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子汇编数据 第27页

《老子》20_01_校笺_05_李大防

李大防云:“按‘絶學无憂’句,断不能割归下章。盖‘見素抱樸,少私寡欲,絶學无憂’三句,是承上文‘此三者以為文不足,故令有所屬’句。‘見素抱樸’,承‘绝仁’二句‘少私寡欲’,承‘絶巧...
05315

《老子》67_09_校笺_05_毕沅

毕沅云:“王弼无‘其’字,‘捨’作‘舍’。开元石刻作‘捨’,是。”
0539

《老子》20_18_校笺_14_刘师培

刘师培云:“王注:‘食母,生之本也。’河上公注:‘食,用也;母,道也。我獨貴用道也。’按第一章云:‘有名,万物之母。’第五十二章曰:‘天下又(有)始,以为天下母。既得其母,以知其子...
0539

《老子》23_06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、乙本皆同。今从帛书甲、乙本。傅奕本句前有“從事於得者”,两处“德”字作“得”,谓“從事於得者,得者同於得”。顾欢本作“同於德者,德亦得之”。想尔本、景龙本、馆本、遂州...
0535

《老子》42_09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“梁”作“良”,“良”则为“梁”的同音假借(上古二字皆为来纽阳部);帛书乙本损掩。其他诸本无“故”字,“得”下有“其”,作“强梁者不得其死”。傅奕本“强”作“彊”。
0538

《老子》07_02_校笺_15_高明

高明云:“‘以其不自生’,则谓天地不自私其生。第五十章云:‘生之徒十有三,死之徒十有三,而民生生,动皆之死地十有三,夫何故也?以其生生也。’‘生生’即贵于养生,俗谓贪生怕死,故而死...
05314

《老子》07_音韵_03_古棣

古棣云:“‘天長地久,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,以其不自私,故能長久’,‘久’、‘久’、‘私’、‘久’为韵,‘久’、‘私’皆入之部。”水海按:“私”字入脂部【ei】,“久”字入之部【】。古...
05314

《老子》10_01_校笺_11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按:《抱朴子·应嘲篇》:‘先生載營抱一’。··《文选·吊魏武文》注引‘抱一能无離乎?’····《抱朴子·至理篇》曰:‘滌除玄覽,守雌抱一,專氣致柔;’盖本此文。····...
0536

《老子》14_05_校笺_07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傅本‘一’下有‘一者’二字,《文选·头陀寺碑文》注引同。又,庆阳、磻溪二本作‘故復混而為一。”
0536

《老子》15_12_校笺_04_薛蕙

薛蕙云:“‘安以久之’,‘久’一作‘動’,一作‘安以久動之’。”
05315

《老子》62_07_校笺_08_水海

水海按:按照帛书甲本,“此”下无“道”字,作“古之所以貴此者何也”,正与前文“不若坐而進此”语句一致。按傅奕古本当有“也”字,与帛书本同。
0538

《老子》26_02_校笺_12_古棣

古棣云:“‘是以聖人終日行,不離輜重’,传世各本大都如此。‘終’字,帛书甲本作‘衆’,显然是误书;乙本作‘冬’,当是《老子》故书,上古字少,以‘四时尽’之‘冬’字代‘終’。‘輜重’...
05315

《老子》27_11_校笺_13_陈奇猷

陈奇猷云:“《老子》本意謂不貴其師、不愛其資为智,雖有智慧而必以大迷处之。而韩非此喻则以文王师太公、資费仲为智,若不师太公、資费仲,则文王雖智,亦必大迷失也,与《老子》原意正相反。...
0538

《老子》29_08_校笺_05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《韩非子·外储说左下》引作‘故君子去泰、去甚’。‘甚’字河上注谓‘贪淫声色’,是也。《说文》‘甚,尤安樂也,从甘从匹。匹,耦也。’朱骏声曰:‘按甘者饮食,匹者男女,人之...
0539

