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80_01_校笺_04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小國寡民,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也’,古本。老子前言治大國莅天下之式;而此言小國者,谓王者有道,则國不在大,民不在多,诚能无欲无为,则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也。”
《老子》20_01_校笺_04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:此句自文谊求之,应属上章,乃‘絶聖棄智,····絶仁棄義,··絶巧棄利’一段文字之总结也。晁公武《郡斋读书志》谓唐张君相《三十家老子注》以‘絶學无憂’一句,附‘絶聖...
《老子》80_04_校笺_06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‘民’字,集唐、卷子成疏、二张作‘人’。‘使民’字因传写注误入经,读者妄加也。”
《老子》20_03_校笺_13_张舜徽
张舜徽云:“此言‘唯’與‘訶’,‘美’與‘惡’,皆对立事物,究竟相去不甚远,以明世俗之所谓顺逆、美惡,未必皆可为准式也。”
《老子》80_音韵_03_本章韵读
本章韵读:用,东部;乘,蒸部,东蒸合韵;用,东部,东蒸合韵。食、服,职部;俗,屋部,屋职合韵;居,鱼部,屋鱼旁对转而合韵。望,明母阳部;聞,明母文部,同声母相押;來,之部,文之通对...
《老子》20_06_校笺_09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《释文》出‘若亨’,则王本作‘若亨’,当据改正。《释文》谓河上公作‘饗’,则陆见河本作‘饗’。按:‘衆人’与‘我’对言,前指俗君,后指圣人也。河上注:‘熙熙,淫放多情...
《老子》81_04_校笺_08_水海
水海按:朱谦之说作“无積”是,正合帛书本。又:“无積”,河上公注云:“聖人積德不積财,有德以教愚,有财以施贫。”王弼注云:“无私自(不)有,唯善是與,任物而已。”意即没有私積的东西...
《老子》20_08_校笺_13_罗运贤
罗运贤云:“《文选·子虚赋》注引作‘怕然而未兆’。”
《老子》67_02_校笺_03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柰卷无‘夫惟’二字。馆本、卷子成疏无‘似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20_10_校笺_12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河上‘乘乘’下有‘兮若’二字。王弼作‘儽儽兮若无所歸’。”
《老子》67_05_校笺_04_水海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当有“敢”字,《韩非子·解老》引即有“敢”字。有“敢”义较胜。又,“慈”指“慈爱”(河上公注)。儉,指节儉言,吴澄释为“节约而不侈肆”。“不敢先”,吴澄谓“谦让...
《老子》20_13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憃憃呵鬻□□□”,“呵”为“兮”的时译,今复原;损缺“人昭昭”三字,帛书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。乙本“惷憃”作“湷涛”,“兮”时译为“呵”,今复原。宋刊河上公本、王弼...
《老子》67_09_校笺_04_焦竑
焦竑云:“‘舍其慈,且勇’,一无‘其’,下二句同。”
《老子》38_03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上德无為而无以為’,叶下‘无’字作‘非’。”
《老子》20_14_校笺_12_高亨
高亨云:“‘衆人察察’,‘衆’字王本原作‘俗’,河上本作‘衆’。今据改。按:河上‘俗’字作‘衆’是也。本章皆‘衆人’与‘我’对言,即其证。以前后文例之,‘人’下并当有‘皆’字。‘察...
《老子》67_13_校笺_04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夫慈,以陳則正,以守則固’,‘陳’,音陣,军师行伍之列也。古本如此。”
《老子》38_07_校笺_01_校勘
此四句,帛书甲本衍“失道矣”三字;“失義而后禮”句,“失”和“后禮”三字损掩。帛书乙本,“故失道而后德”句同,而“失德而后仁,失仁而后義,失義而后禮”三句中的“后”,皆作“句”,实...
《老子》20_16_校笺_10_武内义雄
武内义雄云:“天文钞河上本作‘兮’,广明幢作‘剽兮’,泷川本及世德堂本作‘漂兮’。按:‘漂’、‘剽’为‘漂’之或体,而‘漂’、‘飂’音相近。”
《老子》68_01_校笺_05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古之善為士者’,各本无‘古之’。”
《老子》38_10_校笺_01_校勘
此两句,帛书甲本作“是以大丈夫居亓厚,而不居亓泊”,乙本作“是以大丈夫居□□□居亓泊”。甲、乙本对照,乙本则缺“亓厚不”三字,句中无“而”字。甲、乙本中的“泊”,为“薄”之假借。亓...
《老子》20_18_校笺_13_劳健
劳健云:“‘食母’二字,范本误从唐玄宗加字,作‘求食於母’。玄宗自注云:‘先无求、於两字,今所加也。’明非古本。范氏失於校正。”又云:“‘食’,音嗣,养也。‘母’谓本也。知养其本,...
《老子》68_04_校笺_10_高明
高明云:“马氏(指马其昶)所謂‘古之極’中之‘古之’二字,乃為下章‘用兵有言’之前文而窜于此者。按今本旧读,则曰‘是謂配天古之極’。俞、马二氏初创此说,曾得到奚侗、马叙伦、高亨、朱...
《老子》38_今译
上德的人不表现为形式上的德,所以实是有德。下德的人不表示自己失掉德(执守着形式上的德),所以实是无德。上德的人因循自然,没有用心作为。上仁的人有所作为,然而是出于无意而作为。上义的...
《老子》21_02_校笺_06_张煦
张煦云:“开元作‘唯恍唯忽’。赵亦作‘忽’。吕同王弼。”水海按:赵孟頫作“惟恍惟忽”。
《老子》69_04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仍无敵’,陆、王弼‘仍’作‘扔’,音仍。”
《老子》39_04_校笺_17_水海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应作“侯王”,与“正”字自谐句中韵也。又,作“正”是。正,為准则、标准之义。黄生《字诂》云:“古者因斗柄所指之方,以某月為岁首,盖准此以為标的,故曰正。犹言斗柄...
《老子》21_05_校笺_04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幽兮冥兮,中有精兮’,杨孚同古本。一作‘窈兮冥兮,其中有精’。今從古本。”
《老子》69_06_校笺_14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强本荣注:‘两边举重,名曰抗兵;多少均齐,故云相若’;是荣作‘若’。按:王注:‘若,当也;’当者,谓两方兵力相当也。《说文》:‘哀,闵也;’闵者,即六十七章所谓‘慈’也...
《老子》39_08_校笺_03_罗运贤
罗运贤云:“《御览》八八二引‘以’作‘依’。”
《老子》21_08_校笺_06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胡适曰:‘王弼注曰:以无名説万物始也。《释文》出説字曰:一云悦。似王本閲作説。’锡昌按:《释文》所出‘説’字,系王注以‘无名説万物始也’之‘説’,实为‘閲’字之误。(宋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