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22_02_校笺_13_水海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当作“洼”。“洼(wā)”,低凹,低陷、洼曲之地。《集韵·佳韵》:“洼,曲也。”《庄子·齐物论篇》:“大小百围之窍穴··似洼者,似污者。”陆德明《释文》:“司马...
《老子》47_03_校笺_18_古棣
古棣云:“这一段大意是:‘不从大门走出去,可以知天下。不从窗户往外偷看一眼,可以知天道。而出去的越遠,知道的东西就越少。’用‘不出於户’、‘不闚於牖’,其喻意是不必接触形形色色的具...
《老子》28_08_校笺_07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强本成疏:‘知其白,守其黑,為天下式。···常德不忒,復歸於无極。’是成无下‘為天下式’四字。”
《老子》55_音韵_03_邓廷桢
邓廷桢云:“螫、據、搏、固、作、嗄为韵。按:‘搏’当作‘搏’,《说文》‘搏’字解云:‘索持也。’《周礼·射人》‘貍首’注云:‘貍善持者也,持即搏也。’《淮南子》曰:‘鳥穷則搏,獸穷...
《老子》22_01_校笺_12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‘曲則全’即《庄子·天下篇》所述‘老聃之道,人皆求福,己独曲全’也。《尚书·洪范》‘木曰曲直’,此亦以木為喻。曲者《庄子·逍遥游篇》所謂‘卷曲而不中规矩’,《人间世篇》...
《老子》28_06_校笺_04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‘於朴’,御注作‘撲’,王弼作‘樸’,下句亦然。”
《老子》05_02_校笺_05_吴澄
吴澄云:“聖人无心于爱民,而任其自作自息,故以芻狗為喻。盖聖人之心,虚而无所倚著,若有心于爱民,则心不虚矣。”水海按:吴氏所谓“心虚”,含有心无成见之意。
《老子》29_音韵_06_本章韵读
本章韵读:之、已,之部;也、也,歌部;之歌合韵;之、之,之部;歌之合韵。隨、吹、、墮,歌部;大,月部;歌月通韵;奢,鱼部;月鱼合韵。
《老子》06_02_校笺_09_冯达甫
冯达甫云:“本章之谷,为下丹田,为气海,是胎息的产地。神,是人体内在三宝精、气、神的代称,它主导精气,是人体一切活动的概括。谷神,指气海中的元神,亦称元气。《素问遗篇·刺法论》:‘...
《老子》57_06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人多伎巧’,司马、五注、达真、叶‘人’并作‘民’。五注、达真‘伎’作‘利’。”
《老子》13_10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“託(今简作托)”作“迈”(為“託”的异体)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正為“託(今简作托)”;乙本作“若可以橐天下□”,“託”假作“橐”(上古二字皆為透纽铎部),“矣”字损掩...
《老子》20_10_校笺_17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强本引成疏经文:‘魁无所歸;’是成作‘魁无所歸’。范谓:此句王弼同古本,河上公作‘乘乘兮若无所歸’,今从古本。则范见王本作‘儽儽兮其若不足,似无所歸’。今王本作‘儽儽...
《老子》74_06_校笺_07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六朝残卷‘手’下有‘者’字。馆本、卷子成疏‘斵’作‘斲’,无‘者’字,无‘矣’字。惟馆本‘斲’作‘到’。···《文选·豪士赋序》注引无‘者’字,各本及《文子》引有。《豪...
《老子》77_02_校笺_08_吴澄
吴澄云:“‘抑之’、‘舉之’二句言張弓。‘有餘’、‘不足’二句言天道。凡弛弓俯其体,則弣在上,弰向下;張之而仰其体,則弣向下,弰在上。是抑弣之高者,使之向下;舉弰之下者,使之在上。...
