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子汇编数据 第32页

《老子》62_05_校笺_13_许抗生

许抗生云:“‘共之璧’即‘拱璧’,共、拱通假。拱璧,即珙璧,大璧也。”
0536

《老子》16_01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前句帛书甲本同,后句甲本作“守情表也”,“情”為“静”之假借(上古二字皆為从纽耕部),“表”字,《甲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表,乙本作督,通行本作篤。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亦作篤。...
05312

《老子》67_12_校笺_08_唐玄宗

唐玄宗注云:“伤财害物,聚怨于人,是必死之道,故云死矣。”
05310

《老子》52_01_校笺_07_吴澄

吴澄云:“‘始’,道也;‘母’,德也。有此天地之始,以為此萬物之母也。”
0536

《老子》05_04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掘’,求物反。河上本作‘屈’,屈竭也。顾作‘掘’,云:‘犹竭也。’‘動而愈出’,愈,羊主反,又羊朱反。”水海按:今查河上公诸本皆无“屈竭也”三字注文。
05313

《老子》31_音韵_03_黄瑞云

黄瑞云云:“惡、處韵(惡,铎部;處,鱼部)。已、之韵(之部)。”
0539

《老子》12_06_校笺_07_成玄英

成玄英疏云:“‘是以’,承上文也。聖人即举聖戒。凡腹,内也;目,外也。怀道抱德,充满于内,故為腹也。内视无色,反听无声,诸根空薄,净不染尘境,故不為目也。”
0535

《老子》38_03_校笺_09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(景龙)碑本作‘无以為’,是也。皆川愿《老子绎解》云:‘一作上德无為而无不為,下德為之而无以為,疑从褚本者。’褚本者,晋王右军书《道德经》,有褚遂良贞观十五年跋之本。由...
0536

《老子》22_05_校笺_09_宋常星

宋常星云:“聖人不自是者,因物之是而是之,因事之是而是之,因理之是而是之,因道之是而是之,其是之所以然者,合于道,合于德,合于理,合于性,合于天,合于人。”
0538

《老子》77_03_校笺_12_肖天石

肖天石云:“夫天之道,在損益均衡,有无等量,高下相一,有餘、不足相平,為圆成一切自然相制原理。天道之盈虚消息,盛衰生灭,无不循环不息,周行不殆,且复平等不二;不得其平,则損益以生矣...
05315

《老子》06_01_校笺_15_水海

水海按:当作“浴神”。后汉陈相边韶《老子铭》引作“浴神”,正与陆德明所见河上公本作“浴神”同。帛书甲、乙本皆作“浴神”。是知汉代本作“浴神”而不作“谷神”。河上公注:“浴者,养也。...
0539

《老子》54_02_校笺_09_张舜徽

张舜徽云:“王本‘子孫以祭祀不輟’,帛书甲、乙本并作‘不絶’,与《韩非子·解老》合,今据改正。而《韩非子·喻老》所引,又作‘不輟’,二字义通,盖可并行。”
0538

《老子》32_09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□□浴之與江海也”,句首损掩“猶小”二字,“谷”字假作“浴”(上古二字皆为屋部,属叠韵通假);乙本作“猷小浴之與江海也”,“猷”即“猶”(今简作“犹”)之或写体,...
0536

《老子》12_07_校笺_04_高亨

高亨云:“按:三十八章曰:‘是以大丈夫处其厚,不居其薄;处其实,不居其华。故去彼取此。’七十二章曰:‘是以聖人自知不自见,自爱不自贵。故去彼取此。’并与此文同例。皆复申前文,似后人...
05314

《老子》57_音韵_06_本章韵读

本章韵读:邦,东部;兵,阳部,东阳合韵。下,鱼部;然,元部,鱼元合韵。贫、昏,文部。起、有,之部。為、化,歌部。静、正,耕部。事,之部;富,职部,之职通韵。欲、樸,屋部。
05311

