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子汇编数据 第8页

《老子》16_10_校笺_06_水海

水海按:“知常,容”,则《老子》原文,帛书甲、乙本为是。“容”义,依高亨说,释为“聖通”较佳。王弼注:“无所不包通也。”謂深通一切,与此“聖通”义通。 又,河上公注云:“能知道之所...
03615

《老子》17_06_校笺_04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事遂’,一作‘名遂’。‘皆曰’,司马无‘皆’。”水海按:焦竑本经文作“百姓皆謂我自然”,注文“皆謂”作“皆曰”。
04615

《老子》20_11_校笺_06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景龙本、御注本均无‘而’字。”
02615

《老子》38_03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句,帛书甲本损缺“為而”两字;乙本如此。今从乙本。严遵本、道藏傅奕本、范应元本、楼古本“无以”作“无不”,谓“上德无為,而无不為”;《韩非子·解老》与之同,唯“不為”后有“也”...
0456

《老子》38_08_校笺_06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傅、范本、室町本亦有‘首’下‘也’字。”
02915

《老子》21_03_校笺_06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作‘怳兮忽兮,其中有物!忽兮怳兮,其中有象!’倒者,非也。顾欢作‘忽怳,中有象!怳忽中有物!’明皇作‘忽兮怳兮,中有象!怳兮忽兮,中有物!’时雍则‘有物’、‘有象’下...
04015

《老子》70_01_校笺_04_水海

水海按:“甚易知也,甚易行也”,其主语皆为“吾言”,“甚易行”上不当有“吾事”二字,石田羊一郎说为非。
04415

《老子》39_09_校笺_07_水海

水海按:张松如说谬,帛书本作“渴”是也。《说文》云:“渴,尽也,从水曷声,(徐铉注:苦葛切。)”《玉篇》云:“渴,《说文》曰‘尽也’,亦作‘歇’。”《尔雅·释诂》谓“涸,渴也”,《...
05715

《老子》42_04_校笺_04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《太素》卷十九《知鍼石篇》杨上善注曰:‘萬物負陰抱陽,冲氣以為和,萬物尽从三氣而生,故人之形不离陰陽也;’语皆本此。”
03415

《老子》78_02_校笺_03_焦竑

焦竑云:''以其无以易之也',一无'以'、'也'。'
03615

《老子》46_01_校笺_14_水海

水海按:劳健训“糞”为“播”的假借,是也。唯为求谐韵,于“播”后增一“耰”字,实为不妥。《老子》文体为哲理散文诗,只求在不害义的情况下大体谐韵,并非有句必韵。为求韵而于经文中加字,...
02915

《老子》78_05_校笺_04_焦竑

焦竑云:''故聖人云','故'一作'是以'。古本'人'下有'之言'。'
03015

《老子》01_08_校笺_08_刘巨济

刘巨济云:“衆妙者,萬物之妙也。萬物皆有妙,而皆出于道,则道妙萬物也。”
03815

《老子》49_06_校笺_04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:强本成疏及荣注引经文云:‘不信者吾亦信之,得信;’则成、荣并作‘得’。”
04115

《老子》03_04_校笺_07_吴云

吴云云:“傅本‘聖人之治’下有‘也’字。李道纯本无‘之治’二字。”
02715

《老子》29_04_校笺_06_魏源

魏源云:“‘故物’,苏辙作‘凡物’。”
03315

《老子》54_今译

善于建树的,不能被拔除;善于聚合的,不能被脱失。子孙们能够遵守“善建”、“善抱”的道理,那么,后世的香火就不会断绝。(按照“善建”、“善抱”的原则)修身,他的“德”就会纯真;(按照...
03215

《老子》32_09_校笺_09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:《道藏》王弼本‘於’作‘與’,当据改正。二字古本通用,见《经义述闻》及《经传释词》。按:此句倒文,正文当作‘道之在天下,譬猶江海之與川谷’。盖此文以江海譬道,以川谷...
03215

《老子》12_01_校笺_07_培真

培真云:“‘五色使人目明’的‘明’字,帛书甲本如此,切合文意。其余诸本皆為‘目盲’,似与文意不符,故本文取用‘目明’而不用‘目盲’。”
04015

《老子》33_08_校笺_05_高亨

高亨云:“易说是也。‘亡’、‘妄’古通用。《庄子·庚桑楚篇》:‘汝亡人哉。’亦借‘亡’为‘妄’,即其证。或曰:‘《左传·襄公二十四年》:太上有立德,其次有立功,其次有立言,虽久不废...
04115

《老子》34_04_校笺_06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作‘常无欲,可名为小’。苏、林无‘故’、‘矣’二字。”水海按:元刻林逸本经文有“故”、“矣”二字;而注文云:“(道)湛然而无所欲,可谓之自小矣,故曰‘可名於小’。”据此...
03415

《老子》60_03_校笺_03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御注作‘傷民’,下二句亦然。”
04615

《老子》63_06_校笺_02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者’字,古本。夫輕諾许於人者,必少信实,固当谨乎言也。多輕易於事者,必多艰難,固当谨乎為也。”
02415

《老子》19_01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百倍’,倍,蒲罪反。”水海按:上古“倍”为並纽之部字,拟音【be】。帛书甲本假借為“負(简作负)”,“負(简作负)”,亦為并纽之部字,拟音【bǐwe】。因上古无轻唇音,所...
04415

《老子》39_15_校笺_15_高亨

高亨云:“二‘譽’字,王本原作‘輿’,傅本作‘譽’,《释文》同,今据改。···按:作‘譽’是也。‘數’字衍,当删。‘致’读为‘至’。古字通用。”
05015

《老子》41_02_校笺_03_唐玄宗

唐玄宗疏云:“上智之士,深识洞鉴,聞道权则微明,实则柔弱,聞斯行诸,皆不懈怠,故云勤而行之尔;中庸之士,明昧未明,聞说妙道,或信或否,谓明则若存而信奉,谓昧则若亡而疑惑,未果决志,...
04115

《老子》26_01_校笺_08_古棣

古棣云:“‘重為輕根’以战争的重車、輕車為喻,以明聖君驾御臣下的权术。春秋車战,兵車分为輕車、重車。輕車又称攻車,作战时處於前线,攻击敌人,因其不载物,輕便,故称輕車。重車又称輜車...
04915

《老子》26_05_校笺_08_王昶

王昶云:“开元、至元‘本’作‘臣’。”
03015

《老子》78_06_校笺_04_刘师培

刘师培云:'按: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《老子》'受國'上均有'能'字,'不祥'上又有'之'字,当為古本。'水海按: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作'能受國之垢,是謂社稷主'。
05115

《老子》28_11_校笺_13_冯达甫

冯达甫云:“‘故’,提示之词,义同‘夫’。《帛书》甲、乙本‘故’正作‘夫’。‘不’,傅本、范本、《释文》并作‘無’,王注亦作‘無’,《帛书》甲、乙本‘不’亦作‘無’。”水海按:帛书...
0411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