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15_09_校笺_13_唐玄宗
唐玄宗疏云:“心照清静,而能容物,和同光尘,不自殊异,渾然如濁,物莫能知。”
《老子》64_15_校笺_09_高亨
高亨云:“《老子》极言聖人无為。二章曰:‘聖人处无為之事。’三十八章曰:‘上德无為而无不為。’四十三章曰:‘无為之益,天下希及之。’四十七章曰:‘聖人不為而成。’四十八章曰:‘為道...
《老子》71_音韵_02_顾炎武
顾炎武《唐韵正·四十三映》谓:“病”,平音平漾反。并引《老子》此章。
《老子》23_03_校笺_07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《左传·昭公二十八年》正义引作‘孰能為此者?天地。’”
《老子》28_07_校笺_05_成玄英
成玄英疏云:“‘白’,昭明也;‘黑’,暗昧也;‘式’,法〔式〕也。自显明白,炫燿於人,人必挫之,良非智者。韬光晦迹,退守暗昧,不忤於物。故是德人能知白守黑利害者,可為脩学之洪范也。...
《老子》53_03_校笺_01_校勘
此两句,帛书甲本作“□□甚夷,民甚好解”,前句损掩“大道”二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后句“懈”作“解”,则为“懈”之省文或音假(上古二字皆为锡部)。《甲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乙本作懈,...
《老子》34_06_校笺_05_张煦
张煦云:“吕(知常)、葛、苏无‘是以····’一句。”水海按:葛玄序文本、苏辙本仅有此句“是以聖人”四字,而无后半句“能成其大也”五字。张氏之说有误。
《老子》36_08_校笺_18_薛蕙
薛蕙云:“利器者,喻國之威武权势之属。示,观也,猶《春秋传》所云‘观兵黩武’也。剛强者,危亡之道也;柔弱者,安存之道也。有國家者,岂可以强大而自恃乎?···譬國能守柔,则常安,不可...
《老子》15_03_校笺_10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‘强為之容’,言勉為状其仪态也。”
《老子》20_05_校笺_09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‘荒’字,易州作‘忙’,馆本作‘莽’,各本同此(‘荒’)。然‘荒’、‘莽’、‘忙’并借字,正当作‘懬’。《说文》曰:‘懬,阔也。’潘本‘兮’作‘乎’。馆本无‘兮’字。唐...
《老子》67_11_校笺_05_唐玄宗
唐玄宗注云:“舍後且先,先则人怨。”
《老子》02_03_校笺_09_张煦
张煦云:“苏辙、林希逸无‘之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02_05_校笺_14_焦竑
焦竑云:“‘功成而不居’,古本作‘功成不處’。‘處’,上声。”
《老子》03_01_校笺_05_张松如
张松如云:“窃谓《庄子·天地篇》:‘至德之世,不尚賢,不使能。’王弼以庄释老,注曰:‘賢,犹能也。’词显义长,似可从。如取多财义,谓与下文一律,实则是重复了。近人或以为‘尚賢’乃战...
《老子》50_07_校笺_03_王先慎
王先慎云:“河上、王弼本‘兕虎’作‘虎兕’,傅本、赵本与《韩非子·解老》合(作‘兕虎’)。”
《老子》04_02_校笺_05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深乎’,御注作‘淵似’,河上作‘淵乎似’,王弼作‘淵兮似’。”
《老子》31_12_校笺_03_纪昀
纪昀云:“按‘哀悲’,河上公注本及各本俱作‘悲哀’。”
《老子》13_音韵_02_黄瑞云
黄瑞云云:“驚、身(惊,耕部;身,真部)。貴、愛(物部,对应句首字叶韵)。”
《老子》14_03_校笺_11_水海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当作“捪”,通行本作“搏”或“搏”、“博”者(“搏”、“博”為“搏”之形讹),皆為误。“捪”,抚摸也。《说文》云:“捪,抚也,一曰摹也。”“捪”或体作“捪”,《...
《老子》60_03_校笺_07_老子注释
复旦大学哲学系《老子注释》云:“‘非’,不但。四句义为:不但鬼不灵验,神也不傷害人。不但神不傷害人,‘聖人’也不傷害人。”
《老子》30_01_校笺_01_校勘
此两句,帛书甲本损掩“於”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乙本同此二句。今从乙本。景龙本“佐作“作”,“主”后有“者”字,“强”后无“於”字,謂“以道作人主者,不以兵强天下”。宋刊河上公本...
《老子》55_06_校笺_06_毕沅
毕沅云:“河上、王弼作‘終日號而不嗄’。彭耜曰:‘古本无嗌字,嗌不嗄,《庄子》之文,后人溷于《老子》,所不取。’按:《谷神子》、李约皆有‘嗌’字,即耜所云相沿之误也。‘嗄’本又作‘...
《老子》33_06_校笺_06_水海
水海按:《老子》故本有“者”字,想尔本等删字本无“者”字为误。又,“彊(简作强)”,努力,尽力。《集韵·养韵》:“彊(今简作强),勉也。”《荀子·宥坐篇》:“幼不能彊(今简作强)学...
《老子》12_音韵_06_王念孙
王念孙云:“‘爽’字古读若‘霜’,正与明、聰、扬為韵。故《老子》‘五味令人口爽’亦与盲、聾、狂、妨為韵。而《庄子·天地篇》*五色乱目,使目不明;五声乱耳,使耳不聰;五味浊口,使口厉...
《老子》62_03_校笺_11_水海
水海按:俞樾、奚侗、马叙伦等人其说非是。《老子》原本当作“美言可以市,尊行可以贺人”,“尊”和“行”之间当无“美”字。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、人间训》的作者因前句有“美言”,误解后句必有...
《老子》17_03_校笺_17_刘清源
刘清源云:“又其次则‘法令滋彰,盗贼多有’,故侮之。”
《老子》39_09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胃浴毋已盈將將恐渴”,误重一“將”字。帛书乙本作“谷毋已□將渴”,损掩“盈”字,“將”下脱一“恐”字。毋,其他诸本通作“无”(或“無”)。已,除河上公本之外,其他...
《老子》42_10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我□以為學父”,损掩“將(简作将)”字,“學”即“斅”的省文。乙本作“吾將以□□父”,损掩“為學”二字。两本合校,得此句。敦煌己本、傅奕本、范应元本“斅父”作“學...
《老子》28_07_校笺_06_宋常星
宋常星云:“知白守黑,不受万物之染,终无得失之患,所以聖人以此為天下式,即万民之模范,万事之准則也。”
《老子》56_07_校笺_04_易顺鼎
易顺鼎云:“王注曰:‘可得而利则可得而害也。’是王亦作‘害’。毕说不知何据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