得也;辱,失也。’‘若驚’,顾云:‘若,而也。’‘貴’,重也,河上公:‘畏也。’‘大患若身’,河上云:‘空也。’”水海按:今譣诸河上公注文皆无“...
0396

《老子》58_08_校笺_08_水海

水海按:薛蕙本经文作“劌”,而不作“穢”,其《集解》谓:“劌,姑卫反,割也。”解文也不作“穢”。
0396

《老子》36_08_校笺_06_毕沅

毕沅云:“《韩非子·喻老》亦作‘邦’;河上公、王弼及《庄子·胠箧篇》、《后汉书·翟酺传》引并作‘國’。《说苑·君道篇》引作‘國之利器,不可以借人’。”
0466

《老子》17_03_校笺_15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不复能以恩仁令物,而赖威权也。不能以正齐民,而以智治国,下知避之,其令不从,故曰‘侮之’也。”
0436

《老子》64_15_校笺_08_唐玄宗

唐玄宗疏云:“‘輔’,佐也。自然,物之本性也。衆生起妄,失於本性。聖人慈诱,劝學无為,将以輔佐物之自然,真性不敗,故不敢為於俗學与多欲也。”
0286

《老子》65_03_校笺_07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六朝残卷无‘故’字、‘也’字,易州、罗卷及《书钞》三十、《治要》引无‘故’字。范、柰卷及《庄子·胠箧篇》成玄英疏引‘知’字同此,《书钞》三十、《治要》引作‘智’,下同。...
0516

《老子》66_05_校笺_11_水海

水海按:此两句承上文“是以聖人之欲上民也,必以其言下之;其欲先民也,必以其身後之”而言,前文既谓“聖人”,此处即不当重复。上文两處作“民”字,此两句中亦应作“民”而不应作“人”。“...
0476

《老子》67_06_校笺_02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慈,故能勇’,古本上有‘夫’字。”
0496

《老子》69_05_校笺_08_高明

高明云:“世传今本除傅奕本作‘无敵’,同甲、乙本之外,敦煌辛与遂州二本作‘侮敵’,其他多同王本作‘輕敵’。‘侮敵’与‘輕敵’义近,皆为輕慢敵人或輕视敵人的意思。但‘无敵’则不同,‘...
0276

《老子》23_04_校笺_06_唐玄宗

唐玄宗疏云:“天地至大,欲為狂暴,尚不能久,况於凡人执滞言教,而為卒暴,不能虑忘,渐致造极,欲求了悟,其可得乎?”
0346

《老子》45_07_校笺_04_王昶

王昶云:“开元、至元无‘知’字,‘靖’作‘静’。”
0406

《老子》27_01_校笺_05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善行’,古本‘行’下有‘者’字,下并同。”
0266

《老子》01_06_校笺_04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徼’,黄作‘竅’。”
0236

《老子》02_05_校笺_13_水海

水海按:高亨谓无“焉”字是,帛书本即无“焉”字,可证高说之确。但高谓“作”当在“萬物”上,则不确也,帛书本“作”在“萬物”后。又,朱谦之谓“辭”当作“始”,朱说则是也。三十章王弼注...
0316

《老子》51_07_校笺_02_奚侗

奚侗云:“四句已见第十章,此复出。”
029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