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典汇编数据 第106页

《老子》15_07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涣若冰將釋’,司马作‘涣兮若冰之將釋’。”
03311

《老子》63_03_校笺_05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各本‘於’下皆有‘其’字。”
03011

《老子》64_03_校笺_10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范见王本作‘判’,‘判’、‘散’为韵,当据改正。强本成疏及荣注引经文云:‘其脆易破’,是成、荣并作‘破’。”
04311

《老子》18_01_校笺_01_校勘

此两句,帛书甲本“安”作“案”;帛书乙本同此。今从乙本。河上公本、想尔本、王弼本、顾欢本、御注三本、邢玄本、景福本、遂州本、楼正本、成玄英本、李约本、强思齐本、杜光庭本、宋徽宗本、...
04811

《老子》67_13_校笺_14_高明

高明云:“帛书甲、乙本均作‘以戰則勝’,彼此用字虽不同,而意义无别。‘戰’与‘陳’、‘陣’,‘勝’与‘正’,古读音相同,义亦相近,可互为假用。‘以陳則正’即‘以戰則勝’,甲、乙本用...
04311

《老子》72_03_校笺_04_吴澄

吴澄云:“‘不狎’,旧本作‘不厭’,庐陵刘氏云:‘上句不厭,当作不狎。’今从之。夫惟不狎其所居,而畏所畏;是以不厭其所生,而大可畏者不至矣。”
02511

《老子》41_14_校笺_06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譣罗卷敦煌乙本‘无名’下缺,此云‘貸作始’(指罗振玉谓‘敦煌本貸作始’),乃据《老子义》本。傅本、诸王本、室町本作‘善貸且成’,范本作‘善貸且善成’,云:‘严遵、王弼同...
02611

《老子》74_音韵_03_水海

水海按:“若民恒且不畏死,奈何以殺愳之也?”死【sǐei】,脂部;之【tǐe】,之部。脂、之為邻韵,可以合韵。上古楚音脂、之读音相近,可相押。顾炎武把脂、之都放在第二部。所以,死、之押...
03711

《老子》76_05_校笺_12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木强大則人共伐之。木之强大者取下,柔弱者處上,譬人之恃强自大者,自取于下,柔弱者当處于上也,盖其道自然尔。”
03311

《老子》49_01_校笺_02_罗运贤

罗运贤云:“《御览》六二四引‘常’作‘恒’。”
04911

《老子》28_01_校笺_12_张松如

张松如云:“帛书甲本作:‘知其雄,守其雌,為天下溪。’‘溪’字显為‘谿’字之讹。乙本‘谿’字讹作‘雞’。‘谿’字,景福本亦作‘溪’,景龙、龙兴碑作‘蹊’。”
05311

《老子》30_01_校笺_14_任法融

任法融云:“‘佐’是辅助之意。‘强’是强行压制。为臣者,要顺天理,体民情,以自然之道,辅佐人君治国理民。不可专尚武力,滥用兵革。孟子曰:‘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。得道者多助,失道者寡助...
05311

《老子》06_音韵_07_水海

水海按:“浴神不死,是謂玄牝。”死【sǐei】、牝【bǐei】为韵,二字皆入脂部。“玄牝之門,是謂天地之根。緜緜呵若存,用之不勤。”門【muen】、根【ken】、存【dzuen】、勤【gien】为韵,四...
03711

《老子》30_07_校笺_05_严可均

严可均云:“‘果而不得以是,果而勿强’,各本无‘是’字。”水海按:唐玄宗、焦竑、毕沅、蒋锡昌、朱谦之等校勘家皆“是果而勿彊(强)”句读;严可均本句首“是”字,则归上句末,与众珠异。
02911

《老子》31_09_校笺_04_纪昀

纪昀云:“‘夫樂殺人者,則不可以得志於天下矣’,按:《永乐大典》本无‘夫’字、无‘則’字。”
03411

《老子》54_09_校笺_04_罗振玉

罗振玉云:“景龙、御注、敦煌三本均作‘吾何以知天下之然?以此。’”
05411

《老子》10_01_校笺_09_毕沅

毕沅云:“诸本‘褒’并作‘抱’。按:‘褒’,裹也;‘抱’同‘捊’,取也,义异,应用‘褒’字。”
04111

《老子》55_05_校笺_03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峻’,陆作‘全’···。‘精之至也’,纂微、苏、曹无‘也’字。”
03511

《老子》32_05_校笺_10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范、彭、张嗣成、二赵、吴、潘、易州‘民’作‘人’。成疏曰:‘百姓无待教令而自太平。’是成亦作‘民’。伦谓‘人’字,唐避太宗讳改也。‘之令’盖‘之合’之讹,譣义‘合’字是...
03611

《老子》33_07_校笺_04_王弼

王弼云:“以明自察,量力而行,不失其所,必获久长矣。”
02911

《老子》34_03_校笺_05_水海

水海按:范见王本作“衣被”,与今王本作“衣養”殊异。
04811

《老子》14_05_校笺_05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磻溪‘故’下有‘復’字。孙盛《老子疑问反讯》引作‘三者不可致詰,混然為一’。按:‘混’借為‘’。古书言混沌者,皆謂未分析。《说文》:‘,完木未析也。’今通用‘混’。”
04011

《老子》14_10_校笺_06_王昶

王昶云:“邢州无此句。开元作‘忽恍’。”
03211

《老子》15_05_校笺_07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唐写卷子残本、馆本、宋河上、白‘鄰’字作‘隣’。易州、臧疏、馆本、寇、赵并无‘兮’字。成于下文‘健德若偷’疏中引此亦无‘兮’字。《文子·上仁篇》引‘兮’下有‘其’字。弼...
02911

《老子》15_14_校笺_12_刘师培

刘师培云:“俞说是。二十二章云:‘敝則新。’‘敝’、‘新’并文,此‘蔽’当作‘敝’之证。又《文子·十(九)守篇》曰:‘是以蔽不新成。’《上仁篇》曰:‘不敢积藏者,自损弊不敢坚也。不...
05111

《老子》19_05_校笺_06_水海

水海按:“令”,《广韵》“力政切”,去声,上古為来母耕部【lǐen】,动词,使、让之谊。《广雅·释诂》:“令,使也。”“之”,代词,代它们,即“此三言”。此“之”不可少。通行本皆漏传...
02911

《老子》67_12_校笺_02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死矣’,古本作‘是謂入死門’。”
04811

《老子》71_02_校笺_02_彭耜

彭耜云:“‘病矣’,纂微、司马、苏、曹、陈、达真、叶、程并无‘矣’字。”
04111

《老子》41_05_校笺_11_水海

水海按:蒋说非是。不能以“执古之道”例此;况“执古之道”非古之立言者。以“古之立言者”释“建言”,为望文生义,增字解经(增“古之”和“者”)。河上公注亦不妥(于文献无徵)。高亨说为...
03411

《老子》22_03_校笺_02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按王弼注曰:‘自然之道,亦犹树也。转多转远其根,转少转得其本。多則远其真,故曰惑也。少則得其本,故曰得也。’是王二句乙(逆)转。伦謂《老子》本文当止‘少則得’一句。‘曲...
0321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