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50_01_校笺_05_陈鼓应
陈鼓应云:“出生入死:人出世为‘生’,入地为‘死’。这句通常有两种解释:一、人离开生路,就走进死路。王弼注:‘出生地,入死地。’二、人始于生而终于死。吴澄说:‘出则生,入则死。出谓...
《老子》03_04_校笺_05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各本句上有‘是以’二字。”
《老子》28_10_校笺_18_林龙江
林龙江云:“聖人直用此樸,以為官長已尔。官長者,天下乃百官之長也。而其所以長百官者,夫何為哉?亦惟抱樸而已矣。故曰我无爲而民自化。”
《老子》50_10_校笺_06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‘措’,范作‘錯’,易州误作‘揩”,各本及《淮南子·诠言训》、《北山录》二引同此。宋河上脱‘其’字。罗卷‘爪’误作‘狐’。‘容’字,俞先生说是。‘爪’当作‘Ψ’,馆本作...
《老子》53_03_校笺_06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而人好徑’,御注、高翻作‘民其好徑’,河上、王弼作‘而民’。”
《老子》54_02_校笺_04_毕沅
毕沅云:“王弼、金时雍‘子孫’下有‘以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31_09_校笺_06_王昶
王昶云:“至元同开元(即御注本)。邢州‘志’作‘意’,无‘矣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32_02_校笺_18_叶秀山
叶秀山云:“太大的东西看不清,太小的东西也看不清,都是‘恍恍惚惚’。‘道’就其‘小’、‘精’、‘微’而言,很像古希腊早期理解的‘灵魂’(Φuxy)。这个‘Φuxy’原初是指人的‘(呼吸)...
《老子》56_04_校笺_09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按:景福、高翻亦作‘忿’,刑玄、磻溪、柰卷、赵作‘紛’。按:《吕览·慎大篇》‘紛紛分分’,注:‘恐恨也;’疑‘分’为‘棼’字之省字。《左传·隐公四年》:‘犹治丝而棼之也...
《老子》57_04_校笺_08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政事丛脞,赋敛烦苛,动多忌諱,则民无所措手足,故愈贫穷。”
《老子》15_07_校笺_15_许抗生
许抗生云:“凌釋,甲、乙本皆作‘淩澤’。凌為凌之假字。此句傅奕本作‘涣若冰將釋’,通行本作‘涣兮若冰之將釋’。今据改‘凌澤’作‘凌釋’。凌即冰也。”
《老子》62_01_校笺_06_张煦
张煦云:“吕等无‘也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62_04_校笺_04_水海
水海按:“奚”、“何”古通用,皆为疑问代词,用在一种表示反问的固定句式中,即“何(奚)···之有”中。在这个句式中,疑问代词“何(奚)”作后面名词的定语,“何(奚)+名词”,作动词...
《老子》38_01_校笺_06_王弼
王弼云:“德者,得也。常得而无丧,利而无害,故以德为名焉。何以得德?由乎道也。何以尽德?以无為用。以无為用,则莫不载也。故物,无焉,则无物不经;有焉,则不足以免其生。是以天地虽广,...
《老子》20_16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“朢”作“璧”,“兮”误译为“呵”,今复原;乙本“兮”亦误译为“呵”,今复原,无“其”字。河上公本、景龙本、葛玄序文本、白玉蟾本、(宋)李荣本、李道纯本、林志坚本“朢...
《老子》73_03_校笺_02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卷子、馆本、成疏、易州‘孰’作‘熟’。”水海按:今存易州碑本作“孰”,非作“熟”也,马实误校。
《老子》22_10_校笺_03_毕沅
毕沅云:“诸本皆无‘也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40_01_校笺_04_钱钟书
钱钟书云:“‘反’有两义。一者,正反之反,违反也;二者,往反(返)之反,回反(返)也。《中庸》:‘生于今之世,反古之道,如此者栽及其身者也’,郑玄注:‘谓不知今王之新政可从’;《汉...
《老子》23_01_校笺_03_毕沅
毕沅云:“河上公、王弼并作‘希’。”
《老子》26_01_校笺_06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‘靖’,按:各本及《文选·秋声赋》注、《答何劭诗》注引并作‘静’。此是。”
《老子》46_02_校笺_09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此以军中所用之戎馬不足,牝馬上阵为言,当为《老子》之古义。”
《老子》78_06_校笺_02_陆德明
陆德明云:''垢',古口反。'
《老子》47_02_校笺_07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:磻溪作‘不窥牖,見天道’。张之象‘窥’作‘’。罗卷无‘牖’字。‘知’,《文选·思玄赋》注引作‘見’。成疏曰:‘覩自然之道。’是成亦作‘見’。”
《老子》79_03_校笺_08_水海
水海按:句首当有'故'字,因此处二句是承上启下。无'故'字者当為脱漏,应从帛书本补正。 又,河上公注云:'有德之君,司察契信而已。无德之君,背其契信,司人所失。'王弼云:'有德之人,念思其...
《老子》47_04_校笺_07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张嗣成、危大有本均引‘名’作‘明’。武内义雄曰:‘名乃明字之假借。’今按:《释名·释言语》‘名,明也’;名与明音义通,不必改字。”
《老子》29_02_校笺_06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不可為’,各本‘為’下有‘也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05_02_校笺_02_河上公
河上公注云:“聖人爱养万民,不以仁恩,法天地任自然。聖人视百姓如芻草狗蓄,不责望其礼意。”
《老子》54_音韵_07_水海
水海按:“善建者不拔,善抱者不脱,子孫以祭祀不絶。”拔、脱、絶韵,按《诗经》时代二十九韵部,此三字皆隶属月部。江有诰把古韵分为二十一部,此三字则在祭部。“修之身,其德乃真;修之家,...
《老子》32_01_校笺_13_宋常星
宋常星云:“生天生地,生人生物,为造化之根宗,故曰道。不变不迁,不坏不灭,有一定之理,故曰常。至神至妙,莫可名状,故曰无名。”
《老子》32_09_校笺_07_罗振玉
罗振玉云:“‘之於’,御注、景福、英伦三本作‘之與’,敦煌、景龙二本均作‘與’。”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