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子汇编数据 第79页

《老子》73_04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繟’,音闡。‘坦’,吐但反,梁王尚、钟会、孙登、张嗣本有此。‘坦’,平大貌,河上作‘墠’。‘墠’,宽也;旦尺善反,又上單反也。”水海按:今存河上本作“繟”,河上注云:...
04811

《老子》43_02_校笺_05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无有入於无間’,古本、《淮南子》并作‘出於无有,入於无間’。王弼作‘无有入无間’。”
04811

《老子》49_08_校笺_14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河上注:‘聖人在天下怵怵,常恐怖富贵,不敢骄奢。’是河上本作‘怵怵’,简文云:‘河上作怵’,是也。唐本‘怵’多作‘惵’,盖本严注。严君平曰:‘惵惵若恢恢,言虚心以包万方...
04814

《老子》29_03_校笺_05_古棣

古棣云:“‘為者敗之,執者失之’為止,显然一章未竟,可是接下去的却是:‘夫物或行或隨,或歔或吹,或强或羸,或載或隳。是以聖人去甚,去泰,去奢。’这完全与上文不相干。高亨有見于此,说...
04811

《老子》04_音韵_04_钱大昕

钱大昕云:“《说文》‘沖’读若‘动’。《尚书》‘予惟沖人’,《释文》‘直忠反’,古读‘直’如‘特’(古无舌上音),沖子犹动子也。”
04812

《老子》08_音韵_02_江有诰

江有诰云:“‘信’,息晋切。按古惟读平声,至汉人乃间读去声,当與真部并收。《老子·易性篇》‘善’、‘信’与‘淵’、‘信’叶。《虚心篇》‘其中有信’之‘信’與‘真’叶。”(《唐韵四声...
0486

《老子》33_述评

这一章节是一组人生格言,讲的是个人修养问题。“知人者,知也;自知者,明也。”知人需要察辨能力,自知则需内省功夫。察辨仅需智慧,内省则要克己灭私。所以,“自知”比“知人”更难。“胜人...
04812

《老子》67_09_校笺_10_河上公

河上公注云:“今世人舍其慈仁,但为勇武也”。
04810

《老子》39_08_校笺_09_成玄英

成玄英疏云:“神不依道则智用愚殆,既无靈验,恐將廢歇也。”
0489

《老子》23_02_校笺_07_纪昀

纪昀云:“‘故飄風不終朝’,按:河上公注本及各本俱无‘故’字。”
04811

《老子》51_03_校笺_08_唐玄宗

顾欢本引御(唐玄宗)云:“萬物皆由道、德以生、畜,故尊貴之。”唐玄宗疏云:“以道德为生畜之功,故凡厥怀生,莫不尊尚于道,此劝示众生,令敦本而崇道也。”
04811

《老子》08_02_校笺_07_高明

高明云:“甲本作‘而有静’,乙本作‘而有争’,今本作‘而不争’或‘又不争’。‘有静’、‘有争’与‘不争’,三者意义差别甚大,其中必有讹误。帛书研究组在甲本‘静’后注一‘争’字,读作...
0489

《老子》54_音韵_01_江有诰

本章江有诰韵读谓:拔、脱、輟韵(祭部,拔音蹩,脱他厥反)。身、真韵(真部)。家、余韵(鱼部,家音姑)。鄉、長韵(阳部)。邦、豐韵(东部,邦博工反,原作“修之國”,今从《韩非子·解老...
0489

《老子》55_音韵_05_本章韵读

本章韵读:子,之部,螫,铎部,铎之合韵,搏,铎部。固、怒、嗄,鱼部。至、至,质部。常、明、祥、强,阳部。老、道,幽部,已,之部,幽之合韵。
0488

《老子》18_音韵_01_江有诰

本章江有诰韵读谓无韵。姚文田谓:義、僞韵(十一麻去声)。邓廷桢谓:廢、出亦韵,云:“‘出’,古音读若《易经·鼎·初六》‘鼎颠趾、利出否’之‘出’。‘僞’,古音读若譌,《尧典》‘平秩...
04812