《老子》53_05_校笺_08_水海

水海按:《老子》古本当作“采”,《韩非子》正同帛书。“采”、“綵”、“彩”古通用;但上古字少,“采”是初文,“綵”、“彩”为后起字。《正字通·采部》云:“‘采’,别作‘彩’。”朱骏...
05312

《老子》33_08_校笺_03_易顺鼎

易顺鼎云:“《意林》‘亡’作‘妄’。‘死而不妄’,謂得正而毙者也。河上本虽亦作‘亡’,而注云:‘目不妄视,耳不妄听,口不妄言,则无怨恶于天下,故长壽;’是亦读‘亡’为‘妄’矣。”
0538

《老子》37_05_校笺_06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:五十七章‘我好静而民自正’,与此文异谊同。彼作‘自正’,而此作‘自定’者,以‘静’、‘定’為韵耳。强本成疏引经文云:‘不欲以静,天下自正;’则成无‘將’字,‘定’作...
0535

《老子》66_04_校笺_07_河上公

河上公注云:“‘欲先民’,欲在民之前也。‘必以身後之’,先人而後己也。”
05315

《老子》49_10_校笺_07_张松如

张松如云:“‘注’字,顾本成疏:‘河上作注。’···今帛书作‘屬’。《晋语》:‘若先,则恐国人之屬耳目于我也,故不敢。’韦解:‘屬,犹注也。’是‘注’谊同‘屬’,犹今语所说注意也。...
0539

《老子》50_04_校笺_01_校堪

此句,帛书甲本“動(简作动)”作“勤”(高明误为“動”),为“動(动)”的异体,《集韵》:“動,或作勤。”《银雀山汉墓竹简·王兵》“動”即写作“勤”,谓“勤如雷神(电)”。《甲本释...
05310

《老子》08_05_校笺_04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政善’,河上作‘正善’。”水海按:道藏河上公本及刘惟永《道德真经集义》引河上公本经文并作“政”,宋刊河上公本则作“正”。
05312

《老子》55_09_校笺_03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‘壯’,馆本作‘压’。‘則’,宋河上作‘將’。”
05313

《老子》36_01_校笺_14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按:作‘翕’是也。傅、范皆作‘翕’。范曰‘王弼同古本’,是王本亦作‘翕’,今本作‘歙’。《释文》出‘將欲偏’,知《释文》所见王本作‘偏’。敦煌、景福、室町三本作‘噏’。...
05312

《老子》38_07_校笺_03_罗运贤

罗运贤云:“《意林》引无此句(指‘失德而後仁’)。”
0535

《老子》40_03_校笺_06_水海

水海按:当作“天下之物”,马叙伦说是。唯谓“天下之物生於有,有生於无”为《淮南子》语羼入者则谬也,帛书本则有此语,当为《老子》原文。 又,蒋锡昌云:“‘有’,即‘有名’,‘无’即‘...
05311

《老子》27_02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损掩“善”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乙本同此句。今从乙本。景龙本无“者”字,“瑕”作“瘕”,“適”作“讁”,謂“善言无瘕讁”。宋刊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御注本、邢玄本、张之...
05313

《老子》02_02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皆知善之為善’,达真、清源上并有‘天下’字。‘斯不善已’,苏‘已’作‘矣’。”
05315

《老子》28_03_校笺_09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谦下,則长久之德,不離於身,是以反歸於婴兒之时,神全而气和矣。”
0535

《老子》04_03_校笺_06_武内义雄

武内义雄云:“‘解其紛’,河上作‘芬’。按:‘芬’当作‘忿’,此句在四章,又见于第五十六章,旧钞河上本,彼章作‘忿’,此章作‘紛’。王本于彼章作‘分’,据其注,则‘分’者‘忿’之讹...
0537

《老子》32_05_校笺_13_水海

水海按:古棣说是也。《老子》故书当作“人莫之令”。其中之“人”,河上公古本(即王羲之书河上公本)即如此,唐本多有作“人”者(笔者亲见至少十二种),即上承河上公古本,并非避唐皇帝李世...
0531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