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52_05_校笺_01_校勘
此三句,帛书甲本作“啓亓悶,濟亓事,終身□□”,“悶”当为“”的省写;损掩两字为“不棘”。乙本作“啓亓说,齊亓□,□□不棘”,“齊”为“濟”之假借(上古二字皆为脂部),损掩“事終身...
《老子》06_01_校笺_09_洪颐煊
洪颐煊云:“按:《释文》引河上公本作‘浴’,《周易》称‘君子以惩忿窒欲’,孟喜本作‘浴’。‘谷’、‘浴’皆‘欲’之借字。《孟子·尽心下篇》:‘养心莫善于寡欲’,是以欲神不死。《列仙...
《老子》30_04_校笺_04_焦竑
焦竑云:“‘取强’,古本下有‘焉’。”
《老子》53_05_校笺_07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‘綵’,严、范、磻溪、楼正作‘采”。‘綵’与‘采’同,《说文》‘从糸,采声’,《一切经音义》引《尚书》云:‘吕五綵彰施于五色。’《考工记》云:‘五綵备者,谓之繡。’陈景...
《老子》55_02_校笺_07_张煦
张煦云:“林作‘毒蟲虺蛇不螫’。”
《老子》32_02_校笺_17_张默生
张默生云:“‘小’字,指道体而言。道体是至精无形的,故可说是‘小’。但此‘小’字,不是普通大小之‘小’,因有时从另一方面看,此‘小’字又可说是‘大’了。下章有云:‘常无欲,可名於小...
《老子》56_07_校笺_07_唐玄宗
唐玄宗注云:“无欲,故不可得而利。不争,故不可得而害也。”
《老子》33_04_校笺_05_唐玄宗
唐玄宗疏云:“自勝者,自能制勝其心,使心柔弱。柔弱之道,物不能加,故可以全其强尔。故下经云:‘守柔曰强。’又曰:‘柔勝强。’故曰‘自勝者,强’。”
《老子》11_音韵_01_江有诰
本章江有诰韵读谓无韵。高本汉谓:輻、轂韵。
《老子》57_07_校笺_07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按:景福、柰卷、河上并作‘法物’,楼正、傅、范、王羲之并作‘法令’。作‘法令’是也,‘法物’无义。强本成疏‘法物犹法令’,知‘法令’义优。···‘物’字盖涉上文‘奇物’...
《老子》36_01_校笺_23_吴澄
吴澄云:“‘歙’,阖也;張,開也。《老子》谓‘反者道之动’,又谓‘玄德深矣遠矣,與物反矣’,故其所为,大概欲與人之所见相反,而使人不可测知。故借此八者相反之四事设譬,而归宿在下文‘...
《老子》63_05_校笺_06_许抗生
许抗生云:“終,此句‘終’字及下句‘故終於无難’句之‘終’字,甲本皆为‘冬’,乙本皆缺文,傅奕本皆作‘終’。今从傅本。”
《老子》17_01_校笺_01_校勘
此两语,帛书甲本同之;乙本作“大上,下知又□”,“有”假为“又”,“之”字损掩,《乙本释文》已校补。今从帛书甲本。高明謂甲、乙本作“太上”,则抄误。河上公本、想尔本、熊刻王弼本、张...
《老子》65_音韵_04_本章韵读
本章韵读:者,鱼部;之、治,之部,鱼之合韵;知,支部,上古楚音之、支相押。邦、邦,东部;賊、德、式、式、德,职部。遠、反,元部;順,文部,元文合韵。
《老子》18_今译
大“道”被废弃了,于是才会提倡仁义;智慧出现了,于是才生起诈伪;父子、兄弟、夫妇之间不和睦,于是才会提倡孝慈。国家政治混乱动荡,于是才会产生忠贞之臣。
《老子》19_04_校笺_04_焦竑
焦竑云:“‘此三者,以為文不足’,古本作‘以為文而未足也’。”
《老子》66_07_校笺_05_高明
高明云:“(傅奕本)作‘不以其不争,故天下莫能與之争’···严遵本前无‘其’字,而后无‘能’字,作‘非以争,故天下莫與之争’。”水海按:查道藏严遵本、怡兰堂刊严遵本后一句皆作“故天...
《老子》67_12_校笺_03_张煦
张煦云:“吕等作‘死矣’。”
《老子》69_06_校笺_04_薛蕙
薛蕙云:“‘故抗兵相加,哀者勝矣’,‘加’下一有‘則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22_01_校笺_08_王昶
王昶云:“开元‘正’作‘直’。”
《老子》75_01_校笺_09_高明
高明云:“帛书甲、乙本‘人之飢也’之‘人’字今本多作‘民’,唯严遵、敦煌辛等本作‘人之飢’。《后汉书·郎传》引亦作‘人之飢也’,与帛书甲、乙本相同。按‘民’字,唐时避太宗讳多改作‘...
《老子》23_05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、乙本皆同。今从帛书甲、乙本。河上公本、王弼本、王羲之本、傅奕本、御注三本、邢玄本、敦煌英本、楼正本、李约本、陆希声本、强思齐本、杜光庭本、宋徽宗本、陈象古本、邵若愚...
《老子》76_02_校笺_09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六朝残卷上有‘萬物’二字,无‘枯’字。彭、赵‘艸木’上无‘萬物’二字,各本及《说苑·敬慎篇》、《文选·座右铭》注引有。卷子成疏‘之生’乙转,寇、磻溪及《座右铭》注引无‘...
《老子》44_01_校笺_07_水海
水海按:“名”,指名誉。“身”,身体,可引申为生命。“貨(简作货)”,财貨。“多”,训为“重”,可引申为贵重、宝贵、珍贵等义。这两句话的意思是:名声與生命哪个更亲近?生命與财货哪个...
《老子》27_03_校笺_07_毕沅
毕沅云:“河上公作‘善計者不用籌策’,王弼无‘者’字。陆希声、吕惠卿‘策’作‘算’。陈象古‘數’作‘計’,‘策’作‘算’。”按:蒋锡昌云:“陈(象古)‘策’作‘筭’。”水海按:河上...
《老子》27_07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故无棄物’,叶‘故’作‘而’。”
《老子》48_05_校笺_07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《文子·自然篇》‘无為故能取百川,不求故能得,不行故能至,是以取天下而无事’;即释此章。”
《老子》49_02_校笺_06_水海
水海按:“百姓”是奴隶社会宗族制的产物。在先秦奴隶社会中,占统治地位的宗族,概称“百姓”。百言其多,姓指族姓。如《尚书·尧典》“九族既睦,平章百姓”,“百姓”即各个宗族及其贵族首领...
《老子》49_07_校笺_05_石田羊一郎
石田羊一郎云:“‘任’本作‘在’,古书‘任’或误‘在’。《淮南子·诠言训》云:‘在智则人与之讼,在力则人与之事。’”
《老子》28_02_校笺_08_高明
高明云:“帛书本与今本勘校,其中主要区别是:帛书甲、乙本‘為天下溪’与‘恒德不離’二句,各重復两次,作‘知其雄,守其雌,為天下溪。為天下溪,恒德不離。恒德不離,復歸於嬰兒。’世传今...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