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子汇编数据 第75页

《老子》15_08_校笺_10_许抗生

许抗生云:“沌,甲本缺字,乙本作‘沌”,想尔本作‘混’,傅奕本、通行本皆作‘敦’。马叙伦说:‘古书混沌或作困敦,或作混敦,皆叠韵连语。敦、混二字一义。’混、敦、沌三字实均為一义。沌...
04914

《老子》64_03_校笺_04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判’,分也。王弼、司马公同古本。小而易断曰脃。”水海按:考今存王弼本皆作“泮”,是知范所见王本作“判”,当另有所本。
0498

《老子》65_02_校笺_03_武内义雄

武内义雄云:“敦、遂二本‘智多’作‘智故’。”水海按:无名氏《道德真经次解》所据龙兴观本作“知故”,与武内义雄所见不同。
04911

《老子》80_05_校笺_01_校勘

此四句,帛书甲、乙本皆同此,今从帛书本。《甲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通行本作‘安其居,樂其俗’。”按: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、景龙本、御注三本、景福本、邢玄本、敦煌庚本、楼正本、李约本...
0497

《老子》20_10_校笺_16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按:范作‘儽儽兮其若不足似无所歸’。范谓‘王弼同古本’,则今王本作‘儽儽兮若无所歸’者,经后人改易矣。宋河上、磻溪、赵写作‘乘乘兮若无所歸’。河上注曰:‘我乘乘如穷鄙无...
0498

《老子》68_音韵_03_水海

水海按:“善為士者不武,善戰者不怒,善勝敵者弗與,善用人者為之下。”武【mǐwa】、怒【na】、與【ǐa】、下【xea】,皆為鱼部,四字押韵。“是謂不争之德,是謂用人,是謂配天,古之極也。...
0497

《老子》75_03_校笺_03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民之輕死者,以其生生之厚也,是以輕死’,古本。”
0499

《老子》77_08_校笺_09_水海

水海按:帛书乙本作“成功”,敦煌庚本、敦煌辛本、馆本、卷子成疏等正同此,《老子》原本当如此二字。此二句与第二章文字有异,当為原文。 又,河上公注云:“聖人為德施惠,不恃望其报也。功...
04912

《老子》45_05_校笺_04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此文(指‘躁勝寒,静勝熱’)疑作‘静勝躁,寒勝熱’。二十六章:‘静為躁君’,‘静’、‘躁’对言,其证一也。六十章王注:‘躁则多害,静则全真;’六十一章王注:‘雄躁动贪欲...
0496

《老子》53_04_校笺_12_水海

水海按:“朝甚除”:“朝”(cháo),陆德明谓“直遥反”,指朝廷宫殿。“除”,有以下几种解释:(1)洁好、整洁,如王弼等注;(2)完美,如陈懿典谓“朝廷虽甚美”是也;(3)除去,开也,...
0497

《老子》31_02_校笺_03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按:‘或’為‘咸’讹。此十字(指傅奕本本句与下句‘故有道者不處’)乃因二十四章错简而复出者。成(玄英)於此二句无疏,是成无此文。石田羊一郎以此二句為衍文。”
04915

《老子》14_01_校笺_03_陈碧虚

陈碧虚云:“‘夷’,古本作‘幾’;幾者,幽无象也。”
04915

《老子》26_04_校笺_14_古棣

古棣云:“‘奈何’,河上公本、王弼本如此;帛书作‘若何’;傅奕本作‘如之何’。三者于义皆通,於文亦无别。大多数本子皆作‘萬乘之主’,‘主’字帛书甲本作‘王’。河上注说:‘王者至尊,...
04910

《老子》30_音韵_06_水海

水海按:“以道佐人主,不以兵强於天下。其事好還,師之所居,楚棘生之。善者果而已矣,毋以取强焉。”主【tǐwo】,侯部,下【xea】,鱼部,侯部【o】和鱼部【a】音近而旁转,侯鱼合韵,主、下...
0496

《老子》09_05_校笺_08_易顺鼎

易顺鼎云:“《文子·上德篇》、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、《牟子》引并作‘功成、名遂、身退’。”
04915

