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序
《老子》16_03_校笺_05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凡物酝’,傅奕云:‘古本如此。’‘酝’字,《玉篇》‘音云,又音运,物数乱也。’一本作‘夫物芸芸’。《庄子·在宥篇》曰:‘萬物芸芸,各復其根。’‘芸’字,成玄英疏云:‘...
《老子》67_12_校笺_02_焦竑
焦竑云:“‘死矣’,古本作‘是謂入死門’。”
《老子》71_02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病矣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陈、达真、叶、程并无‘矣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41_05_校笺_11_水海
水海按:蒋说非是。不能以“执古之道”例此;况“执古之道”非古之立言者。以“古之立言者”释“建言”,为望文生义,增字解经(增“古之”和“者”)。河上公注亦不妥(于文献无徵)。高亨说为...
《老子》22_03_校笺_02_马叙伦
马叙伦云:“按王弼注曰:‘自然之道,亦犹树也。转多转远其根,转少转得其本。多則远其真,故曰惑也。少則得其本,故曰得也。’是王二句乙(逆)转。伦謂《老子》本文当止‘少則得’一句。‘曲...
《老子》43_03_校笺_03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御注作‘是以知无為之有益益’。河上、王弼有‘之’字,不重‘益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45_03_校笺_11_成玄英
成玄英疏云:“大直质素之人,不显直相,故能混迹同尘,妄曲随物,故若屈也。是知直躬小直也。匠成万物,炉锤群生,有大功巧而忘功用,晦迹同凡,故若拙也。《庄子》‘彫刻众形而不为巧’,是知...
《老子》02_01_校笺_01_校勘
此二句,帛书甲本前句“美之為美”作“美為美”,无“之”字,后句同;帛书乙本前句同,后句“惡(简作恶)”借作“亞(简作亚)”(上古二字皆为影纽铎部)。今前句从帛书乙本,后句从帛书甲本...
《老子》02_03_校笺_12_水海
水海按:毕、刘、蒋三人之说甚是。帛书甲、乙本“長短之相刑也”,用“刑”字假“形”字,而不作“較(简作较)”。“刑”、“形”古多通假(上古二字皆为匣纽耕部),银雀山汉墓竹简《孙膑兵法...
《老子》50_07_校笺_06_水海
水海按:帛书乙本作“兕虎”为是也。下文两言“兕无所揣其角,虎无所措其爪”,亦先言“兕”而后言“虎”。《诗经·小雅·何草不黄》云:“匪兕匪虎,率彼旷野。”亦先言“兕”而后言“虎”。王...
《老子》30_05_校笺_04_严可均
严可均云:“御注‘驕’作‘憍’,各本‘果而勿驕’句,在‘果而勿伐’下。”
《老子》57_03_校笺_09_朱谦之
朱谦之云:“严、彭、高翻、吴勉学本无‘以此’二字。”
《老子》34_04_校笺_13_水海
水海按:《老子》原本应有“則恒无欲也”一句。本篇是论“道”的特性、功能的,所以上句言“萬物歸焉而弗為主”,此句自然以“則”(通行本作“故”,“則”猶“故”,申事之词也,详见《古书虚...
《老子》35_04_校笺_14_黎子耀
黎子耀云:“‘故道之出言也,曰’,‘故’,通古。‘言’,今本作‘口’,盖由‘言’之缺损。句中‘曰’字,今本脱。”
《老子》61_01_校笺_01_校勘
此句,帛书甲本如此,乙本作“大國□□□□”,“邦”作“國”,损掩“者下流也”四字,今从甲本。景福本、司马光本皆“邦”作“國”,无“者”字和“也”字,谓“大國下流”。傅奕本、范应元本...
《老子》15_07_校笺_03_薛蕙
薛蕙云:“‘涣若冰將釋’,一作‘涣兮若冰之將釋’。”
《老子》62_06_校笺_04_张煦
张煦云:“吕等作‘不如坐進此道’。”
《老子》17_01_校笺_11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《文子·自然篇》:‘故太上,下知而有之。’亦作‘下知’。《韩非子》‘智’字当读‘知’,观其下文‘此言太上之下,民无说也’一语,可证。刘氏读‘知’为‘智’,非是。马氏一则...
《老子》64_15_校笺_02_焦竑
焦竑云:“‘恃’,一作‘輔’,非。既曰自然也,而又輔之,非自然也。今从韩非本。”又云:“‘不敢為’,一下有‘也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80_01_校笺_04_范应元
范应元云:“‘小國寡民,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也’,古本。老子前言治大國莅天下之式;而此言小國者,谓王者有道,则國不在大,民不在多,诚能无欲无为,则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也。”
《老子》20_03_校笺_13_张舜徽
张舜徽云:“此言‘唯’與‘訶’,‘美’與‘惡’,皆对立事物,究竟相去不甚远,以明世俗之所谓顺逆、美惡,未必皆可为准式也。”
《老子》20_08_校笺_13_罗运贤
罗运贤云:“《文选·子虚赋》注引作‘怕然而未兆’。”
《老子》67_09_校笺_04_焦竑
焦竑云:“‘舍其慈,且勇’,一无‘其’,下二句同。”
《老子》69_04_校笺_03_彭耜
彭耜云:“‘仍无敵’,陆、王弼‘仍’作‘扔’,音仍。”
《老子》71_03_校笺_06_蒋锡昌
蒋锡昌云:“‘夫唯病病,是以不病。聖人不病,以其病病,是以不病。’按:《御览·疾病部》引作‘聖人不病,以其病病;夫唯病病,是以不病’;较诸本为长,当据改正。盖‘夫唯’之句,常承上句...
《老子》73_04_校笺_07_张煦
张煦云:“林、葛‘默’作‘坦’,吕、葛、赵作‘繟’。”
《老子》74_06_校笺_02_彭耜
彭耜云:“‘夫代大匠斵’,叶无‘夫’字,司马下有‘者’字。‘希有不傷其手矣’,司马作‘希不自傷其手矣’,五注无‘矣’字。”
《老子》75_02_校笺_07_高明
高明云:“甲、乙本‘百姓之不治也,以其上之有以為也,是以不治’,世传本多同王本作‘民之難治,以其上之有為,是以難治’。唯严遵与敦煌辛本‘民’字作‘百姓’,与甲、乙本同;严遵本末句亦...
《老子》45_04_校笺_11_吴澄
吴澄云:“以成为成,盈为盈,直为直,巧为巧,辯为辯,小矣。若缺则非成,若冲则非盈,若屈则非直,若拙则非巧,若訥则非辯,乃为成、盈、直、巧、辯之大者也。《老子》一书,皆是此意,大抵相...
《老子》78_06_校笺_11_范应元
范应元云:''聖人言'绝句。社稷者,古者建邦立國,左社(土神)右稷(谷神)。社者,五土之神也;稷者,祈穀之所也。民以食為天,故有國必先社稷,而王者乃社稷之主也。受國之垢者,謂自行谦下...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