《老子》14_音韵_07_高明

高明云:“王本作‘惚恍’。‘惚恍’则正言‘恍惚’。二十一章‘道之為物,惟恍惟惚’,王弼注:‘恍惚,无形不系之叹。’此言‘惚恍’,為取与‘狀’、‘象’谐韵,故作‘惚恍’,颠倒读之。”
0535

《老子》39_10_校笺_01_校勘
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胃侯王毋已貴□□□□□”,损缺“以高將恐蹶”五个字。乙本把“蹶”假作“欮”,其他文字同此。傅奕本“侯王”作“王侯”,“毋已貴以高”作“无以為貞而貴高”,“蹶”作“...
0535

《老子》23_05_校笺_07_俞樾

俞樾云:“‘故從事於道者,道者同於道’,按下‘道者’二字衍文也。本作‘從事於道者同於道’,其下‘德者’、‘失者’,蒙上‘從事’之文而省,犹云‘從事於道者,同於道;從事於德者,同於德...
05310

《老子》27_01_校笺_16_水海

水海按:当有“者”字。无“者”,于义不全。“者”,特指代词,用在动词性成分之后,组成名词性结构,提示具有该行为、性质的实体,多指人(本“者”字指人),可译为“····的人”。“善行...
05315

《老子》58_01_校笺_09_易顺鼎

易顺鼎云:“按《道德指归论》云:‘不施不予,閔閔缦缦,万民思輓;墨墨偆偆。’‘閔閔’即是‘悶悶’之异文,‘偆偆’即是‘湻湻’之异文。傅奕本作‘閔閔’,‘偆偆’,即本此也。”
0537

《老子》19_述评

本章节内容与上一章节内容相承接。上章批判了病态社会,本章就提出了解决病态社会问题的主张。 承上章“知慧出,安有大伪”,本章主张杜绝抛弃这种诈圣伪智奇巧,指出:“圣”、“智”、“巧”...
0538

《老子》38_音韵_03_邓廷桢

邓廷桢云:“‘薄’、‘華’为韵。‘華’古音读若‘荂’,鱼虞部字。‘薄’从溥声,则鱼、虞部之入声也。”
05310

《老子》23_03_校笺_07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《左传·昭公二十八年》正义引作‘孰能為此者?天地。’”
05315

《老子》28_07_校笺_05_成玄英

成玄英疏云:“‘白’,昭明也;‘黑’,暗昧也;‘式’,法〔式〕也。自显明白,炫燿於人,人必挫之,良非智者。韬光晦迹,退守暗昧,不忤於物。故是德人能知白守黑利害者,可為脩学之洪范也。...
05313

《老子》53_03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句,帛书甲本作“□□甚夷,民甚好解”,前句损掩“大道”二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后句“懈”作“解”,则为“懈”之省文或音假(上古二字皆为锡部)。《甲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乙本作懈,...
0536

《老子》60_04_校笺_08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按:宋河上、张嗣成作‘聖人亦不傷’。譣河上注曰:‘聖人在位,不傷害人。’是河上有‘人’字,宋刊脱‘人’字耳。”
05311

《老子》15_09_校笺_13_唐玄宗

唐玄宗疏云:“心照清静,而能容物,和同光尘,不自殊异,渾然如濁,物莫能知。”
0535

《老子》64_15_校笺_09_高亨

高亨云:“《老子》极言聖人无為。二章曰:‘聖人处无為之事。’三十八章曰:‘上德无為而无不為。’四十三章曰:‘无為之益,天下希及之。’四十七章曰:‘聖人不為而成。’四十八章曰:‘為道...
05314

《老子》71_音韵_02_顾炎武

顾炎武《唐韵正·四十三映》谓:“病”,平音平漾反。并引《老子》此章。
05315

《老子》02_03_校笺_09_张煦

张煦云:“苏辙、林希逸无‘之’字。”
0531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