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子汇编数据 第92页

《老子》65_01_校笺_01_校勘

此三句,帛书甲本作“故曰:為道者非以明民也,將以愚之也”,“古之”作“故曰”,《甲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‘故曰’,各本作‘古之’。”帛书乙本第一句同此,第二句、第三句作“非以明□□,□...
05612

《老子》20_11_校笺_10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强本引成疏经文;‘衆人皆有餘,我獨若遣;’是成本无‘而’字。”
03012

《老子》67_08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句,帛书甲本如此,乙本“事”作“器”,其他文字同此。今从甲本。敦煌壬本前句同此,后句“能”下有“為民”二字,作“故能為民成器長”。潘静观本、陈象古本、李道纯本前句同此,后句作“...
03712

《老子》68_02_校笺_11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按:卷子成疏无二‘者’字,下‘善用’句亦无‘者’字。‘争’字,范、彭、寇、白、张嗣成、赵、潘、臧疏同此。各本作‘與’。譣弼注曰:‘不與争也’,是王亦作‘不争’。河上注曰...
05312

《老子》42_08_校笺_03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亦我義教之’,司马无‘義’字,邵作‘我亦義教之’。”
03512

《老子》76_04_校笺_08_奚侗

奚侗云:“‘兵强則灭,木强則折’,兵强則以杀伐为事,终致灭亡。各本多作‘兵强則不勝’,非是。木强則失柔韧之性,易致断折。‘折’各本或作‘共’,或作‘兵’,皆非是。‘折’以残缺,误作...
04412

《老子》01_06_校笺_05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‘徼’,敦煌本作‘曒’。”
04712

《老子》03_05_校笺_03_张煦

张煦云:“《初学记》十七引‘心’下有‘而’字。”
04912

《老子》28_11_校笺_06_毕沅

毕沅云:“‘大制無割’,河上公、王弼作‘故大制不割’。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亦作‘無’。”
04712

《老子》30_02_校笺_08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景龙、敦煌二本均无以上九字(指‘焉,大軍之後,必有凶年’)。”
03512

《老子》06_02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玄牝之門,是胃□地之根”,“謂(简作谓)”假作“胃”,“天”字损掩;帛书乙本除“謂(简作谓)”假作“胃”之外,其他字同。想尔本、索洞玄本、武内敦甲本、景龙本、御...
05212

《老子》52_音韵_04_奚侗

奚侗云:“母,读若每。事、救為韵,《鹖冠子·世兵篇》以、之韵游、邮亦其例。”
02612

《老子》30_述评

这一章节讲的是用兵之道。俭武戒强则是本章主旨。老子认为用兵打仗是会带来凶灾的。“师之所居,楚棘生之”,战争破坏了农事生产,惨景令人触目惊心。所以老子痛心疾首地呼吁世人:“不以兵强于...
03912

《老子》11_05_校笺_04_水海

水海按:帛书本是。“以為室”当涉前文“以為器”而衍也。居室之用,當為居室的空虚处,非户与牖;户与牖只是為居室之通明和进出所用。故“鑿户牖以為室”其义似不合生活逻辑,“以為室”為衍文...
03412

《老子》57_02_校笺_08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刘说是也。下文‘衺事滋起’,王、河上‘衺事’作‘奇物’。五十八章‘其正无衺’,亦‘正’、‘衺’对文。《曲礼》陆德明释文:‘奇车,奇邪不正之车’,以‘邪’释‘奇’,‘奇’...
04012

《老子》12_07_校笺_05_许抗生

许抗生云:“甲本作‘故去罷耳此’,乙本作‘故去彼而取此’,傅奕本、通行本皆作‘故去彼取此’。今从傅本。”
02812

《老子》35_03_校笺_09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:十二章‘五音令人耳聾,五味令人口爽。’‘樂’即‘五音’,‘餌’即‘五味’。”按:杨树达云“(餌)谓喜與人饮食,樂音洛,非谓音樂”。诸家说并存,唯蒋锡昌以《老子》解《...
03912

《老子》59_01_校笺_15_高亨

高亨云:“《说文》:‘嗇,爱濇也,从來,从面,來者面而藏之,故田夫谓之嗇夫。穡,穀可收曰穡。从禾,嗇声。’朱骏声《说文通训定声》曰:‘嗇字本训当为收穀,即穑之古文也’,其说甚确,嗇...
04912

《老子》35_音韵_05_本章韵读

本章韵读:象、往,阳部;害、大,月部;餌、止,之部。言、見,元部;味,物部,聞,文部,物文通韵,既,物部,文物通韵。
02612

《老子》62_01_校笺_12_水海

水海按:高说是。谓“奥”为“暖”、“暖”、“藏”等皆不妥。“奥”,犹“主”也。“注”乃为“主”之假借(二字上古皆为章纽侯部),故“奥”、“注”义可通。据夏竦《古文四声韵》卷四出“奥...
09312

《老子》16_01_校笺_03_张煦

张煦云:“‘靖’,吕等作‘静’,下同。”
03812

《老子》66_01_校笺_05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等无‘也’字。”
02812

《老子》67_13_校笺_01_校勘

此三语,帛书甲本作“夫兹,□□則勝,以守則固”,“兹”为“慈”之假,“則勝(今简作胜)”前损掩“以戰(今简作战)”二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。帛书乙本作“夫兹,以單則朕,以守則固”。...
04712

《老子》38_06_校笺_09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御注、遂州、邢玄、景福、庆阳、磻溪、楼正诸石本,严遵、傅奕、柰卷、室町、顾欢、彭耜诸本皆作‘仍’,范本作‘扔’。作‘扔’是也。《广雅》曰:‘扔,引也;’《广韵》曰:‘扔...
02912

《老子》68_04_校笺_07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马说‘古之’二字属下读,是也;然‘天’下当有‘之’字。此传写‘古’字讹入此文,又复脱一‘之’字矣。···罗卷无‘配’上‘謂’字。‘也’字,范、罗卷、柰卷、臧疏同此,各本...
04512

《老子》21_05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濘呵嗚呵,中有請吔”,二处“呵”,皆為“兮”之时译,今复原,“嗚(简作鸣)”则为“冥”之假借(上古二字皆為明母耕部);后句“兮”作“吔(yē)”。帛书乙本作“幼...
04712

《老子》41_08_校笺_11_狩野直喜

狩野直喜云:“河上公本之与王弼本,经文原不相同,后世辅嗣义行,而河上注渐微,遂据王本妄改经文,以致两者混而无别,幸有旧钞足以正刊本之误。····第四十一‘建德若偷,質真若渝’;此本...
03612

《老子》76_02_校笺_16_唐玄宗

唐玄宗疏云:“人之生也,和气流行,自然以之柔弱。人之死也,和气离散,四肢以之堅强。言此者,示柔弱堅强为生死之戒。萬物草木,气聚而生,故枝叶敷荣而柔脆,气竭而死,则条干变衰而枯槁。”
03812

《老子》25_01_校笺_12_任继愈

任继愈云:“老子对于‘道’的理解,决不及我们今天有了科学的分析方法这样清楚。他没有一个现成的名词可用,但又要打破天、帝的有神论的传统。他对‘道’有过种种的描绘:说它是渾然一体的东西...
03912

《老子》45_01_校笺_05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:‘大成’与下文‘大盈’、‘大直’、‘大巧’、‘大辯’词例一律。如解‘成’为‘器’,则‘成’为实物,而与下文词例不类矣。马说非是。四十一章‘大器晚成’,是‘成’乃指器...
0411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