《老子》38_06_校笺_08_高亨

高亨云:“古人攘臂,援其袂而缠以绳,故其本字作纕从系。《说文》:‘絭纕,臂绳也’,是其证。或上卷其袂而不缠绳,《广韵》‘揎袂出臂曰攘’是也。《孟子·尽心篇》:‘冯妇攘臂下车。’《庄...
04811

《老子》67_14_校笺_04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‘天將救之,以慈衛之’,寇‘救’作‘捄’。罗卷‘以慈’上有‘以善’二字,即涉‘以慈衛之’及‘古之善為士者’而衍。馆本作‘天下救之’。”
04814

《老子》75_04_校笺_15_宋常星

宋常星云:“求生者,反至於死;厚生者,反至輕生;则知生之不必貴也。虚静恬淡,寂寞无為,是不貴生也。”
0486

《老子》79_03_校笺_13_大田晴轩

大田晴轩云:''徹'字诸家或為通,或為明,或為徹法之徹,要皆不悟此一章之言,為何所指,故纷纭谬说,如一閧之市耳。按:徹,剥取也。《豳风·鸱鸮》曰:'徹彼桑土,绸缪牖户';毛传:'徹,剥也...
04815

《老子》53_01_校笺_06_高亨

高亨云:“按:‘介然’,犹慧然也。‘介’读为黠。《方言》卷一:‘虔,儇慧也,自关而东赵魏之间谓之黠。’《广雅·释诂》:‘黠,慧也。’介、黠古通用。《仪礼·士冠礼》:‘将冠者采衣紒。...
04812

《老子》56_01_校笺_09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道不可知不可言,知者知其不可知不可言,故不言也。言者是不知其不可知不可言,故言也。”
0489

《老子》15_04_校笺_09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‘豫’,《释文》:本或作‘懊’。‘焉’,景福本作‘兮’,景龙碑本、御注本、敦煌丙本无‘焉’字。”
04814

《老子》61_03_校笺_05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以静為下’,古本作‘以其静,故為之下也’。司马作‘以其静,為之下’。一无此句。”
04812

《老子》16_01_校笺_02_毕沅

毕沅云:“俗本有作‘至’者,非也。诸本‘靖’作‘静’。依义‘篤’应作‘竺’。”
04813

《老子》67_01_校笺_10_水海

水海按:作“肖”是。“宵”与“肖”古通,作“笑”则为假借耳(上古“肖”、“笑”皆为心纽宵部)。王安石注云:“夫道之大,则不可以名,故似不肖。”是知王安石本亦作“肖”。下同。 又,关...
04813

《老子》38_01_校笺_01_校勘

以上两句,帛书甲本损掩;乙本如此。今从乙本。其他诸本及《黄帝内经·太素》卷二《顺养篇》杨上善注文、《周易集解·乾九家易》、《史记·酷吏列传》所引并同乙本。
04812

《老子》51_02_校笺_04_许抗生

许抗生云:“此句傅奕本、通行本皆作‘勢成之’,与帛书异。‘器成之’义较胜。上句指‘物’,下句对应则为‘器’。‘物刑之,而器成之’,此句接上文而言,道与德生養了万物,因此物刑(形)而...
0486

《老子》54_01_校笺_13_奚侗

奚侗云:“建谓建德,抱谓抱德。善建德者,外物不能动摇,故云不拔;善抱德者,一心未尝间断,故云不脱。”
04815

《老子》12_06_校笺_08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為腹者,守道也;為目者,逐物也。”
04814

《老子》58_02_校笺_06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‘缺缺’,河上、馆本、易州作‘垂’旁,俗书也。按:‘缺’,借为映,《说文》曰:‘映,睊也。’映字次眵蔑眼昧之间,盖目有蔽垢不明之义,‘映映’与‘詧詧’对文。”
0481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