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子汇编数据 第96页

《老子》54_08_校笺_06_水海

水海按:迂评本、凌本《韩非子·解老》引亦有“以鄉觀鄉”一句,宋乾道黄三八郎刊本《韩非子·解老》引无“以鄉觀鄉”一句。
04611

《老子》12_02_校笺_09_成玄英

成玄英疏云:“‘馳騁’,犹走骤也。言田獵之夫,贪逐禽兽,快心放荡,有类狂人倒置之徒。欲心逐境,速如馳騁,狂如田獵也。”
04612

《老子》14_04_校笺_08_王弼

王弼注云:“无狀无象,无声无响,故能无所不通,无所不往。不得而知,更以我耳、目、体不知為名,故不可致詰(引者按:推问之义),混而為一也。”
04611

《老子》60_04_校笺_06_顾广圻

顾广圻云:“傅本及今《德经》‘民’皆作‘人’。按:《韩非子》自作‘民’。”
04610

《老子》15_09_校笺_11_许抗生

许抗生云:“涛,甲、乙本皆作‘涛’,傅奕本、通行本作‘混’,河上公本作‘渾’。湷亦有混义。《说文》:‘憃,乱也。’涛即有水乱之意。马叙伦说:‘混当作溷。’《说文》:‘溷,混也。’形...
0466

《老子》20_02_校笺_09_饶宗颐

饶宗颐云:“‘唯之與何’,‘何’字他本并作‘阿’,惟伯希和目二三二九号古写卷作‘何’(据唐文播《巴黎所藏敦煌老子写卷斠记》)。玄本同各本作‘阿`。”
04610

《老子》68_02_校笺_09_高延第

高延第云:“吴子云:‘凡人论将,常观其勇,勇之于将,乃万分之一耳。’孙子云:‘主不可以怒而兴师,将不可以愠而致敵。’皆不武不怒之义也。‘不與’,谓不待交兵接刃。”
04615

《老子》39_12_校笺_03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高以下為基’,御注脱‘为’字。”
04614

《老子》49_01_校笺_08_水海

水海按:应从帛书乙本作“聖人恒、无心”。今譣之河上公注:“聖人重改更,贵因循,若自无心。”可知河上公本原来亦作“聖人恒无心”。张舜徽、张松如二人之说是也。但张松如在今译本句时,把“...
04615

《老子》49_06_校笺_06_许抗生

许抗生云:“‘得信’,甲本缺‘得’字,乙本作‘德信’,傅奕本作‘得信’。‘德’即‘得’也。今据傅本改。”
04613

《老子》50_02_校笺_03_劳健

劳健云:“敦煌十作什,他本皆作十。王弼注十有三犹云十分有三分,其义至明。敦煌之作什,亦本此训也。韩非乃谓人生有四肢九竅,合为十三,支离已甚;范应元则演为五行生死图,以傅会十有三之数...
04614

《老子》30_音韵_07_本章韵读

本章韵读:主,侯部,下,鱼部,侯鱼合韵。還,元部,居,鱼部,元鱼合韵。之、矣,之部,焉,元部,之元合韵。又,果,歌部,强,阳部,歌阳合韵。驕,宵部,居,鱼部,宵鱼合韵;矜,真部,伐...
04611

《老子》10_01_校笺_15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能无離’,‘離’,力智反。”按:疑陆见王本无“乎”字。
04613

《老子》55_05_校笺_09_邹汉勋

邹汉勋云:“应读如‘日削月朘’之朘。朘,缩也,作,起也。”
04613

《老子》61_02_校笺_09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天下之牝’御注作‘之交’,高翻作‘之交牝’。”
04611

《老子》40_02_校笺_04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:《庄子·天下篇》述老聃之道曰:‘以濡弱谦下为表,以空虚不毁萬物为实。’可知柔弱之目的,固在不毁万物,而萬物不毁,亦即萬物之善成也。‘弱者道之用’,言用柔弱之道,为善...
04610

《老子》25_07_校笺_05_张煦

张煦云:“吕、葛、林、苏‘返’作‘反’。”
04612

《老子》26_03_校笺_10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按:《颜氏家训·名实篇》曰:‘惧榮觀之不显,非所以让名也。’似以榮华瞻觀释‘榮觀’,非是。‘榮觀’是‘營衛’之借,此承上行言。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曰:‘迁徙往来无常處,以...
04614

《老子》48_05_校笺_12_水海

水海按:吴、蒋说是也。或谓“无事”為“无扰攘之事”(陈鼓应之语),即失训也。许抗生译“取天下”為“取得天下”,违背故训,不符《老子》本义。
04615

《老子》28_06_校笺_05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景龙、景福二本作‘朴’,下同。”
04614

《老子》30_03_校笺_03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果而已’,古本下有‘矣’字。”
0468

《老子》12_01_校笺_09_想尔

想尔注云:“目光散,故盲。”
04611

《老子》34_02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功成不居’,纂微、苏、曹、陈、程并作‘功成不名有’;司马‘成’下有‘而’字。”
0468

《老子》17_01_校笺_06_胡适

胡适云:“日本本‘知’上有‘不’字。”
04614

《老子》65_06_校笺_07_水海

水海按:马叙伦謂“常”、“能”应互换,此说非也。今帛书本“常”、“能”皆作“恒”,何换之有?又:“玄德”,“深玄之大德也”(顾本成疏)。《尚书·舜典》“玄德升闻,乃命以位”,传云:...
0469

《老子》42_06_校笺_14_释德清

释德清云:“世人之所惡者,唯孤寡不穀,以為不美,而王公返以此為稱者,岂不以柔弱為天下之利器耶?且孤寡不穀,皆自损之辞也。然而侯王不自损,则天下不归。”
04615

《老子》76_05_校笺_08_于省吾

于省吾云:“按:作‘堅强’者是也。‘堅强處下’,与下句‘柔弱處上’对文。作‘强大’則不类矣。……”
04615

《老子》52_04_校笺_10_高延第

高延第云:“‘兑’,口也。口為言所从出,門為人所由行。塞之閉之,不貴多言,不為异行,循其自然,不劳而理,即復守其母之事也。尚口者穷,多為者败,徒长诈伪,无益于事,故不救。”
0467

《老子》81_03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善□□□,□者不善”,前句损掩“者不多”三字,后句损掩一“多”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皆校补。《甲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缺字据乙本补。严遵本作‘善者不辯,辯者不善’。通行...
0469

《老子》67_07_校笺_03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儉’约也。儉约,故能不暴殄天物,而使天下不尚奢侈,家给人足,可谓廣矣。”
0461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