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典汇编数据 第101页

《老子》56_08_校笺_03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‘而害’、‘而賤’句,柰卷有‘亦’字。又:《庄子·徐无鬼篇》:‘故无所甚親,无所甚疏,抱德煬和,以顺天下,此谓真人。’语意同此。”
04311

《老子》57_05_校笺_03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人多利器’,司马、苏、黄‘人’作‘民’。”
04411

《老子》13_01_校笺_12_苏辙

苏辙云:“古之达人,驚寵如驚辱,知寵之為辱先也,貴身如貴大患,知身之為患本也。是以遗寵而辱不及,忘身而患不至。”
03511

《老子》35_06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语,帛书甲本损掩“視之”二字,《甲本释文》已校补;乙本同此二语。今从乙本。想尔本、景龙本、敦煌丁本、遂州本、(唐)李荣本、成玄英本皆无“之”字,无“也”字,作“視不足見”。唐玄...
03011

《老子》14_02_校笺_04_成玄英

成玄英疏云:“希,简少也。【道】体非宫、商,不可以耳根聽,故曰‘希’也。”
03511

《老子》59_05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损掩前句,后句同此;帛书乙本作“莫知亓□□□有國”,前句损一“極”字,后句损“可以”二字;帛书《老子甲、乙本释文》已校补,今从。龙兴观本“莫”作“能”,谓“能知其極...
05111

《老子》61_02_校笺_09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天下之牝’御注作‘之交’,高翻作‘之交牝’。”
04411

《老子》15_12_校笺_08_张煦

张煦云:“林无‘動’字,吕、葛同王弼。”
05111

《老子》64_01_校笺_03_陈奇猷

陈奇猷云:“按:‘持’,读‘自恃’之‘恃’。”
02511

《老子》16_10_校笺_08_黄茂材

黄茂材云:“真常之道,大无不包,知之者必有容宇宙之量。”
03611

《老子》64_14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同此,乙本“復”前无“而”字,其他文字同。今从甲本。傅奕本、李约本、宋徽宗本、邵若愚本、道藏集註本、彭耜本、金时雍本、无名氏本“而”作“以”,谓“學不學,以復衆人之...
04611

《老子》21_01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句,帛书甲本、乙本皆同。今从帛书甲、乙本。景龙本“德”作“得”,谓“孔得之容,唯道是從”。李约本、明太祖本、《永乐大典》本“是”作“之”,谓“孔德之容,唯道之從”。其他诸本皆同...
04211

《老子》70_05_校笺_07_李翘

李翘云:“《汉书·扬雄传·解难》云:‘老聃有遗言:贵知我者希;’颜注下句作‘則我贵矣’。《金楼子·自序》引同此,下有‘矣’字。”
02811

《老子》41_05_校笺_06_王弼

王弼注:“建,犹立也。”
05011

《老子》22_05_校笺_08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彰’,明也。有德而不自以為是,故彰。”
03111

《老子》74_05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是大匠斵’,斵,陟角反。”
05311

《老子》76_04_校笺_06_刘师培

刘师培云:“按:俞说是。《淮南子·原道训》亦作‘兵强則灭,木强則折’。疑‘不勝’系后人注文;‘兵’涉上文‘兵强’而误。”
04711

《老子》76_音韵_04_本章韵读

本章韵读:弱,药部;槁,宵部,药宵通韵;强,阳部;脆,月部;阳月通对转,阳月合韵。徒、徒,鱼部。勝、框,蒸部;上,阳部,蒸阳合韵。
03211

《老子》46_02_校笺_02_罗运贤

罗运贤云:“《西都赋》引‘戎馬生郊’。”
03811

《老子》27_06_校笺_13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强本成疏引经文云:‘是以聖人常善救人,而无棄人;常善救物,而无棄物。’则成本二‘故’字均作‘而’。按:四十九章‘聖人无常心,以百姓心为心;善者吾善之;不善者,吾亦善之;...
04211

《老子》28_02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不離’,‘離’力智反。”
05411

《老子》53_06_校笺_12_水海

水海按:帛书乙本作“猒”(yàn)是。《说文》云:“猒,饱也,足也。”《玉篇》云:“猒,於艳、於盐二切,足也,饱也。”段玉裁《说文注》云:“浅人多改‘猒’为‘厭’,‘厭’专行,而‘猒...
03711

《老子》08_03_校笺_05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處衆人之所惡’,古本‘處’作‘居’。‘故幾於道’,叶本下有‘矣’字。‘處’,上声。‘惡’,去声。‘幾’,平声。”
04611

《老子》54_01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善建□□拔,□□□□□”,前句损掩“者不”二字,后句全损,《甲本释文》已据通行本校补;帛书乙本仅残留前句“善建者”三字,余皆损掩,《乙本释文》已据通行本校补。严...
02911

《老子》32_02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楃唯□,□□□□□□”,“樸”(今简化作“朴”)假作“楃”(上古二字皆为屋部,属叠韵假借),“雖”(简化作“虽”)假作“唯”(上古二字皆为微部,为叠韵通假),损...
03111

《老子》33_06_校笺_04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罗卷、易州‘行’下无‘者’字及‘也’字。赵写无‘也’字。《治要》卷三十四引‘行者’下有‘則’字。”
03711

《老子》12_01_校笺_09_想尔

想尔注云:“目光散,故盲。”
04511

《老子》13_02_校笺_10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罗卷本无‘若驚’二字。唐写卷子残本、易州作‘何謂寵辱’。范、彭、臧疏、赵、吴并作‘何謂寵辱’。磻溪及《文选·在怀县作诗》注引作‘何謂寵辱’。成疏曰:‘何者為得寵心驚喜,...
03511

《老子》61_08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宜為下’,程(大昌)‘為’下有‘之’字。”
04911

《老子》37_05_校笺_10_想尔注

想尔本注云:“道常无欲,樂清静,故令天地常正。天地,道臣也。王者法道行诫,臣下悉皆自正矣。”
0441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