《老子》47_03_校笺_08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:范谓王同古本,则范见王本作‘题’,当据改。《文子·精诚篇》同此(即作‘少’)。”
《老子》36_02_校笺_03_魏稼孙
魏稼孙云:“(景龙本)‘故張’、‘故强’、‘固興’、‘固與’,上两句作‘故’,下两句作‘固’。严云:‘必故,各本作必固,下三句皆然;’误。”
《老子》60_02_校笺_08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:‘莅’为‘竦’字之假。《说文》:‘竦,临也。’天下无道,民情忧惧,祈祷事起,而鬼乃以人而神。天下有道,民情安乐,祈祷事绝,而鬼亦以人而不神。故曰:‘以道莅天下,其鬼...
《老子》15_08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作“□呵其若楃”,“沌”字损掩,“兮”时译為“呵”,“樸”假作“楃”(上古二字皆属屋部);乙本作“沌呵亓若樸”,“兮”亦时译為“呵”,“其”作“亓”。河上公本、葛玄序...
《老子》19_03_校笺_03_唐玄宗
唐玄宗疏云:“絶巧者,絶雕琢非法淫过之巧。棄利者,棄徇财兼并乾没之利。夫盗賊者生于羡欲不足,今絶巧则人不事,棄利则人自足,復谁為盗賊乎?故云无有。”
《老子》80_02_校笺_06_水海
水海按:作“民”是。“使民重死而遠徙”,正与“小邦寡民”相应。又:“重(zhòng)”,意动用法,以···为重,意即看重、重视。“重死”,把死看得很重,意即不轻易冒生命危险。
《老子》67_07_校笺_02_韩非子
《韩非子·解老》云:“智士儉用其财则家富,圣人爱寳其神则精盛,人君重戰其卒则民众,民众则国廣,是以举之曰:‘儉,故能廣。’”王弼注云:“节儉爱费,天下不匮,故能廣也。”水海按:“廣...
《老子》41_10_校笺_03_周武彦
周武彦云:“‘大方无隅’,大方:‘谓地也。’在‘浑天说’还没有出现的《老子》时代,人们在‘盖天说’的影响下,提出了‘天圆地方’的宇宙观。从而,人们日常所能见到的方形物体皆有四只边角...
《老子》30_07_校笺_11_古棣
古棣云:“‘是謂果而不强’,应从帛书。这一句是总结前四句的。这五句的意思是说:勝利了不要骄帛书老子校笺译评842傲,勝利了不要夸耀,勝利了不要剋伐自己,勝利是不得已,这就叫做‘果而不...
《老子》08_02_校笺_06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按:强本成疏:‘又不争,水性柔和,不与物争。’是成作‘又不争’。按:‘上善’谓上善之人,即聖人也。‘善利’之‘善’,犹好也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八年》:‘庆氏之马善惊。’《...
《老子》36_音韵_08_水海
水海按:“將欲拾之,必古張之;將欲弱之,必古强之;將欲去之,必古與之;將欲奪之,必古予之。是謂微明。柔弱勝强。”張【tǐan】、强【gǐan】、與【ǐa】、予【ǐa】、明【mian】、强【gǐa...
《老子》42_02_校笺_01_校勘
此三句,帛书甲本损掩;帛书乙本损缺“萬物”二字,今据严遵本、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傅奕本、景龙本等本校补。
《老子》50_04_校笺_05_罗振玉
罗振玉云:“景龙、御注、景福、敦煌四本均无‘亦’字,景福本‘動’下有‘皆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35_08_校笺_12_水海
水海按:高明之说甚是。“既”,本义是食尽,李孝定《甲骨文字集释》:“契文象人食已,顾左右而将去之也,引申之义为尽。”《广雅·释诂》:“既,尽也。”即完尽之谊。執道不失,天下歸之。樂...
《老子》62_03_校笺_09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此文以‘美言’与‘美行’对文,又‘尊’、‘人’二字,‘尊’文部,‘人’真部,此文、真通韵,宜从《淮南子》。”水海按:朱氏从俞、奚之说,而将景龙碑经文断作“美言可以市尊,...
《老子》20_16_校笺_16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王注:‘无所系絷。’则王本‘无’下脱‘所’字,当据诸本补。按:《说文》:‘飂,高風也。’‘飂兮若无所止’,谓圣人之行动,若高風之直上,而无所系絷也。”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