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典汇编数据 第110页

《老子》59_07_校笺_05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柢’字,傅奕引古本云:‘柢,本也。’又引敦璞云:‘柢,謂根柢也。’河上公作‘蔕’,非经义。夫‘柢’亦是‘根’。”
04310

《老子》61_01_校笺_08_唐玄宗

唐玄宗疏云:“江海处众流之下,百川委输,故曰下流。施之于人,是谦德也。”
04314

《老子》20_15_校笺_03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悶悶’,如字。‘澹兮其若海’,‘澹’徒绀反。古本河上作‘忽兮若海’;严遵作‘忽兮若晦`。”
04312

《老子》29_06_校笺_12_水海

水海按:范应元、马叙伦说是也。高明误将帛书乙本本句的“或”说成是上句的“或吹”,然后判定本句乙本全部脱漏,从而校订帛书甲本全句作“或强或赢”。这完全是高氏个人臆断,没有直接证据。其...
0436

《老子》05_05_校笺_03_范应元

范应元云:“‘多言數窮,不如守中’,數,音朔。萬物之多,百姓之众,聖人不过推此一道而博爱之,岂区区言仁也?傥多言仁爱,而不能体道,则空有其言,而无实效,故多言则数窮也,不如同天地守...
0436

《老子》54_音韵_02_毛奇龄

毛奇龄《古今通韵》云:“向疑《老子》‘修之於鄉,其德乃長;修之於國,其德乃豐;’当是‘豐’与‘鄉’协,即东阳之通。既得《易林》‘功’、‘國’之协,始知‘鄉’、‘長’、‘豐’、‘國’...
0435

《老子》16_11_校笺_02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公乃王’,龙兴观碑次解本作‘公能生’。”
04314

《老子》50_08_校笺_07_柳存仁

柳存仁云:“‘不避甲兵’句,河上本‘避’字作‘被’,玄宗同河上本。”
04311

《老子》07_02_校笺_11_唐玄宗

唐玄宗疏云:“天以气象,故称長;地以形质,故称久。前句标问,此假答云: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,以其覆载万物,長育群材,而皆资禀于妙本,不自矜其生成之功用,以是之故,故能長久。又解云:不...
0437

《老子》53_07_校笺_02_陆德明

陆德明云:“‘夸’,口花反。”
04313

《老子》57_06_校笺_06_罗运贤

罗运贤云:“《御览》六二四引‘人多伎巧’。”
0438

《老子》36_01_校笺_09_罗运贤

罗运贤云:“《意林》引‘歙’作‘噏’。”
0435

《老子》15_04_校笺_10_奚侗

奚侗云:“‘豫兮若冬涉川’,‘豫兮’,王弼本作‘豫焉’,與下文‘猶兮’、‘儼兮’等句不律,兹据《文子·上仁篇》及宋河上本改。《文子·上仁篇》:‘豫兮其若冬涉大川者,不敢行也。···...
04314

《老子》64_03_校笺_08_武内义雄

武内义雄云:“敦、遂二本‘脆’作‘毳’。”
04313

《老子》10_述评

本章主题在于说明修身兴国之道,并非有的学者所讲的“进一步发挥老子消极无为的政治观点”。修身兴国是老子人生哲学探讨的重大课题。而其总原则是循乎自然,以保全本性;谦下柔弱,以消除横逆。...
04312

《老子》13_01_校笺_04_奚侗

奚侗云:“二句自是古语,而词意不相比,疑有误文。注家皆迂回其辞以就之。”
04310

《老子》61_02_校笺_01_校勘

此二句,帛书甲本作“天下之牝,天下之郊也”,前句无“也”字,后句“交”假作“郊”(上古二字皆为见纽宵部),《老子甲本释文》已校为“交”。《甲本释文》校注云:“‘天下之郊(交)也’,...
0439

《老子》37_04_校笺_04_姚鼐

姚鼐云:“‘亦將不欲’,从王本作‘夫亦將无欲’。言使夫人皆无欲也。”
0436

《老子》66_03_校笺_02_薛蕙

薛蕙云:“‘欲上民,必以言下之’,‘民’一作‘人’,‘必以’一并作‘以其’。”
04314

《老子》69_音韵_06_本章韵读

本章韵读:客、尺,铎部。行、兵,阳部;臂、敵,锡部。敵,锡部;若,铎部,锡铎合韵。寳,幽部;勝,蒸部;幽蒸合韵。
0439

《老子》43_02_校笺_07_魏稼孙

魏稼孙云:“‘无有入於无聞’,‘聞’疑景龙碑误。‘聞’释‘間’,严误。”
04312

《老子》07_02_校笺_01_校勘

此三句,帛书甲本第一句“長”字损掩,其他文字同,第二句和第三句全同;帛书乙本三句全同。今从乙本。第一句,黄茂材本“天地”下有“之”字,同帛书本;其他诸通行本则无“之”字;想尔本、索...
0435

《老子》15_08_校笺_04_焦竑

焦竑云:“‘敦兮其若樸’,龙兴观碑次解本作‘混若樸’。木未斵曰樸。‘若樸’,质而无文章也。”
04310

《老子》15_12_校笺_11_蒋锡昌

蒋锡昌云:“按:陈碧虚谓一本作‘孰能濁以静之而徐清?孰能安以動之而徐生?’文谊兼长,盖王弼古本也。”
04310

《老子》18_音韵_03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按‘義’古皆音‘俄’。《洪范》‘无偏无颇,遵王之义’;唐玄宗改‘颇’为‘陂’,其敕略云:‘朕三复兹句,常有所据,据下文并皆协韵,惟颇一字,实则不伦,宜改为陂。’吴棫曰:...
04310

《老子》39_12_校笺_06_许抗生

许抗生云:“‘故必貴而以賤為本,必高矣而以下為基’,以上两句,其他诸本皆作‘故貴以賤為本,高以下為基’,文句简练,疑为后人修饰而成。”
04315

《老子》54_01_校笺_04_毕沅

毕沅云:“《韩非子·喻老》无‘者’字,下同。‘褒’作‘抱’,非。”
0438

《老子》16_01_校笺_04_马叙伦

马叙伦云:“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引至‘吾以觀其復也’,‘靖’作‘静’。唐写卷子残本、宋河上‘致’作‘至’。按:‘虚’借為‘空’,‘極’借為‘渴’,音相近也。‘靖’,各本并作‘静’,后...
0438

《老子》63_03_校笺_04_毕沅

毕沅云:“本皆无二‘乎’字。”
04312

《老子》18_03_校笺_05_朱谦之

朱谦之云:“按:室町本有‘焉’字,与广明本同。‘六親’,王注:‘父子、兄弟、夫妇也;’《吕览·论人篇》曰:‘何谓六戚?父母、兄弟、妻子;’譣义作‘孝慈’二字是。《左传·昭公二十五年...
0439