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子汇编数据 第92页

《老子》67_05_校笺_03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《文中子·中说·魏相篇》仇璋说‘三有’曰:‘有慈,有儉,有不為天下先’;实即本此,亦无‘敢’字。”
02812

《老子》67_09_校笺_03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今舍其慈,且勇;舍其儉,且廣;舍其後,且先;是谓入死门。’‘舍’,上声。古本。”
04012

《老子》21_05_校笺_03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窈兮冥兮’,司马、曹作‘窈兮冥’。‘中有精兮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五注、曹、陈、达真、叶、清源、黄、程、邵并作‘其中有精’。”
05412

《老子》39_10_校笺_15_水海

水海按:张舜徽说是也。“貴以高”,其“以”,当连词“且”讲。又,帛书本句(连以上四句)的“毋已”,今本皆作“无以”,有的学者仍将“已”写作“以”,不妥。又,蹶,音jué,《释文》读音...
05112

《老子》24_04_校笺_05_成玄英

成玄英疏云:“凡有所为,辄自伐其功,取物皆不与,故无功勋。”
05212

《老子》72_05_校笺_03_张舜徽

张舜徽云:“帛书乙本有‘而’字,文义益显,今据补。”
03912

《老子》73_04_校笺_06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繟’,音闡,舒缓也。王作‘坦’,严作‘默’。不如作‘繟’为长,盖‘默’则重‘不言’,‘坦’则近‘不争’也。”
02312

《老子》23_01_校笺_11_唐玄宗

唐玄宗疏云:“希言者,忘言也。夫言者在乎悟道,悟道则忘言;不可都忘,要其诠理。但自然之理,不当有与不有。希言之义,亦不定言,故以希言之言,用显自然之理,故云希尔。若能因彼言教,悟证...
05312

《老子》23_02_校笺_21_肖天石

肖天石云:“飄風驟雨,乃天地暴怒不平之气,阴阳不燮所使然,沛然而来,悠然而去,以其变而非常也;凡变而非常者不能久,故‘飄風不終朝,驟雨不終日’。”
02612

《老子》75_02_校笺_06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《道藏宋张太守汇刻四家注》引王弼注云:‘言民之所以僻,治之所以乱,皆由上不由其下也,民从上也。’下云:‘疑此非老子之所作。’”
04512

《老子》77_03_校笺_05_毕沅

毕沅云:“河上‘補’作‘與’。”水海按:宋刊河上公本作“與”。今譣河上公注文:“夫抑高舉下,損强益弱,天之道也。”可知河上公本作“益”。敦煌唐写本P二六三九《老子德经河上公章句》即...
03812

《老子》47_03_校笺_13_严遵

严遵注云:“审内以知外,原小以知大,因我以然彼,明近以喻遠也。”
04612

《老子》49_09_校笺_01_校堪

此句,帛书甲本如此;帛书乙本损掩。今从甲本。严遵本、宋徽宗本、邵若愚本、王雱本、彭耜本皆同此句,与帛书甲本合。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王羲之本、顾欢本、景龙本、遂州本、景福本、御注三本、...
04612

《老子》52_04_校笺_14_水海

水海按:诸家校為“兑”,训“兑”或為“言”(简文),或為“目”(顾欢本河上公注:“‘塞其兑’,‘兑’,目也。使目不妄视。‘开其兑,济其事’,开其五欲之門,济其六尘之事,心神内疲,耳...
04712

《老子》31_03_校笺_04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景龙、敦煌二本均无‘者’字。”
04512

《老子》34_01_校笺_03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汎’,陆、王弼作‘氾’,又作‘汎’;李:凡范切,言大道汎然无泽,应彼萬象。”
04712

《老子》59_07_校笺_08_刘师培

刘师培云:“河上本‘柢’作‘蒂’。注云:‘深根固蒂者,乃長生久視之道。’按:《韩非子·解老》云:‘树木有曼根,有直根。(直)根者,书之所謂柢也。柢也者,木之所以建生也。曼根者,木之...
04712

《老子》15_10_校笺_02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曠兮其若谷’,龙兴观碑次解本无‘兮其’二字。‘曠’,空也。‘若谷’,虚而无所藏也。”
03812

《老子》63_音韵_02_水海

水海按:“為无為,事无事,味无味。大、小,多、少;報怨以德。”為、味、德為韵。為【xǐwai】,歌部;味【mǐwet】,物部;德【tek】,职部。歌部【ai】与微部【ei】韵尾相同(主要元音皆为...
04112

《老子》16_10_校笺_02_武内义雄

武内义雄云:“‘知常’下诸本无‘曰’字,旧钞河上本(天文钞本)、广明幢并有。依注义,王本亦有‘曰’字也。”
03712

《老子》64_12_校笺_07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民之從於世事,為利欲所诱,鲜因其自然,乃生心作意以為之。其始也,未必不謹;其終也,多至於贪肆。故常於其事近乎成而敗之。若能謹終如始,則尚庶幾无敗事矣。”
05012

《老子》65_07_校笺_04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《文子·自然篇》‘與’上有‘其’字。强本成疏及荣注引经文云:‘玄德深遠,與物反’,是成、荣并无三‘矣’字。”
03312

《老子》18_04_校笺_06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各本及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、《史记·伯夷列传》索隐、《魏豹传》索隐、《汉书·魏豹传》注、《后汉书·卢植传》注、《文选·西征赋》注、《结客出自蓟北门行》注引并作‘忠臣’。《...
03612

《老子》81_01_校笺_08_清世祖

清世祖注:“‘信言’,真实之言;‘美言’,华采之言。···信则可从,不必夸美,故信言不美。美言则文饰大过,而不能信矣。”
03312

《老子》20_11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我獨若遺’,司马、苏、曹、陈上有‘而’字;叶‘我’下有‘欲’字。”
02412

《老子》69_01_校笺_03_陈柱

陈柱云:“各本‘用兵’上无‘古之’二字,当增‘古之’二字。”
03212

《老子》73_01_校笺_03_水海

水海按:作“煞”则为“殺(今简为杀)”之异体(《广韵·黠韵》“煞”同“殺”),《老子》原本則作“殺”。此两句言勇於敢有为者,則遭殺身之祸矣;勇於不敢有为者,則活其身矣。大凡勇於敢者...
02712

《老子》41_07_校笺_07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德之上者,虚而能应,故如空谷。‘黔’,音辱,黑垢也。古本如此,河上公作‘辱’。白之大者,和光同尘,故如垢污。”
04812

《老子》22_05_校笺_02_张煦

张煦云:“文津阁本‘是’作‘視’。”
05212

《老子》41_09_校笺_09_水海

水海按:虽然“渝”、“輸”、“愉”、“媮”古通(上古四字皆在侯部),但《老子》当作“渝”,不当与前文“媮”等重复。 又,刘师培云:“上文言‘廣德若不足,建德若偷’,此与并文,疑‘真...
0351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