《老子》36_08_校笺_15_成玄英

成玄英疏云:“利器,权柄也。权隐於心,故物莫之害也。权示人,即为人所制,故不可以示人。”
04913

《老子》16_02_校笺_12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动作生长。以虚静觀其反復。凡有起於虚,动起於静,故萬物虽並动作,卒復歸於虚静,是物之極篤也。”
04912

《老子》17_06_校笺_05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公、王弼作‘百姓皆謂我自然’。”
0495

《老子》20_16_校笺_04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飄’字,梁帝简文同古本;王弼作‘飂’。今从古本。谓飄兮一无所系,故似无所止也。”
04915

《老子》09_音韵_01_江有诰

本章江有诰韵读谓:已、保、守、咎、道韵(之幽通韵,已叶音酉,保音探)。邓廷桢谓:保、守、咎、道韵,“保”,古音补阜切;“道”首声,古音在幽部。高本汉谓:“驕”字叶已、保、守、咎、道...
0499

《老子》58_04_校笺_02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景龙碑‘熟知其極’,诸本‘熟’皆作‘孰’。此言众人不知禍福之所归也。《文子·微明篇》云:‘利与害同门,禍与福同邻,非神圣莫之能分,故曰:禍兮福所倚,福兮福所伏,孰知其極...
0498

《老子》59_06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如此,帛书乙本损掩后句“以長”二字。今从甲本。赵孟頫本前句“之母”上无“有國”二字,作“之母,可以有國”。龙兴观本“長久”作“久長”,谓“有國之母,可以久長”。其他...
04911

《老子》18_03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句,帛书甲本前句同,后句作“案有畜兹”,“安”作“案”,“孝”假作“畜”(“孝”,晓纽幽部;“畜”,晓纽觉部;幽觉合韵,故二字为双声叠韵,可假借),“慈”假作“兹”(上古二字皆...
0499

《老子》18_04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句,帛书甲本前句同(《甲本释文》原“亂”,如字,附录甲本原“亂”字误作“乳”),后句“安”作“案”;乙本前句“邦”作“國(简作国)”(《乙本释文》原“亂”字,如字,附录乙本原“...
0496

《老子》69_音韵_03_邓廷桢

邓廷桢云:客、尺为韵,鱼、虞部之入声也。客,各声,古音在御部。《诗经·楚茨》与“莫”、“庶”、“度”、“错”等字为韵。尺,古音在御部,《诗经·閟宫》与“柏”、“度”等字为韵。
04910

《老子》71_03_校笺_11_水海

水海按:各本经文互异,省繁不一,今从帛书乙本。此“是以聖人之不病也”,是一承上启下之句。上文言“不知知,病矣”,这指的是一般世俗之人“不知而自以为知”,则为一种毛病(缺点)。此“是...
0496

《老子》39_16_校笺_09_高延第

高延第云:“‘琭琭’,《史记·平原君列传》作‘録録’,《后汉书·冯衍传》作‘碌碌’,注:‘碌碌为人所貴,落落为人所賤。’河上注以‘琭琭喻少,落落喻多’;王弼以为‘琭琭珞珞,体尽于形...
04910

《老子》72_02_校笺_14_高明

高明云:“甲本首句‘閘’字,乙本作‘钾’,王本作‘狎’,均当从罗卷与景龙碑等假为‘狭’。朱谦之云:‘蒋锡昌校严本作挟,傅、范本作狎。作狭是也。道藏《宋张太守汇刻四家注》引王弼注:无...
0496

《老子》78_04_校笺_05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'易州、卷子成疏、臧疏、潘'不知'作'能知'。赵写无'之'字。'
0497

《老子》28_07_校笺_03_河上公

河上公注云:“白以喻昭昭,黑以喻默默。人虽自知昭昭明达,当復守之以默默,如暗昧无所见。如是則可為天下法式,則其德常在。”水海按:此说甚确。此段意思是:明达事理的聖人,不炫露耀物,而...
049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